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舊州鎮
海口市舊州鎮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南部,總面積82.79平方公里。地處北緯19046`,東經110024`,東連紅旗鎮、三門坡鎮;南接甲子鎮;西南與定安交界;西部隔江與新坡鎮、龍泉鎮相望;北毗鄰雲龍鎮,南渡江從鎮西邊流經。全鎮管轄10個行政村,103個自然村,107個經濟社,總戶數5492戶,總人口29140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駐在舊州墟(全墟總人口5920人<含駐軍官兵>)。舊州墟駐有一個團級和二個營級部隊,是舊州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舊州墟鎮控制規模從原來的3平方公里擴大到4.5平方公里,農業經濟發展迅速,商貿活動頻繁,中心墟鎮的功能已輻射臨近的鄉鎮和村莊。舊州墟也已建成為一個環境優美、衛生整潔、文明秀麗、秩序井然的小城鎮。舊州鎮是海口市十個中心鎮之一。舊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市鎮,是古代瓊州州治之一,大約始建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廢於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歷時441年。從建州至今已有1377年歷史。[1]
中文名: 舊州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瓊山區
地理位置: 瓊山區南部
面 積: 82.79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舊州墟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區碼: 571146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9140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漢珠崖郡遺址、隋唐崖州郡治遺址、舊州城遺址、侯家大院
機 場: 美蘭國際機場
火車站: 美蘭站、海口東站
車牌代碼: 瓊A
方 言: 海南話
歷史名稱 :崖州、瓊州、舊州鄉、舊州區
目錄
歷史沿革
1926年稱安麼縣。1928年復稱舊州團局。1935年至1950年屬瓊山縣舊州鄉公所。1950年後屬瓊山縣第一區。1957年合併成立舊州大鄉。1958年成立太陽升人民公社。1958年改稱雲龍人民公社。1959年分出舊州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舊州區公所。1987年3月改設舊州鎮。
行政區劃
舊州鎮管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雙擁社區、舊州村、池連村、光明村、紅衛村、聯星村、聯豐村、嶺南村、道美村、雅秀村、文新村。
地理環境
綜述
舊州鎮處於瓊定公路幹線旁,距東線高速公路定安出口17公里,距府城39公里,距美蘭國際機場26公里,地理條件極其優越。舊州鎮地勢獨特,自然風光秀麗,土地肥沃遼闊,自然氣候適宜,常年平均氣溫23.30C—23.80C,年均降雨量1663.8毫米,平均日照時間2000小時以上。境內東北部和東南部地勢較高,西部與西北部靠近南渡江地勢較低。全鎮地形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東南和南部舊州嶺四周的小丘陵區,海拔30—200米;二是東北部和北部的緩衝坡區,海拔30—100米;三是河流沉積小平原區,海拔2.5—30米,其中低丘陵占總面積的75%,小丘陵約占總面積的21%,小平原占4%。土壤分為三種類型:即紅土片、沙土片與石礫土片,適合多種耕作。境內水系分布廣,水資源豐富,其中,南渡江兩大支流鴨程溪和三十六曲溪均流經我鎮境內注入南渡江。全鎮共有小一型4宗,小二型水庫4宗,各種山塘、人工塘38口,水域面積達到4100畝,總庫容達到1136.6萬立方米。全鎮有大中田洋10個,其中較大的田洋有:光明林肚1400畝、文新新克洋1300畝、聯豐十公里洋1100畝、紅衛九公里田洋1000畝,是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經濟的良好區域。
舊州嶺
舊州嶺是我鎮境內最高的一座嶺,海拔200米,總面積800畝,形狀似飯勺,當地群眾稱為「飯勺嶺」,是距今2.7萬年前海南島諸火山噴發而成的一座死火山,嶺的四周有梯形的台階坡地,陡坡中間有一條長約200米的岩洞,洞高2米,洞中景象千姿百態。站在嶺頂,方圓幾十里內的風光盡攬眼下,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氣候
舊州鎮自然風光優美,土地肥沃,氣候適中,常年平均氣溫在23.3℃—23.8℃,年降雨量在1663.8毫米,平均日照時間在2000小時以上。
政治
舊州鎮現任主要領導人
中共舊州鎮委員會書記、舊州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林海
舊州鎮人民政府鎮長:陳曉聘
中共舊州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韓富光
風景名勝
舊州鎮是海南歷史上一座十分重要的城池遺址,曾是海南中原文化的發源地和海南古代商貿的集散地。根據文物考古發現,舊州城遺址已被確認最晚在唐代就形成,是唐朝宰相李德裕被貶之所——崖州州城的遺址。舊州鎮不少古村落都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其中尤為包道村突出。村里現存有古石板路、古村門、古宗祠、古民居、古樹、古井等,其中。最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當為侯家大院——宣德第古建築群及其古當鋪。宣德第是海南保存、保護比較完整的、最具有海南民間建築雕刻藝術精華的古居民建築群,堪稱海南雕刻、彩繪藝術之寶庫。舊州歷史文化悠久,形成地貌資源獨特,不久後,這裡將打造成古文化旅遊風情鎮。瓊山區政府與中國(香港)通達集團簽訂合作意向,擬投資60億元。風情鎮將配套建設古郡、古碼頭、州遺址、侯家大院、古玩一條街、古船游江、農家樂趣、鄉村農舍游館、古風情民居、主題公園「植物迷宮」、登高長壽步級、望江亭、冷泉奇石園、百里十村風情長廊、生態農業園、旅遊工藝產業園等。
