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宮茶
海馬宮茶 |
中文學名: 海馬宮茶 門: 被子植物門 亞綱: 五椏果亞綱 科: 茶科 屬: 山茶屬 茶葉類別: 黃茶 界: 植物界 綱: 木蘭綱 目: 芸香目 族: 山茶族 分布區域: 貴州省大方縣的老鷹岩腳下的海馬宮鄉 |
海馬宮茶屬黃茶類名茶。具有條索緊結捲曲,茸毛顯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勻整明亮的特點。 海馬宮茶,由貴州茶農創製於乾隆年間。產於貴州省大方縣的老鷹岩腳下的海馬宮鄉。海馬宮茶采於當地中,小群體品種,具有茸毛多,持嫩性強的特性。穀雨前後開採。採摘標準;一級茶為一芽一葉初展;二級茶為一芽二葉,三級茶為一芽三葉。海馬宮茶屬黃茶類名茶。具有條索緊結捲曲,茸毛顯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勻整明亮的特點。
目錄
品質特徵
海馬宮茶屬黃茶類名茶。具有條索緊結捲曲,茸毛顯露,香高味醇,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勻整明亮的特點。
地理環境
海馬宮茶產於貴州省大方縣的右鷹岩腳下的海馬宮鄉。茶園三面臨山,一面通向河谷,海拔高達1500米左右,山高雲濃,溪水縱橫,年均氣溫13℃左右,全年有效積溫4670℃,無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月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為貴州省較寒冷的高濕茶區。然而茶園三面環山卻構成一幅天然屏障,阻擋着寒冷空氣的侵襲,再加上境內植被茂密,形成小區氣候條件獨特。而且海馬宮茶園成土母質為砂頁岩,土質疏鬆,鉀元素含量豐富,達127ppm,pH4.6—4.9,適於茶樹生長。
製作工序
海馬宮茶采於當地中、小群體品種,具有茸毛多,持嫩性強的特性。穀雨前後開採。採摘標準:一級條為一芽—葉初展;二級茶為一芽二葉,三級茶為一芽三葉。這與清光緒(公元1890年)《銅仁府志》所說的:「茶葉以背有白毛者佳,宜穀雨前數日采之」相吻合。
海馬宮茶加工工藝分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再復炒、再復揉、烘乾、揀剔等工序。具體做法是:
殺青,在鍋徑35—50厘米平底新鍋內進行,鍋溫140℃左右,投葉量700克左右。要求殺透殺勻,當葉面光澤消失,茶香透露,起鍋乘熱進行初揉。當芽葉成條即進行渥堆,就是將茶葉捏成小團,用乾淨白布包裹好,放在盆內,壓緊渥堆24小時,揉捻葉在渥堆的濕熱條件作用下,形成了海馬官茶別具一格的品質風格。渥堆好的茶葉,再經反覆二次揉捻和炒干,達到揉緊條索、蒸發水分、增進香氣的目的。最後的烘乾工序是在灶上進行,採用文火慢炕,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以達到香高味醇和足乾的目的。
足干葉經過揀剔過篩,剔除組葉雜物,篩去碎末,分級包裝貯藏。加工海馬宮茶全過程歷時30多小時。
價值功能
海馬宮茶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而納米海馬宮茶能更好發揮黃茶原茶的功能,納米海馬宮茶更能穿入脂肪細胞,使脂肪細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復代謝功能,將脂肪化除。
納米海馬宮茶茶根的利用是用來按摩二扇門(無名指本節處)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強穴位磁場產生調節作用,增加脂肪代謝。
海馬宮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物質,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此外,海馬宮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抗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
沖泡方法
先賞茶,潔具,擦乾杯中水珠,以避免茶芽吸水而降低茶芽豎立率。置茶3克,將70℃的開水先快後慢沖入茶杯,至1/2處,使茶芽濕透。稍後,再沖至七八分滿為止。為使茶芽均勻吸水,加速下沉,這時可加蓋,經5 分鐘後,去掉蓋。在水和熱的作用下,茶姿的形態,茶芽的沉浮,氣泡的發生等,都是其他茶沖泡時罕見的,只見茶芽在杯中上下浮動,最終個個林立,人稱「三起三落」。
沖泡用具可選用玻璃杯、奶白瓷、黃釉顏色瓷和以黃、橙為主色的五彩壺杯具、蓋碗和蓋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