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淮北,簡稱「淮」,古稱「相城」,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東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能源城市。位於安徽省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北接蕭縣,南臨亳州,東與宿州毗鄰,西連河南商丘。南北長150千米,東西寬50千米,總面積2802平方千米,是安徽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市。2016年總人口216.5萬人。轄相山區、烈山區、杜集區3個市轄區和濉溪縣1個縣。市政府駐相山區。[1]

淮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四千多年前,商湯十一世祖相土建城於相山南麓,發文明之濫觴,此後歷代王朝在此設郡置縣。有蹇叔、桓譚、嵇康、劉伶等先賢聖哲。風景名勝有相山公園、龍脊山、南湖濕地公園、華家湖、石板街、臨渙古鎮、隋唐運河古鎮、大坊寺等,紀念地有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雙堆集戰場舊址等,被譽為皖北江南。淮北是運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國酒鄉。口子窖名酒出產於此,口感「香氣馥郁,窖香優雅」,是中國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被評為中國白酒工業十大影響力品牌。

淮北是「長三角城市群」、「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組群」成員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智慧城市、全國創業先進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文明城市[2]

2018年,淮北市地區生產總值970億元、增長4%,財政收入12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4億元,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1944元、12598元。2019年獲第十屆中華環境優秀獎。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淮北市位於安徽省北部,東經116°24′~ 117°03′、北緯33°16′~34°10′。地處皖、蘇、豫3省交界處,北接蕭縣,「飛地」段園鎮與江蘇徐州市銅山區接壤;南臨蒙城,東與宿州毗鄰,西連渦陽和河南省永城市。東西寬60公里,南北長108公里,總面積2741平方公里。其中,濉溪縣面積1987.5平方公里,市區行政區域面積753.5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相山區人民路208號。

地形地貌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在15~40米之間,坡降為萬分之十一。境內有相山(海拔342.8米)、老龍脊(海拔362.9米)及一些小山丘,其餘為沖積平原,面積達2354.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5%。平川廣野是淮北市地貌的主要特徵,以寒武和奧陶系地層形成的山丘,分兩列由東北向西南延伸,濉、龍、岱、閘、沱、澮諸河貫穿而過,採煤塌陷而成的礦山湖點綴着市區。

氣候

淮北市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冬季顯著,夏雨集中。

春季(3至5月)溫暖,平均氣溫為14.7℃,平均降水量為160.7毫米,天氣多變,多吹東南風或東風,有利於春播和越冬作物生長。

夏季(6至9月)炎熱多雨,多吹東南風或東風,降水集中且強度大,日照充足。夏季平均氣溫為26.5℃,最高氣溫達41.1℃。降水量歷年平均475.3毫米,超過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為喜溫作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秋季(9至11月)涼爽,降溫快,日差大,多吹東北風。季平均氣溫為15.6℃,降水量為168.1毫米,有利於秋季作物成熟。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寒冷乾燥,雨雪皆少,偏北風。季平均氣溫為1.7℃,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為-3.7℃,最低氣溫達-21.3℃。季平均降水量為50.7毫米,占全年5.8%,有利于越冬作物安全過冬。

水文

地表水 降水形成坡面徑流,匯集進入溝渠、河道或人工村塘、塌陷窪地,形成地表水。市境內偏旱年和乾旱年由於降水量減少,河道徑流量大為減少,體現出境內河流均為雨源型河流,其資源枯豐完全依賴於降水補給的多寡。

地下水 淮北市地下水資源豐富,主要由第四系潛水和裂隙岩溶承壓水構成,共分為相山、青龍山至王場和符離集3個水系。據安徽省地質礦產局第一水文隊勘探結果,轄區內地下水開採模數累計為4.16~5.04萬噸/小時,其中第四系淺層地下水開採模數為15~25萬噸/年·平方公里,市區北部偏大,淺層水資源為2.6~3.4萬噸/小時。淺層水主要來源於降水沿裸露基岩山區和基岩淺埋區上復鬆散層,以及平原區陸面入滲蓄存和向下越層補給形成的。這部分水資源屬面上分布,難以集中開採,其水質主要受土壤和地表水質影響。岩溶承壓水開採模數為1.56~1.64萬噸/小時,它是全市賴以生存的最重要水源,由寒武、奧陶系石灰岩出露組成的蕭相背斜和閘河向斜共同組成淮北深層承壓水含水構造體系。深層承壓水的補給來源主要是靠蕭相背斜裸露基岩接受降水入滲,以及第四系潛水的影響。這部分水的功能主要是全市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開採量大。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淮北市河道節制閘14座,蓄水總庫容479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610萬立方米。全市現有大溝140餘條,長1539公里,中溝2190條,長3615公里,大、中溝上建有涵閘251處,蓄水總庫容255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780萬立方米。淮北市有山丘區中型水庫—化(華)家湖水庫,庫容133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30萬立方米,小型水庫3座,總庫容151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27.6萬立方米。東北山丘區較大的塘壩有4處,庫容19.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6.3萬立方米。但是山丘區水庫、塘壩位於岩溶發育地帶,滲漏較為嚴重,偏旱—乾旱年份,基本乾枯見底。