侯家大院
宣德第(侯家大院)是海南現存的一座百年古民居,於舊州鎮包道村。宣德第是清光緒皇帝為了嘉獎包道村侯氏先祖的德行與品質賜給的一個榮譽府名,以供後人仿效。府門上宣德第題字出自張之洞之手筆。宣德第侯家大院占地約12000平方米,院內整齊布置建設了南北向四排主屋,共有15幢主房,均為土木結構,錯落林立,內部結構都延襲閩南民居建築風格。
開元寺
開元寺遺址位于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聯豐村委會卜創坡經濟社,西距後市鋪村約100米,距南渡江約3公里,地表現種植橡膠和其它林木,植被十分茂密。還初步明確了開元寺遺址建築布局和規模。開元寺大致毀棄於1900年前後,至解放前仍然可以見到殘存的地上建築,建築布局和規模也較為清晰,寺院坐西朝東,寺門所在位置海拔高度約11米,寺院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約80米,原大殿面開三間,寬約10米,兩側建有迴廊。大殿為南北走向,牆體已坍塌,殘長4.6米,寬約36厘米,僅剩下局部火山岩石塊壘築的��基和少量青灰色牆磚,磚上附着有白色石灰殘留。測量後牆與寺門之間的距離為60米左右,與村民介紹的寺院東西長度相一致。此外,在寺門東南方向約20米處發現一眼古井,井口呈圓形,石砌,直徑約1米,是當時寺院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現仍為種植園澆灌所用。調查中,專家在寺院範圍和周邊地區採集到較多遺物。建築構件有筒瓦、板瓦、青灰磚、灰磚、火山岩石塊等,部分磚上殘留有石灰痕跡;瓷器多為青花瓷,可辨多為碗、碟、小盅等日用器皿,還採集到1件粉彩小杯(殘)。從建築構件的尺寸、規格和瓷器的器形、紋飾等特徵,初步判斷多為明清時期遺物。
珠崖郡治城
史料記載,公元前112年,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海南島設置珠崖、儋耳二郡,實現了漢代中央直接對海南的統治和管理,也開啟了中原文化在海南的傳播。珠崖郡治的所在也自然成為了海南納入中央版圖後的第一座城。舊州,因是「舊的州府」而得名
經濟發展
全鎮建有各種農業基地22個,熱帶水果、橡膠、樹林養雞已成為該鎮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的方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00元左右。舊州鎮新一屆黨委政府領導班子上任以來,大力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經濟。近幾年來,我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總產量不斷增加。我鎮各行各業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14342萬元;工業總產值14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10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9%、20.3%、34.8%;財政收入37.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400元,同比增長16.5%,全鎮鄉村道路四通八達,飲水、供電、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事業蓬勃發展。我鎮「四村」建設逐步走上正軌,全鎮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為建設和諧、小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農業
舊州鎮是一個農業大鎮,是重要的產糧區。2005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52166畝,總產量達13036噸,水果種植面積11439畝,當年收穫面積9523畝,總產量10910噸,熱作面積15478畝(其中橡膠1.2萬畝),當年收穫面積8970畝。現有耕地面積57405畝,其中水旱田25669畝,坡地31736畝。多年來,鎮委鎮政府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着力提升全鎮經濟總量。我鎮產業已經從傳統的種植甘蔗、水稻轉向種植熱帶水果、橡膠和在樹林在養雞以及在魚塘中養魚的新型經濟發展。通過給予優惠政策,真誠服務,先後共引進22家農業開發公司,建立各種農業基地22個,在基地輻射帶動下,我鎮逐漸形成了「三條產業帶」:即以紅土片舊州、聯豐、聯星、池連村委會為主的荔枝、橡膠、花卉產業帶;以砂土片嶺南、雅秀、文新村委會為主的冬季瓜菜、香蕉、甘蔗、水產養殖產業帶;以石礫片光明、嶺南、道美、雅秀村委會為主的龍眼、禽畜、甘蔗產業帶。同時,積極探索和推廣「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機耕、統一種苗、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分戶管理)的農業開發新模式,幫助農民建起了勛德550畝香蕉基地、文才320畝香蕉基地、美本340畝水晶柚基地、後追木瓜基地、太乙1000畝荔枝、美頂550畝荔枝等13個共6500多畝的新型農業基地,大大促進了我鎮農業向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得到了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
交通情況
舊州鎮位於瓊定公路幹線旁,距海南環島高速公路東線段定安出口17公里,距市中心39公里,距海口美蘭機場26公里,地理條件優越。
視頻
海南海口舊州鎮太乙莊園項目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