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八 劉禹錫
浪淘沙·其八是一首七言絕句。全詩邏輯清晰,情感深沉。詩人以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描繪了人生中的困境與挫折,傳達出面對困境應有的堅韌和信念。首句和次句形成對比,一方面揭示了困境的嚴重性,另一方面又表達了面對困境的決心和信念;後兩句則進一步強調了經歷磨難的重要性,以及最終獲得成功的可能性。
目錄
原文
譯文
不要說讒言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之人好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
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創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氣勢頓衰。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才人被外放,憤激之際,怨刺之作應運而生。劉禹錫從京官調到地方官之後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組詩當為劉禹錫後期之作,且非創於一時一地。據詩中所涉黃河、洛水、汴水、清淮、鸚鵡洲、濯錦江等,或為輾轉於夔州、和州、洛陽等地之作,後編為一組。有學者認為這組詩作於夔州後期,即長慶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貶所所作。 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八首。
簡析
《浪淘沙·其八》是一首七言絕句。全詩邏輯清晰,情感深沉。詩人以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描繪了人生中的困境與挫折,傳達出面對困境應有的堅韌和信念。首句和次句形成對比,一方面揭示了困境的嚴重性,另一方面又表達了面對困境的決心和信念;後兩句則進一步強調了經歷磨難的重要性,以及最終獲得成功的可能性。這首詩詩句押韻工整,用詞精準,極富哲理性。
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