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
海獅 |
中文名: 北海獅 |
海獅(學名:Otarriinae):包括5屬7種。分布北半球。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310-350厘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面部短寬,吻部鈍,眼和外耳殼較小。前肢較後肢長且寬,前肢第一趾最長,爪退化。後肢的外側趾較中間三趾長而寬,中間三趾具爪。[1]
性情溫和,多集群活動,陸岸可組成上千頭的大群,海上多為1頭或十數頭的小群。視覺較差,但聽覺和嗅覺靈敏。食物主要為底棲魚類和頭足類。雌獸每胎僅產1仔,幼仔出生時體長約100厘米,體重約20千克,3-5歲時達到性成熟,壽命可達20年以上。
分布於北太平洋的寒溫帶海域,福克蘭群島、南美沿岸從火地島向北到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和秘魯的利馬。
目錄
形態特徵
海獅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310-350厘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面部短寬,吻部鈍,眼和外耳殼較小。前肢較後肢長且寬,前肢第一趾最長,爪退化。後肢的外側趾較中間三趾長而寬,中間三趾具爪。
南美海獅深灰色,雌性和多數未成熟個體體色多樣,頸和背部多為灰色,但有些毛尖部白色,使其呈銀灰色,腹部淡黃。具外耳殼。頭骨顱基長25.5厘米,額部平,吻中長,鼻長3.8厘米,齶部寬,齒列平行,齒冠三尖或單尖。雄性體長1.2米,體重120-200千克,雌性體長1.4米,體重40-50千克。
體型紡錘狀;牙齒與陸棲食肉獸相似,但犬齒、裂齒等分化不明顯;肢呈鰭狀,大部隱於皮下,後肢遙在體的後端與發達的尾部連在一起為主要游泳器官;趾間具蹼,前肢第一趾最長,後肢第一、五兩趾較中央的三趾長陸地行動較靈活。雌雄兩性體型大小差別顯著,雄性一般大於雌性一倍左右。
棲息環境
海獅無固定生活空間,多生存在食物充足的地方。它們主要聚集在餌料豐富的地區,食物主要為底棲魚類和頭足類。海獅的一些物種生活在北極圈內,而其他則生活在溫暖的海域,包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生活習性
海獅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它們有各種各樣的通信方式。通常集群活動,有時在陸岸可組成上千頭的大群,但在海上常發現有1頭或十數頭的小群體。白天在海中捕食,游泳和潛水主要依靠較長的前肢,偶而也會爬到岸上曬曬太陽,夜裡則在岸上睡覺。除了繁殖期外一般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雄獸每個月要花上2-3周的時間去遠處巡遊覓食,而雌獸和幼仔在陸地上逗留的時間相對較多。
海獅被認為是很膽小和溫順的動物,但也出現一些對人類有攻擊性的報道。在繁殖期間有較強的領地意識,雄性則更加活躍,尤其當涉及到與雌性的交配權時。
海獅以魚類、烏賊、海蟄和蚌為食,也愛吃磷蝦,有時在飢餓的時候甚至會吃企鵝。多為整吞,不加咀嚼。海獅的食量很大,所以它們大部分時間呆在海里捕食食物,填飽自己的大胃口,以得到滿足游泳運動的能量。為了幫助消化,還要吞食一些小石子。
科學家利用它們喜歡磷蝦的特性,讓海獅做起了「特約科學員」。科學家在其身上安裝電子記錄儀,檢測海獅的游泳速度和活動範圍,以此推斷磷蝦群的遠近、大小和動態變化。
亞科種類
北海獅(學名:Eumetopias jubatus):
又稱北太平洋海獅、斯氏海獅、海驢等,是體形最大的一種海獅,因為在頸部生有鬃狀的長毛,叫聲也很象獅吼,所以得名。
分布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日本、俄羅斯聯邦(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島、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漂泊:中國、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韓國。
新西蘭海獅(學名:Phocarctos hookeri):
又稱胡克的海獅。
分布於新西蘭亞南極群島上,在南緯48℃53℃之間的奧克蘭德群島、恩德伯馬、斯納里斯群島上繁殖,最南達坎貝爾島,偶見於馬闊里島。不進行大範圍洄游。估計現有10000一50000頭。
澳大利亞海獅(學名:Neophoca cinerea):
亦稱澳洲海獅、灰海獅、新海豹
分布於澳大利亞沿岸,南緯26℃~28℃之間,從豪特曼島到坎加魯島。不洄游。約2000-5000頭。
南美海獅(學名:Otaria bryonia):
亦稱南海獅
南美海獅在19世紀和20世紀被大量撲殺。如今撲殺已經減少,這個物種沒有滅絕危險,並且在其棲息地被保護起來。總計數量大約為265000頭,在阿根廷和智利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在福克蘭群島和烏拉圭數量在減少。
分布於巴西、智利、馬爾維納斯群島、秘魯、烏拉圭。
漂泊:厄瓜多爾。
加州海獅(學名:Zalophus californianus):
全身被粗毛,雄獸頸毛鬃狀,分為3亞種,加州海獅群是最大型的哺乳動物群之一。
分布於北美西部海岸,包括美國、加拿大,從阿拉斯加東南部到墨西哥中部。
加拉帕戈斯海獅(學名:Zalophus wollebaeki):
體被粗毛和密厚絨毛,僅唇尖、耳尖和鰭肢的掌部表面裸露,分布於加拉帕戈斯群島上。
日本海獅(學名:Zalophus japonicus):
是已滅絕的海獅,棲息在日本海,尤其是在日本列島及朝鮮半島的近岸地區。它們一般會在開放及平坦的沙灘上,甚至有時亦會在石上繁殖。在日本及荷蘭有幾個日本海獅的標本。而在大英博物館則存有日本海獅的毛皮及4個頭顱骨。
分布範圍
海獅分布於北太平洋、美國西北部沿海、南美洲沿海以及澳大利亞西南部沿海。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日本、俄羅斯聯邦(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是、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澳大利亞、墨西哥、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泰國、越南、巴西島、智利、 馬爾維納斯群島、秘魯、烏拉圭、新西蘭。
漂泊:澳大利亞(麥格理)、厄瓜多爾、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韓國。
繁殖方式
海獅是海洋哺乳動物。繁殖時期在海島岸邊或浮冰上進行交配、育幼和換毛。每年5-8月間一隻雄獸和10-15隻雌獸組成多雌群體。雌獸每胎僅產1仔,剛出生的的幼仔純黑色,幾個月之後才退色。幼仔出生時體長約100厘米,體重約20千克,3-5歲時達到性成熟,不論雌雄,前五年迅速成長。壽命可達20年以上。
種群現狀
海獅在自然界只有兩大敵人,是虎鯨和鯊魚。它們會對依賴於所在生活區的海獅形成威脅。當海獅進入到更深的水域尋找食物時,更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天敵。海獅的7個亞種中,已有一種(日本海獅)滅絕。海獅物種的未來是不確定,主要是人類對其捕殺和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引自然棲息地。事實上,人們也採取控制海域,他們曾經生活在和平是一個巨大的關注。即使在地方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果這些動物要生存保護工作。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