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屯昌
海南屯昌 |
海南屯昌(全稱:海南省屯昌縣)是海南中部六市縣之一,位於瓊北部平原和瓊中部山區結合部,是全省是唯一的丘陵地帶,東與定安縣、瓊海市交界、南與瓊中縣接壤,西北與澄邁縣毗鄰、素有「海南中部門戶」之稱。
目錄
基本內容
地理和氣候
地形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氣候
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季風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
位置與疆域: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文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省會:海口。土地總面積33920平方千米.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 達51%。約占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熱帶天然林。海南地處熱帶,位於東經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緯18度10分,-20度10分之間,年平均氣溫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熱的8月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裡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全島面積約為3.4萬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854.18萬人,其中有黎 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約120多萬人。據估計當前在海外的海南鄉親與其後裔(外籍華人)共有320多萬人,也有人推算加上第四、五代後裔應有500多萬人。僑鄉文昌海外人口比島內還多。當前海南鄉親及其後裔遍布五大洲,尤其以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美國、加拿大和澳洲較多。
海南島與美國 夏威夷處在同一緯度,在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開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遊聖地的旅遊資源,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鳥語花香,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所孕育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為中國少有的森林類型,是開展科研、旅遊和教學最理想的選擇之地。已發現的植物有4200種,占全國植物種類的15%,有近600種為海南特有。在4200種植物中,喬灌木1400多種,占全國喬灌木種類 的28.6%,其中800多種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用材樹種;藥用植物2500 多種,占全國藥用植物的30%左右,其中有抗癌作用的植物137種;果樹142種;油料植物89種;其它經濟植物近200種。野生動物中爬 行類104種,占全國的29.5%;獸類76種,占全國的18.6%。海南豐富的生物在中國占有十分顯著的地位,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海南林業的重點工作之一。現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58 種,其中一級1種,二級19種,三級38種;保護的動物133種,其中國家一級14種,二級87種,省級32種。
國際旅遊島,2008年,海南省政府在海口舉行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新聞發布會,省旅遊局局長張琦在會上宣讀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行動計劃》。
根據行動計劃,海南旅遊業將全面與國際接軌。參照國際慣例,爭取把國家確定的旅遊對外開放和制度創新方面的重大舉措,放在海南先行先試,推進海南新一輪更寬領域、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海南歷史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王國勢力和影響當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繫。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併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 余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由於封建統治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又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特別是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着重要的意義。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併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併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併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併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于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
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 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併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併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併而成。
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範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併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併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併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併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併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縣級)。
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覆《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併入海口市。
海南各市縣體制變化較大的有:
瓊山市。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縣級)。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覆《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併入海口市。
屯昌縣。新建縣,前身是1948年由澄邁縣的第二區(今西昌鄉)、瓊山縣的第二區(今新興鎮、大同鄉、屯昌鎮、黃嶺鎮、藤寨鄉、南坤鎮)組成新民縣,1949年2月又將原定安縣的南呂、烏坡、楓木、北海、嶺門鄉成立定西特別區(相當於縣級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別區併入新民縣。因同遼寧新民縣重名,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於管理,遂將海南新民縣以治所之名,更名為屯昌縣。
瓊海市。海南歷史上未有瓊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由瓊東、樂會兩縣合併而成。因地處瓊州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1992年11月,撤縣建瓊海市(縣級)。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縣建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縣建市(縣級),駐文城鎮。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遷往清瀾鎮。
萬寧市。1996年8月,撤萬寧縣建市(縣級)。
三亞市。前身是崖縣,縣城駐崖城,1954年10月遷至三亞鎮。1984年5月以崖縣行政區域設立三亞市(縣級),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五指山市。原稱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設縣級行政區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地,當時稱作通什鎮。1987年1月由保亭、瓊中、樂東三縣劃鄉析鎮組成。2001年7月改稱五指山市。
東方市。1952年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地區劃入建立東方縣。境內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故得名東方縣。1958年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併為東方縣(稱東方大縣),治所先設在寶橋(叉河),1960年遷八所。1962年分縣,恢復白沙縣,復立昌江縣。1987年12月建立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3月撤縣建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1949年3月併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地區復置瓊中縣。因位于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山脈與河流: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至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于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嶺的山脈位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水面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38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大河的流域面積占全島面積的 47%。南渡江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斜貫島北部,至瓊山市入海,全長 311公里;昌化江發源於瓊中縣空示嶺,橫貫海南島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長 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分別發源於瓊中縣五指山和風門嶺,兩支流到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全長163公里。
