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海原一小(海原縣第一小學),始建於1906 年,是全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縣直小學。經過一個世紀幾代人的努力 奮鬥,培育了近萬名學生,奠定了海原文化教育和經濟建設的基礎,堪稱海原文化教育之「搖籃」。其成就燦爛輝煌,這種厚重的文化積澱使學校具有廣泛而良好的社會影響。

目錄

建設

學校占地面積11983平方米,生均3.4平方米;學校有微機室,遠程教育網絡多媒體教室,校園局域網。有各類實驗儀器216件,音樂器材369件,體育器材202件,學生自製體育用品2000餘件,共藏圖書14156冊,生均達4冊。

全校共有43個教學班(其中1-6年級38個,學前班5個),在校學生3532人。

學校有教職工144名(其中正式教師114人, 特崗教師6人,支教教師5人,雇用教師19人)。教師學歷達標率和教師資格合格率為100%。建校百年來,先後在我校任教者達400餘名,他們為海原教育事業辛勤耕耘,嘔心瀝血,為學校爭得各類集體榮譽達82項次。學校被列為「全國知名學校」,並載入《中國當代教育教研成果大典》。教師個人共獲得縣直部門以上榮譽300人次,其中學校教師謝愛琴同志在2005年被評選為「全國勞動模範」。教育教研方面,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市、縣發表、獲獎論文270餘篇。

榮譽

學校歷來重視素質教育,並注重發展學生特色教育,「每周一詩」、「循環日記」成為學校辦學的兩大亮點。田徑隊、文藝隊、腰鼓隊、小龍人報記者團、美術繪畫書法等興趣小組常年堅持活動,在各種競賽或演出中多次獲縣、市、區級獎勵。2005年,學生高凱歌被評為全國第十屆「十佳少先隊員」,為全區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學生。2001年——2009年,學校連續成功舉辦了九屆「校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張揚了學生個性,培養了各類藝術人才。其中,2007年,學校文藝隊表演的舞蹈《春曉》在全區少兒「希望杯」舞蹈大賽中獲二等獎。2008年,學校在參加教育部、團中央、關心下一代協會等十部委組織的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中榮獲「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優秀組織獎」、學校被設立為「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中小學德育研究規劃課題重點實驗學校」;學校被中國教育學會確立為「中國教育系統(基礎教育)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學校文藝隊在全區慶祝寧夏成立五十周年少兒「希望杯」舞蹈大賽中,參賽節目分別奪得一等、三等、優秀三個大獎,受到區黨委宣傳部和教育廳等五部門的表彰獎勵;學校少先大隊被區團委、區教育廳、區少工委表彰為「全區少先隊紅旗大隊」;學校組織師生參加全區中小學生「迎奧運,文明出行」童謠、拍手歌大賽中榮獲組織獎,受到區教育廳、公安廳、寧夏報業集團的表彰獎勵。2009年,學校在 「全國中小學生法制安全進校園普及活動」中,被教育部、司法部、國務院法制辦等十二個部門評為「中國校園健康行動全國校園法制安全知識普及活動先進集體」、並確立為「 中國校園健康行動全國校園法制安全教育示範基地」;同年,學校被自治區確立為「自治區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被縣委、政府表彰為「文明單位」。學校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着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育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1]

中國的現代教育[2]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通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