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镇中平村
海口镇中平村为一乡村名称,在我国海口镇、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款庄乡均有同名乡村,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村存在差别。[1]
中文名称: 中平村
行政区类别:行政村
所属地区: 海口镇
面 积: 2997亩
人 口: 1657
年平均气温: 14.9℃
目录
基层组织
中平村委会有党总支1个,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18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46人,60岁以上的39人。 全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4个,共有团员32人。
海口镇中平村
简介
中平村是海口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海口镇南面,距海口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辖新村,上村,长村,小村,中庄等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50户,共165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657人,劳动力1292人。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997亩,海拔1890米,年平均气温14.9℃,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297亩,林地1180亩,人均耕地1亩,共有经济林果地520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7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3元。村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制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97.00 亩(其中:765.00亩,地532.00亩),人均耕地1.00亩,主要种植 水稻 等作物;拥有林地 1,18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2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1亩,主要种植果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0.00亩,其中养殖面积68.00亩;草地20.00亩;荒山荒地500.00亩,有磷矿等资源。
基础设施
中平村委会已实现通水、通,通路。全村有647户通自来水,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650户通电,51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1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7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84户。该村委会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要干道均为硬化的水泥路面。全村共有装有太阳能农户24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97亩。
农村经济
2007年整个村委会农村经济19798万元,其中:种植业247万元,占1.25%,畜牧业70万元,占0.35%.该村委会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平村已有368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266户,还有16户居住在其他结构的住房2007年底全村拥有汽车112辆,拖拉机23辆,摩托车155辆。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种植、养殖业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 县内。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 63.00万元。拥有企业14个。
文化教育
中平村委会有村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122人,距离海口镇中学8公里。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22人,其中小学生人数80人,中学生人数39人。该村委会建有文化活动室6个、图书室6个、业余文娱宣传队6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人口卫生
中平村委会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628人,彝族22人,其他民族7人。整个村委会现有农户650户,共1657人,其中男752人,女905人。农业人口数为1657人,劳动力总数1657人,外出务工人数93人。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户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近一步发展,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650户,共计1265人,参合率90﹪。村民的医疗主要靠村(村委会)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1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卫生院8公里。该村建有公厕6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0个。
新农村建设
全村181户、193人,建设项目为:硬化长55米、宽4米的村间道路,新建卫生公厕2个,垃圾间2个,修建长48米、宽2米的排洪沟,新建老年活动中心,面积193.42平方米,区级投资20万元,镇政府投资5万元,全村合计投资53万元。
海口镇中平村新农村建设
基本情况
新村村民小组是海口镇中平村委会下属的五个村民小组之一。其地理位置依山傍水,前临滇池出水口---螳螂川,安晋公路从村间穿越而过,村后是巨大的石山,蕴藏有丰富的砂石料和地下泉水。全组地域面积约3.5平方千米;共有163户家庭,计486人。全组实有耕地面积51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05亩,其中,水田92亩,旱地68亩,水浇地350亩。区域内有水利设施一座,农灌沟渠1050米,机耕路3条,近2000米;农业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因而全组村民多以蔬菜种植为主,兼有少量面积的粮食种植;相当一部分村民顺应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政策,或开办非公经济实体,或进行长短途客、货运及农业科技的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小组集体收入来源以场地租赁、山场开采等为主,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3434元,村集体总收入为38.2万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为落实《中共西山区委、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西山区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西发[2006]22号)、《中共西山区委、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西山区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西发[2006]1号)精神,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了以农村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组织管理、素质教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建设内容,以创新为动力,以勤勉、协作、自立为建设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农民步入现代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平台和载体。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做好我村新村村民小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使试点村真正起好示范带头作用,特制定本规划。
视频
海口镇新春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