海南名人
符紹儒,又名符紹虞,今海南省東方市四更鎮土地村人。1943年8月任昌感縣抗日民主政府鄉長。1944年6月,符紹儒烈士因漢奸出賣,被日軍抓住並殘忍地把他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海瑞(公元1514 年~公元1587 年) 海南瓊山人。明朝名臣、政治家。曾任浙江省淳安縣(今屬杭州,故時為嚴州)知縣、雲南司主事、兵部武庫司主事、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等職,後辭官閒居。他一生剛正不阿,被人產稱為「南包公」、「海青天」,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邢宥(公元1416~公元1418年) 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學者。為官20餘年,歷任四川站定臨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等職。著有《湄丘集》。他與丘浚、海瑞齊名,合稱海南「一鼎三足」。
鍾芳(公元1476 年~公元1544 年) 海南三亞人。明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當過文官、武官、法官、學官和財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繼文莊(丘浚),下啟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著有《春秋集要》、《學易疑義》等著作,被人尊稱為「嶺海巨儒」。
唐胃(公元1474年~公元1359年)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歷任戶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員外郎、廣西提學僉事、雲南按察司副使、雲南右參政、雲南右布政使、廣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戶部右侍郎等職,後調任北京戶部右侍郎,又轉為右侍郎。著有《瓊台志》等。
宋慶齡(1893年~1981年) 海南文昌人。孫中山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鄧小平在宋慶齡追悼大會上的悼詞中說:「她跟隨歷史的腳步不斷前進,從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者。」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女性」。
張雲逸(1892年~1974年) 海南文昌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家,參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戰爭、萬里長征,與鄧小平一起指揮百色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八大中央委員、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等職。
周士第(1900年~1979年) 海南瓊海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二萬五千里長征。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先後為中國共產黨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
馮平(1899年~1928年) 海南文昌人。歷任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所長、瓊崖工農紅軍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等職。29歲時在澄邁縣金江鎮被害。
馮白駒(1903年~1973年) 海南瓊山人。海南革命領導人代表、革命家,瓊崖革命武裝和根據地創建人之一。歷任瓊崖抗日獨立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始終是瓊崖黨組織、軍隊和海南革命的主要領導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共海南區委書記、海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海南行政區公署主任、廣東省副省長、浙江省副省長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周恩來讚譽「馮白駒同志是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鄧小平為他的雕像題寫「馮白駒將軍」五個大字。
莊田(1906年~1992年) 海南萬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後任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副司令員,與馮白句司令員一道,領導瓊崖人民的抗日鬥爭,後任桂滇黔邊給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廣東省副省長等職。
馬白山(1907年~1992年) 海南澄邁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游擊隊獨立縱隊參謀長、支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參謀長、總隊長、副司令員兼總隊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吳克之(1911年~1985年) 海南瓊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參謀長、支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參謀長、總隊長、副司令員兼總隊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王國興(1894年~1975年) 海南瓊中人。海南黎族人民領袖。1943年8月12日領導黎、苗族同胞舉行了震撼海南島內外的白沙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第一任主席和自治州第一任州長。
劉秋菊(1899年~1949年) 海南瓊山人。瓊崖女豪傑。先後擔任過中共瓊崖特委委員,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委員、特委婦委書記等職務。
陳理文(1928年~1986年) 黎族,海南保亭人。全國特級戰鬥英雄。在他參加的大大小小100多次戰鬥中,先後負傷4次,立大功4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授予「海南特等功臣」、「全國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
李向群(1978年~1998年) 海南瓊山人。1996年12月入伍,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士。1998年8月5日,他隨部隊赴湖北省荊州抗洪搶險,14日在抗洪搶險一線光榮中入中國共產黨。在公安縣南平鎮堤段的抗洪保衛戰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於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並親筆題詞:「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的李向群式的英雄戰士」。
民俗風情
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被稱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塊未被污染的淨土」。島上四季常,森林覆蓋率超過50%。海南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五大旅遊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獨厚的熱帶海島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樸、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給哥咬個印,越咬越見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跡,見那牙痕如見人。」 這是流傳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謠。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每逢節假日,特別是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尋求自己的意中人。隨後,小伙子拿起弓箭、魚叉到河 溪里抓魚,姑娘們在溪邊烤筒飯和煮魚,直到太陽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愛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簫、樹葉吹着婉轉動聽的曲調,來到姑娘的隆閨(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開門歌。如果姑娘不唱閉門歌,便會開門走出來,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點燃篝火對歌跳舞,互表愛慕之情。這時,姑娘聽了小伙子的求愛後,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輕,而且很有禮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絕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則表示姑娘對他十分傾心,願意接受小伙子的愛。咬手定情後,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手信,如戒子、耳環、 竹笠、腰簍之類的禮品,互相贈送,作為定情物,以示終生相伴。
特色活動
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曆「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曆「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土特產品
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絲、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醬等。
民族工藝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紅豆、木畫、木雕、根雕系列產品
金飾品和珠寶:條紋珠、金剛珠、佛珠、星月珠、瓊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
熱帶果脯及鮮果:咖啡、胡椒、海產干品、特色茶、芭蕉、菠蘿、菠蘿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紅毛丹、黃皮、荔枝、青椰、糖棕、紅椰、榴蓮、龍眼、芒果、人參果、木瓜、香蕉、馬來葡萄、楊桃、腰果、山竹、雞蛋果、檸檬、酸豆、蛋黃果、猴麵包、西番蓮、神秘果、橄欖、檳榔[1]
參考文獻
- ↑ 海南屯昌 立足優勢強化區域聯動 推進高質量發展搜狐網,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