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浮梁茶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浮梁茶,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干、湿、翠、绿,叶底明亮等特色。民国四年(1915年),浮梁县严台村 “天祥茶号”生产的工夫红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从此,浮梁工夫红茶与斯里兰卡的高地茶、印度的大吉岭茶一起,被列入世界三大高香茶[2]。2010年, “浮梁贡”茶叶被特选进入上海世博会,成为江西唯一入选世博会的农产品。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浮梁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浮梁茶

品质特点:湿显金黄,溢味醇爽,叶底明亮

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517号

产地名称: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

地理标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时间:2010年12月24日

产品特点

感官特征

浮梁茶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干湿翠绿,湿显金黄,香气板粟、兰花之香,溢味醇爽,回厚,叶底明亮等特色。 内在品质

浮梁茶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高于其它茶,除饮用还有较大的药用和餐用价值,有浮梁茶“三味入药”之称。

品种分类

浮梁红茶

浮梁红茶简称“浮红”、“祁红”,多产自浮梁北部和东北部。那里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森林很多,植被广袤而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多云多雾,“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很适宜茶树生长。加这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楮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工夫茶的制造。高档浮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浮红的这种特有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浮红在出口贸易中,沿用主产地“祁红”的称呼,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被列为茶中“英豪”,受到皇家贵族的宠爱,赞誉祁(浮)红是“群芳最”。

浮梁绿茶

浮梁绿茶产于浮梁县70%的山区、农田、旱地,是当地百姓普遍饮用和集贸市场交易的上乘饮品。其品种按茶叶采摘时段的不同,又有谷雨尖、细茶、粗茶之别。尤其是谷雨尖,一般采摘时段为谷雨时节前期,对春季后第一次冒出嫩芽的茶叶进行采摘,去掉叶梗,进行手工作业加工、文火轻烤。这种茶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白毫显露,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爽、醇正。其中,“浮瑶仙芝”质量优异,条索紧细,色泽嫩绿,白毫显露,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爽、醇正,叶底嫩黄、明亮显毫。“瑶里崖玉”产于江西浮梁、婺源和安徽休宁、祁门四县毗邻的瑶里镇仰天台、汪湖、高际山、白石塔等高山茶园,其质量优异,1994年中茶夏门会议时,全国十几位茶专家品饭后一致认为,崖玉条索紧细,银毫显露,色泽嫩绿,汤色清澈、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显芽,为优质高山型名茶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地面积的41.7%;100—500米占30.6%;100米以下占27.1%。区域内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水、热、生物资源丰富,山地林木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79.4%,茶园遍布山坡、丘陵。自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达14.5%,pH值4.3—5.5之间。

水文情况

浮梁县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700—19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境内有昌江河、东河、西河,横贯全境。为茶叶的生产准备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

气候情况

浮梁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积温5000—6000.le,日照率45%,相对湿度79%,无霜期247天。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为浮梁茶的生产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历史渊源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

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唐王敷《敦煌变文集》中记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中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浮梁已是赣北、皖南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名著《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说明当时浮梁茶叶市场已颇有名气。[5]

中唐以前,浮梁无茶叶加工技术,唯有生羹汤饮。中唐至宋代中期,以生产片茶为主。宋后期,散茶出现,并逐步取代片茶。

至唐以降,浮梁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以其“色艳、香郁、味醇、形美”四绝,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品牌,诏为贡品。

元代,浮梁绿茶生产工艺已趋定型。

明汤显祖在其《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对浮梁茶有过描述:“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系其薄者……。”

清道光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给浮梁茶叶生产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浮梁工夫红茶以其“外形美观、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闻名,远销欧美市场。

民国四年(1915后),江村乡严台村江智甫“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改革开放后,浮梁县将茶叶作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

2007—2009年,浮梁县整合各类支农资金2100万元扶持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吸纳社会资金2300余万元投入茶产业。

生产情况

2010年,浮梁茶地域的保护规模为5500公顷。

2014年,浮梁县茶叶总产量达5973吨,综合产值近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8%,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015年,浮梁县17个乡镇中有14个涉茶,6万农民从事茶叶生产。茶园面积也从最初的5万亩达到1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为11万亩,良种率到50%。有专业合作社140余家,实现茶农人均收入近8000元。

2017年,浮梁县有茶园15.66万亩,茶企61家、专业合作社135家。茶叶总产量达8493吨,外贸茶2700吨,茶农队伍5.5万人,人均涉茶收入9540元。[1]

参考文献

  1. 江西名茶——浮梁茶搜狐网,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