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塗正坤(1897年11月至1939年6月12日),原名塗正生,男,漢族,湖南省平江縣人。192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9月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曾任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革命烈士。

塗正坤
出生 1897年11月
湖南省平江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曾任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
知名於 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知名作品 革命烈士

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秘密包圍平江新四軍通訊處,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平江慘案,塗正坤在這次慘案中壯烈犧牲,時年42歲。[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塗正坤

別名 塗正生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7年11月

逝世日期 1939年6月12日

職業 革命者

信仰 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 在湘鄂贛地區進行革命活動

性別 男

人物生平

塗正坤,原名塗正生,1897年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嘉義一縫紉工人家庭。只讀4年書,便隨父學做縫紉。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革命烈士。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軍進入平江時,當選為嘉義區農民協會副會長。馬日事變後,化名喻義華,以縫紉為掩護,到平江北鄉開展秘密鬥爭。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後,湖南軍官許克祥開始屠殺革命群眾。1927年9月,塗正坤組織當地工農武裝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後轉移到連雲山白花尖一帶打游擊,任中共平江第四區區委書記。參加了平江起義,在湘鄂邊區堅持鬥爭。在白花尖山上,他寫了一首民謠:梭鏢亮亮光,擒賊先擒王。打倒蔣介石,活捉許克祥。在當時流傳很廣。

1928年7月,塗正坤率游擊隊策應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的平江起義,參與創建紅五軍和開闢湘鄂贛根據地的鬥爭,先後任平江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中共平江縣委組織部長、中共平江縣委書記。

1930年,任中共平江縣委書記,領導全縣工農群眾,配合紅五軍攻取平江縣城。1930年5月,率領全縣游擊隊、赤衛隊及工農群眾10餘萬人,支援和配合紅三軍團攻打長沙。

1931年9月,出席湘鄂贛邊區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當選為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常務委員、財政部長,後曾代理湘鄂贛省政治保衛分局局長。

1932年4月,湘鄂贛邊區開展肅反運動。他代理省保衛分局局長,執行了肅反擴大化的錯誤政策。

1933年至1934年,先後任湘鄂贛省委組織部長和省軍區修(水)銅(鼓)宜(春)奉(新)邊作戰分區政委。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塗正坤受命留在湘贛邊蘇區,與傅秋濤等人率領紅軍游擊隊堅持了艱苦卓絕的3年游擊戰爭。

1937年2月,任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在湘鄂贛邊區三年游擊戰爭期間,他與省蘇維埃主席、軍區司令員傅秋濤等,共同支撐艱難的局面,動員軍民與敵作戰,保存了近500名黨員幹部和390名紅軍戰士。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與傅秋濤等代表湘鄂贛蘇區與國民黨地方當局進行談判。湘鄂贛邊區紅軍游擊隊整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由傅秋濤率領開赴江南抗日前線。部隊東進後,他留在平江工作,在嘉義鎮成立新四軍駐平江留守通訊處,同時任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他以新四軍上校參議的公開身份,領導邊區的抗日支前和恢復發展黨組織的秘密工作。在邊區組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動員一批進步青年投入到抗日戰爭中來。

1937年底,中央決定湘鄂贛紅軍游擊隊編入新四軍序列,由傅秋濤率領開赴江南抗日前線作戰,湘鄂贛省委改為特委,塗正坤任特委書記,留在後方堅持鬥爭,任新成立的新四軍平江留守處(後改為通訊處)主任。

1938年9月,他化裝赴延安參加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聽取了毛澤東作的政治報告和會議總結。這次全會基本上糾正了王明的右傾錯誤,進一步統一了全黨的思想。他回湘後,曾去衡陽八路軍辦事處向有關人員傳達會議精神,部署工作。

1939年6月12日下午3時許,駐平江第九戰區第二十七集團軍司令楊森所部策劃反共事變。特務說稱請他去區公所商討緊急事宜。他在途中遭到預先埋伏的敵人的猛烈射擊,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42歲。

人物家庭

塗正坤被殺害後,他的妻子朱引梅和兒子塗明濤在鄉親們的全力掩護下才得以逃出虎口。

後世紀念

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秘密包圍平江新四軍通訊處,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平江慘案,與塗正坤同時犧牲的還有八路軍少校副官羅梓銘等5人。延安和重慶各界都舉行悼念大會。中共中央送的輓聯是:"在困難中惹起內訌江河不洗古今憾,於身危時猶明大義天地能知忠烈心。"

193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追悼大會,隆重追悼塗正坤等烈士。 毛澤東在延安軍民追悼平江慘案死難烈士大會上發表了《必須制裁反動派》的著名演說。

2006年4月9日,《人民日報》刊發《艱苦卓絕灑熱血――塗正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