淮北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34億立方米, 可利用總量為4.0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6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1.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5.18億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4.14億立方米、岩溶裂隙水1.04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3.71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量398立方米/年。2012年,淮北地下水資源量3.90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值少27.1%。水資源總量5.40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值少35.2%。人均水資源量約250立方米(不包含中深層孔隙水和岩溶水的靜儲量)。

土地資源

淮北市土地總面積27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5988公頃,林地面積23266.67公頃,水域面積10000公頃,養殖水面8333公頃,荒沙、荒漠1466.67公頃。再生土地資源優勢獨特。綜合復墾治理後的採煤塌陷區土地已成為該市獨特的資源優勢,自1958年以來,全市累計塌陷土地24萬畝,截止2003年,全市復墾利用塌陷土地11.9萬畝。

淮北市植被以人工植被為主,原生植被已不存在,人工植被主要是農作物和各種樹木。淮北地區土壤類型主要有潮土和砂礓黑土兩大類。潮土類主要分布在黃泛平原地區,面積約為1080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41.1%;砂礓黑土是淮北地區的古老耕作土壤,分布面積最大,約為1440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4.8%。此外,境內石灰岩殘丘地帶有面積較小的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和棕壤分布。

礦產資源

淮北礦產資源蘊藏量較為豐富。已發現礦產56種,礦產地488處,其中大型礦產地20處,中型礦產地13處,小型礦點455處。在查明儲量的16種礦產中,煤、鐵、銅、金、水泥用灰岩、高嶺土儲量分別居全省第2、4、6、2、6、1位。其中,煤炭資源最具優勢,遠景儲量350億噸,工業儲量80億噸。淮北礦區儲量豐富、煤種齊全、煤質優良、分布廣泛、礦床規模較大、綜合效益凸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產基地。

植物資源

淮北植物主要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只有現存的少數石灰岩殘丘上分布有次生林,主要森林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全市有野生植物800多種,其中喬木118種,灌木177種,竹類9種,藤木148種,植物類藥材有571種。多數野生植物分布在相山、蔡里、龍脊山、北山等山區,如銀杏、楊柳、紫穗槐、羅布麻 、黑三棱、菟絲子、蓋草、半夏、蘆葦、香蒲、白茅、眼子菜、菹草、白萍、黑藻、柴胡、玄胡、狼毒、酸棗、百合、枸杞、銀花、甘草、車前草、蓋母草、薄荷、小薊、野菊花等。

動物資源

淮北市野生動物區系古北界華北區,陸棲脊椎野生動物種類貧乏。有野生動物100餘種,其中獸類有20餘種,優勢種為草兔、北方刺蝟、尖嘴老鼠、大倉鼠、小伏翼、地老鼠、貉、黃鼬、狗獾、豬獾、豹貓等。鳥類有50多種,優勢種為貓頭鷹、鷹、白鷺、麻雀、山雀、斑鳩、家燕、斑鳩嘴鴨、綠翅鴨、白骨頂、赤頸鴨、蒼鷺、白尾雁、白尾鷂、杜鵑、啄木鳥、太平鳥、灰喜鵲、大嘴烏鴉、鷂子等。兩棲爬行類有20餘種,優勢種為青蛙、花背蟾蜍、泥蛇、黑斑蛙、蠍子等。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有6種,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0餘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淮北市戶籍人口216.5萬人,比2015年增加411人;常住人口220.8萬人,比2015年增加2.9萬人,增長1.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50.1%,比2015年提高2.0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2.1%,比2015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83‰,比2015年上升0.5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4.44‰,比2015年下降0.2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39‰,比2015年上升0.81個千分點。

民族

淮北市民族主要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數非常小。建市之初,全市有回族、滿族、侗族、蒙古族、畲族、苗族6個少數民族,人口394人,占總人口的0.5%。其中回族37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少數民族32個,未識別民族7個。人口3079人,其中回族2419人。截至2012年底,淮北市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34個少數民族,人口4723人,其中回族3524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