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藨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莖: 稈直立,叢生,高60-90厘米,圓柱形,無毛,具節,具縱槽紋; 葉: 葉基生成叢或3-5枚生於稈上,短於稈,寬3-5毫米,線形,平展,背面中脈和邊緣粗糙,葉鞘長1.5-3厘米,棕色,鞘口斜截;苞片葉狀,常較花序短,向上漸短,具鞘; 花: 圓錐花序由1個頂生和3-5側生長側枝聚傘花序組成;長側枝聚傘花序具長梗,稍疏離,具3-12小穗;小穗褐紅色,單生,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有10-15花,有時小穗生出幼株;鱗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2-2.5毫米,先端尖或具短尖頭,膜質,背面中部黃綠色,1脈,兩側黃棕或淡黃色,有深掠色條紋;下位剛毛直,6條,長約1.5毫米,下部無毛,上部密被黃棕色長柔毛;雄蕊1,花葯長圓形,長不及1毫米,藥隔突出;花柱長約1.5毫米,基部稍膨大,柱頭3; 果: 小堅果倒卵形或寬倒卵形、三棱形,長約1.5毫米,成熟後黃棕色;
生態習性
物候期: 花果期6-9月;[1]
參考文獻
- ↑ 海南藨草(hǎi nán biāo cǎo)」,植物志,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