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測線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目錄

名詞解釋

測線(line,survey line)是按一定比例尺沿一條直線布置的觀測點組成的觀測線。

測線,如地震勘探中的地震剖面(由檢波器組成的線狀排列);重力、磁法、電法、放射性勘探中布在一條條直線上的測點組成的線。布置測線一般應當垂直礦體或地質構造走向。

背景介紹

對於一定海域內進行的水深測量作業,測量前要進行海區技術設計,根據測量區域的特點和作業要求,有規律地布設計劃測線。在測量中,測船按照預定的計劃測線航行,不斷修正航行中與計劃測線的偏移量,使測船儘可能地航行在計劃測線上,這樣才能保證採集的水深數據符合要求。因此,在測量前有效、合理地確定這些計劃測線與測量中控制測船儘可能航行在計劃測線上,不僅是確保水深測量工作與成果資料滿足作業規範與要求的前提,也是高效率實施多波束水深測量作業的重要保障。

測線布設的原則是根據多波束系統的技術指標和調查區的水深、水團分布狀況,以最經濟的方案完成調查區的全覆蓋測量,以便較為完善地顯示海底地形地貌和有效的發現水下障礙物。測深線可分為主測線、補充測線和檢查線(聯絡測線)三種。主測深線是測深線的主體,它擔負着探明整個測區海底地形的任務;補充測深線起着彌補主測深線的作用;檢查測深線是檢查以上測深線的水深測量質量,以保證水深測量的精度。

測線的布設

多波束系統進行海底地形測量的測線布設要根據任務要求和測區條件來確定。測線布設的技術要求有以下幾點:

(1)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多波束系統在不同水深段的覆蓋率的大小,把調查區按水深劃分成若干區域,每個區域的水深變化均在多波束系統相同覆蓋率的範圍內。

(2)測線布設要儘可能地平行等深線,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海底覆蓋率,保持不變的掃描寬度。如果可能的話,也要儘量使縱搖降至最小,以避免換能器充氣。

(3)測線布設原則是,主測線沿海底地形的總體走向平行布設,檢查線垂直於主測線。

(4)測線間距以保證相鄰測幅有10%的相互重疊為準,並根據實際水深情況及相互重疊程度進行合理調整,避免探測盲區。在每次測量實施過程中,至少布設1條跨越整個測區並與主測線方向垂直的檢查線。

(5)在測線設計時要儘量避免使設計測線穿越主要水團,並根據海水垂直結構的時空變化規律採集海水聲速剖面。如果水團完全混合,就在每天調查的開始、中間和結束時採集;如果水團不完全混合,至少在每個新水團的開始和結束時採集;如果難以確定,就在每條測線的開始和結束時採集。

在測深間距一定的情況下,應正確選擇測深線的方向。依據不同的海域情況,測深線可採用以下3種方向布置。

(1)測深線垂直於水流方向。使測深線正好通過地貌變化比較劇烈和有代表性的地方,有利於全面如實地反映測區的海底地形。這是最常用的方法。

(2)測深線與水流軸線成45』方向。通常用於狹窄海道和可能存在礁石、水下沙洲或其他障礙物地區的水深測量。由於斜距大於平距,因而它比垂直於水流軸線的測深線容納的水深點更多,有利於反映狹窄海道的地形。

(3)測深線成輻射線方向。大多用於島嶼的延伸部分或孤立的島嶼周圍的水域。輻射線方向布設使測深線間距內密外疏,不僅有利於暗礁、淺灘的發現,而且近島部分水深點較密,也有利於選擇適宜的靠船及登陸地點。

平緩區域布線

對於深度變化比較平緩的區域,測線布設時採用平行布線,測線之間的間距由海水深度和多波束測深儀的掃幅寬度決定。

特殊地形布線

對於測區內有海溝等劇烈深度變化的區域,測線布設時應根據測區的不同深度將測區分成若干區域,並根據深度設置測線的間距。多波束測深儀中對於不同的海深對應着不同的條帶寬度,如哈爾濱工程大學研製的某型條帶測深儀中條帶的寬度淺海時(水深小於等於150m)為四倍海深,深海時(水深大於150m)為兩倍海深。

檢查測深線和補充測深線

一般每15~20條測線設計一條垂直於主測線的檢查線,用於在測量開始時進行系統校正,並且可以在測量過程中檢測測量精度。

補充測深線用於對於測線設計中未包括的區域,進行補充測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測量精度。

檢查測深線和補充測深線沒有一定的規律,所以在系統中採用了鼠標繪圖形式繪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