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於宋朝的遊戲「關撲」
宋朝關撲 |
流行於宋朝的遊戲「關撲」提起賭博,可能人們想到的都是澳門,或是拉斯維加斯這些賭博博彩業發達的地方,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一個超流行的賭博遊戲,這種遊戲盛行於宋朝,人們稱它為——關撲。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個叫「關撲」的遊戲和它的玩法。[1]
宋朝的社會開放,商業發達,人們在逛商場的時候,如果看上了某件商品,除了可以花錢把它買下來之外,還可以用一種類似於博彩遊戲的方法來獲取自己心儀的商品,這種博彩遊戲就是關撲。
宋朝建國之初,《宋刑統》規定:凡是賭博者,一律打一百杖,賭資多的話,就按照盜竊罪論處。到了太宗皇帝時,一些賭徒直接處死。宋真宗時,有個叫蕭立之的人考中了進士。還沒來得及慶賀,他就被人舉報之前曾賭博受刑。皇帝大怒,查清之後,立馬奪了蕭立之的功名,罰銅40斤,最後發配。
不過,從北宋中期開始,因為刑罰減輕,皇帝又帶頭玩等原因,禁賭的律令逐漸成了擺設。相反,賭風大盛,還有很多「專家」專門著書介紹賭博,比如司馬光的《七國象戲》、賈似道的《促織經》等。這種情形下,不但之前的雙陸、葉戲等得以繼承,還出現了關撲等新式賭博。
目錄
關撲何時出現
關撲最早出現在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1077年),王安石變法之時。
關撲在當時是一種新型的賭博,意思是:商家所有東西,既可以賣,也可以賭,所以也叫「撲賣」、「關博」或者「博賣」,撲有「博」的意思。因為「博」太直接,所以用「撲」來代替。關撲兼有買賣和娛樂功能,所以備受歡迎,一時風靡大宋,連女性都會走出深閨,到街上看關撲。
關撲的物資
可以說包羅萬象。從衣服、食物,到書畫、器具,甚至姬妾、舞女、車馬、屋宅都可以,沒有不能賭的。以彩幕繳絡,鋪設珍玉、奇玩、匹帛、動使茶酒器物關撲。有以一笏撲三十笏者。以至車馬、地宅、歌姬、舞女,皆約以價而撲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關撲本質上就是賭博,而且當時極為盛行,否則賠率不至於有「一比三十」之大,賭資也不會這般豪奢。
關撲的時間
北宋時期,人們有三天時間進行關撲,分別是在在元旦、冬至、寒食三大節日當天。每到這些節日時,開封府就會貼出告示,告訴大家可以關撲。
不過,這些只是理論,實際上關撲的時間遠遠多於三天。宋徽宗宣和年間,從十二月開始,就開始關撲了,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至於地點,則是在百姓聚居或者買賣頻多的地方。另外,金明池,瓊林苑等皇家之地,在一些節假日的時候也會開放,開放時,人們也可以在那裡進行關撲。
連皇宮內,都有關撲的遊戲。不過,皇家關撲,東西就很奢侈了,都是珠翠首飾、官窯器具、孩兒戲具、鬧竿龍船等等。
宋仁宗就喜歡玩關撲,沒事就跟宮女玩兩把。有一次,仁宗輸了一千多文錢,還想借點兒翻本。宮女不肯,說您貴為天子,還在乎這點錢?仁宗立馬一臉嚴肅:這些都是百姓的血汗錢,我不能鋪張浪費。
到南宋時,關撲的時間和地點就沒啥限制了。臨安城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相撲。南宋的理宗皇帝喜歡關撲,不過他賭品不高,用着特製的銅骰子。他甚至還在宮裡建了市場,專門用來關撲。
關撲的遊戲規則很簡單,顧客需要掏出一點錢來作為賭注,然後通過擲銅板來決定勝負。關撲用來擲的銅板的數量從一個到幾個不等,而判斷勝負的方式則是以擲出的銅板出現的背面的數量來決定的。在進行關撲之前,顧客會和商販講好規則,然後進行遊戲。如果贏了就拿走商品,如果輸了,那他拿出來作為賭注的錢就是商店老闆的了。
關撲這種看似帶有很大偶然性的遊戲,其實就是數學中的概率問題。宋朝的商販們有沒有通過概率研究來制定遊戲的賠率不得而知,但是他們都喜歡用這種方式來吸引顧客,而且這種遊戲也確實讓宋人趨之若鶩。無論男女都愛去參與這種遊戲。這在很多宋人的筆記里都有記錄。
宋人為什麼會如此的喜愛關撲呢?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
一是關撲的內容廣泛,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來賭。除了一般的衣服,飾品,食物這些日用品之外,甚至於車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用來賭,這些「賭注」的誘惑力之大,可能很少有人能不動心。
二是關撲的玩法簡單明了,基本上人人都會玩。玩關撲的人只要把規矩一講,然後銅板一擲,勝負既分,贏了的人就可以帶着勝利品走人了。這種只需要運氣,不需要技巧的方式更符合大眾的參與。
最後就是關撲充滿了刺激性。在宋人的筆記里有「以一笏撲三十笏者」的記載。這就是說關撲的賠率最高的時候達到了一賠三十。在這樣的高賠率之下,一夜暴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這樣充滿了刺激性的遊戲當然是讓人慾罷不能了。關撲之風能夠在宋朝盛行,宋朝的經濟之發達也可見一斑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