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淮河文化

淮河文化是安徽的四大文化圈之一。安徽由於歷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點,形成四大文化圈(包括淮河文化、廬州文化、徽文化、皖江文化),各具特色,影響深遠,淮河文化因基本上均在安徽淮河兩岸,作為區域文化,故可綜合稱皖文化,是炎黃子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淮河文化,根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目前已經發現的遠古時代的文化遺址,就達100多處。我國的孔孟儒家學說,墨家學派,韓非、李斯的法家學派,都是在淮河流域創立。春秋戰國時期襄助齊桓公建立霸業的管仲,出生在安徽潁上縣,在這裡建有紀念管仲的管鮑祠。安徽宿州有陳勝、吳廣宣布起義、結盟誓師的「涉故台」,駐紮練武的「七十二營壘」和「騎路」。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的出生地安徽亳州,有曹操青年時期讀書遺址,視察農田的東西觀稼台、屯糧遺址、演兵處、歇馬池和柵馬牆等。最為珍貴的是曹氏墓群和曹操地下運兵道。亳州還有紀念三國時神醫華佗的華祖廟。「建安七子」大多出生於淮河流域。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淮河文化

地域:宿州 蚌埠 阜陽 亳州 淮南 淮北

戲曲:泗州戲豫劇(沙河調)

主要方言:中原官話(商阜、信蚌、徐宿片)

代表人物:老莊、朱元璋、三曹、劉安等

著名景點:皇藏峪、垓下之戰遺址、八公山

歷史淵源

在古時候,中國從西向東有三條江河北方的一條水是黃色的,炎黃二帝又出生在那裡,人們就稱它為黃河;南方的一條,水系很長很長,而且水流的很快,人們就叫它為長江;中間的一條按照方位人們叫它中河,由於這條河富饒秀美、氣候宜人,「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引得古人類紛紛來此集居;隨着時光的推移,人們開始覺得中河名只能反映它的位置,而不能反映它的自然形美,於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就依據古淮河比長江、黃河都短,而且淮水美如「鳥之短尾」的意境,用象形字「水」與「隹」(zhui,短尾鳥名)合併,創造了「淮」字,並將中河之名改為淮河。

淮河,是我國一條古老而又獨具地域特色的河流,與我國長江、黃河、濟水齊名於世,並稱「四瀆」。淮河流域,不僅是我國聞名的戰略要地之一,而且是蘇、魯、豫、皖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悲壯的歷史沉積將我們帶入了博大的淮河文化空間……

考古發現

由於淮河是我國東部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流域位於黃河與長江之間的過渡地帶。所以,淮河文化便在這個特定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

淮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根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目前已經發現的遠古時代的文化遺址,就達100多處。如:位於沂河上游的沂源1號遺址;位於淮河中游的盱眙縣下草灣遺址;位於淮河下游的蘇北連雲港桃花澗遺址和淮安青蓮崗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淮河流域人類活動更為活躍,現已發現散落在淮河流域各地的仰韶、龍山、青蓮崗、大汶口文化遺址100多處。其中1977、1978年在河南新鄭縣發掘的裴李崗遺址,從出土的文物證明,淮河流域在數千年以前已經有了農業和畜牧業。陶器的廣泛使用和圖形文字的出現,說明淮河流域的人類當時已經脫離了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古老淮河很早以前就已成為淮河流域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從漫長的文化史分析,淮河文化源於長江流域的楚文化,興盛於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並與中原文化匯合,才使中國進入炎黃同尊、龍鳳呈樣的時代。我國的孔孟儒家學說,墨家學派,韓非、李斯的法家學派,都是在淮河流域創立的。

明史開端

淮河流域人民為中國古代史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早在4000多年前,夏王朝就在潁河上游的登封建都,這標誌着中華民族文明史的開端。繼夏而起的商朝,也首先在河南商丘一帶艱苦創業。夏商王朝的興起,創造出代表世界東方的燦爛文化,堪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古文明相媲美,被稱為世界4大文明之源。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淮」字的記載,稍後2900多年前的西周鐘鼎文中也有「淮」的字樣。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記有「鼓鍾將將,淮水湯湯」的詩句。戰國時期的地理著作《禹貢》云:「導淮自桐柏,東會泗、沂,東入于海」,並對淮河作了更為詳細的記載。

淮河地處中原,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特別自邗溝、鴻溝、汴渠和京杭運河的先後開鑿,這裡成為經濟命脈地帶。商周時期,位於淮河下游的淮夷方國成為商周統治者的勁敵,迫使他們屢次派兵征伐,招致商王朝的覆滅和周王朝的衰敗。春秋戰國時期,淮河流域又成為大國爭霸和角逐的重要地區,出現了號稱「天下之中」的商業都市陶(山東定陶),還有陳(河南淮陽)、壽春(安徽壽縣)、睢陽(河南商丘)、彭城(江蘇徐州)和魯城(山東曲阜)等大都會。秦漢時期,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襄助劉邦奪取天下的文臣武將也多出生於淮河流域。彭城(徐州)是西楚霸王項羽的統治中心,楚漢決戰於垓下(安徽蚌埠固鎮),項羽兵敗,自刎烏江(安徽和縣北)。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曹操就誕生在淮河支流渦河旁的沛國譙(安徽亳州)。北宋王朝建都汴梁(開封),號稱東京。到了南宋,宋金對峙便是以淮河為界。元末,一代帝王朱元璋出生鳳陽,從戎於鳳陽。

文化遺蹟

由於淮河亘貫中國中部,歷史上多次南北分裂對峙,絕大多數以淮河流域為界,形成拉鋸式戰場,加上連綿不斷的農民起義,戰爭頻繁;再由於黃河自東漢以來多次奪淮,借淮入海,水系和植被均受到嚴重破壞,使淮河流域地表文物、古代建築幾乎蕩然無存,增加了研究工作的難度。但從地面僅存一些遺址遺蹟來看:如以芍陂(安豐塘)為代表的春秋時期孫叔敖(楚令尹)創建的水利工程,古壽縣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及鳳陽明中都城等,就足以顯示這一地區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該地區地下文物仍極豐富,凡發掘出土者,皆光彩奪目。如在渦陽「天靜宮」出土文物豐富,極具研究價值。特別是從1989年發現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經6個年頭的發掘,發現了一個規模宏大聚落遺址,出土文物近5000件,填補了大汶口文化發現30多年來聚落研究的空白,被列為9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固鎮又發現新石器遺址和漢墓群。至於豫東、徐海一帶出土文物,數量很多,價值亦高。[1]由此可見,淮河文化研究領域廣闊,是一塊承待開墾的文化躍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