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济南华山

济南华山又名华不注山,金舆山。地处济南市区东北,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将军路以东。古时称“华不(fǔ)注”,为历史名山。盖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䎬䎬”。“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 华山海拔197米,素以奇秀著称。平地突起一峰,宛如利剑一把拔地而起,很多人认为华不注是“花骨朵”的转音。因其形状如未开放的莲花而得名,被称作出水芙蓉。[1]

目录

地理位置

华山风景区位于济南市区东北,将军路以东,小清河北路以北。景区西临将军路,南临小清河北路,可乘坐536路公交车至华阳宫站点,下车即是景区。

概述

华山地处济南市东北角,平地突起一峰,宛如利剑一把拔地而起,山南边有济南市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华阳宫,占地9万平方米,周围池塘遍地,古有华山湖,是典型的近郊型山水旅游场所。华山主要景点有华山、华阳宫、华山湖等景点。山上藤攀蔓连,盘根错节。草中乱石横亘,蹊径芜塞。山体陡峭,由鸟道而上,多憩方能登其巅。顶峰倚天卓立,长风啸啸作声,紫烟缭绕,白云卷纾。极目远眺,泰岱连绵,云气苍茫;黄河逶迤,大桥飞架;“齐烟九点”,远近点缀。每当秋日,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层林尽染,景色更加奇绝。元代书画大家赵孟𫖯曾绘《鹊华秋色图》,流传到如今。后人又将此景命名为“鹊华烟雨”,列为旧时济南八景之一。

华山历史悠久,历代文人骚客都曾登临此山。历史典故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个:华山半山腰有一个吕祖庙,当年道士下山担水,一只狼进去了,道士担水进去后将门关住,狼饿急了就将道士吃了,然而狼却出不了庙门,最终饿死在庙里。华阳宫的建筑什么年代建的谁也说不清,相传东汉刘秀讨饭到山脚下的郅家村,村中有个郅矮子收留了他,后来刘秀做了皇帝,娶郅矮子的妹妹为妻,郅家从此大富大贵,在山脚下广置院落,还出资兴建了华阳宫。

华山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上阵势,与⺻克率华山全景领的晋军进行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

华山风景

古济南八景 中有两个含有华山(齐烟九点,鹊华烟雨),足见华山在济南的地位,而且华山风景区是济南市有山有水有泉的风景区。

华阳宫

华阳宫古建筑群是济南市一处古老的道教官观。地处济南市东北向,在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的平原地带。北依华山(又名华不注),南临镜光湖(又名金光湖),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相间有序,布局有致,是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体,同时,遗有三百余平方米的古壁画。

吕祖庙

华山历史悠久,历代文人骚客都曾登临此山。历史典故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个:华山半山腰有一个吕祖庙,当年和尚下山担水,一只狼进去了,和尚担水进去后将门关住,狼饿急了就将和尚吃了,然而狼却出不了庙门,最终饿死在庙里。

华泉

华泉位于华山风景区华阳宫前,因临华不注山而得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华不注泉,方圆百步"的记载。华泉经历了喷涌、淤塞、复涌、再淤塞的过程。2001年,进行清淤挖掘,修砌泉池,池长15米,宽9米,深2米。一池清水,平明如镜,孤山及古庙倒影,与鱼池、荷塘相互映衬,别具风姿。[2]

华山文化

宋代文学家曾巩的《登华山》中有“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的诗句。

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中写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济南诗人张凯在《咏华山》中写道:华山闻名奇秀滑, 翠柏青松满山崖。一夜城中三尺雪, 晓来胜过白莲花。诗人还在《夏雨》中写道:华山雾遮尖, 雨下两三天。风比秋时寒, 天寒衣服单。在《华山论剑》中写道:文人墨客黄河行,英雄论剑华山顶,黄河流沙填东海,华山仗剑刺天庭。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