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海關金單位兌換券

海關金單位兌換券,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海關用以計算稅收的金本位單位。後來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券,用以收納關稅,漸漸成為通貨的一種。[1]

中國海關本來以白銀徵稅,但是由於1929年世界銀價大跌,金貴銀賤,影響了海關的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改用海關金單位收稅,以0.601866克純金(合0.4美元)為單位作標準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價值為0.40美元。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供繳納關稅。初時的關金券流通量有限。1942年2月,關金提高含金量至0.88861克純金,即一關金等於一美元。同年4月,定關金為一元折合法幣二十元,與法幣自由兌換,並且同時在市面流通。

之後法幣快速貶值,政府亦發行大額關金券,成為比法幣面額更高的貨幣。1948年金圓券發行前,最高面額的關金券面值為關金25萬圓,相等於500萬法幣。1948年11月20日金圓券發行後,關金與法幣同時停止流通。關金券總共流通17年半,期間正式發行的關金券種類有47種,未發行的有4種。關金券發行之初,正面為國父孫中山像,印有地名和"憑票即付"等字樣,背面圖樣為上海海關大樓,均為直型。

關金券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印製精細,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更使這種具有不可複製性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珍品迭出,長期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所矚目。成為收藏家的目標,四面八方的收藏家開始競相尋找關金券,所以也導致了關金券千金難求的局面,致使關金券的身價節節攀升。

目錄

視頻

海關金單位兌換券 相關視頻

海關工作人員檢疫工作紀實
通貨膨脹是什麼?兩個簡單的故事一看就明白!

參考文獻

  1. 中華民國關金券,搜狐,201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