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布林格
海因里希·布林格(英語:Heinrich Bullinger,1504年7月18日-1575年9月17日),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新教論辯家。他曾就聖餐教義等論題與路德之間發生爭論。他的布道文集有德文、拉丁文和英文本出版,基督教徒。
基督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1世紀產生於亞洲西部地區,奉耶穌為救世主[1]。公元4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2]。
目錄
簡介
海因里希·布林格12歲就被父親送至修道院培養作為神職人員,在那裡接受了神學教育,並受到「效法基督」的敬虔運動影響,渴望更深的體驗在精神中與上帝相會。三年後他去到科隆大學學習經院神學,羅馬天主教在當時的科隆盛行,且科隆也盛行神秘主義。然而布林格研讀教父的著作如金口約翰及奧古斯丁,使他不同於當時的同學,堅持聖經優先並親自研讀。他在科隆的期間受人文主義的思想影響很深,但最能挑戰布林格思想的卻是在科隆被命令要燒毀的路得的著作。並因此接受了一個關鍵的真理——因信稱義,在他日後的生涯中深深影響改革宗。
布林格向修道士介紹了改革宗的教義,漸漸地使新教崇拜取代彌撒,許多修道士也因此成為了改革宗的牧師。後來布林格在一趟旅行中結識慈運理,協助慈運理的事工推動,並與他成為密切聯繫的朋友。
之後,布林格娶了Anna Adischwyler為妻,他們有11個孩子,6個兒子和5個女兒,且收養了其他的孤兒為子女。其中6個兒子都成為了新教牧師。
由於新教的增長威脅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魚1531年10月11日攻擊蘇黎世,稱為卡佩爾戰役,蘇黎世被迫簽訂不利的和平協議,慈運理在此戰爭中過世,瑞士的部分地區因此恢復了天主教。1531年12月9日年僅27歲的布林格被推舉為慈運理的繼任者,成為了瑞士改革宗的領導者直到他過世,期間他也推行了學校制度的改革。身為與羅馬天主教對抗的領袖,布林格頭十年每周講道6~7次,在他待在蘇黎世的這段年歲里,大約講了7500次道,也為神職人員及平信徒寫了許多著作,包含多本注釋書、蘇黎世的歷史、聖經年表、大量神學著作等,其作品總量超過路德及加爾文的總和。其中最受歡迎的著作是《十年》,是他發表的50篇講道系列集結成的教牧神學論文,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歐洲各地。
視頻
海因里希·布林格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耶穌基督 - 基督教各派信奉的救世主,後被不信的人釘在十字架上,搜狐,2019-03-20
- ↑ 從耶路撒冷再到尼西亞——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坎坷之路 ,搜狐,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