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治綱
洪治綱,安徽人,著名評論家[1],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現任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2],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委員,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曾任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3],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學科帶頭人。
洪治綱 | |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 |
出生 |
1965年10月 安徽東至縣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著名評論家 |
目錄
個人信息
洪治綱, 男,1984年考入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研究生,後獲碩士學位,曾先後在杭州學軍中學、浙江省作家協會工作,期間在浙江大學中文系攻讀在職博士,2005年獲博士學位。2006年調入廣州,為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併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洪治綱加盟杭州師範大學,2013年5月擔選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等刊物發表論文及評論300餘萬字,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摘。出版有《守望先鋒》、《余華評傳》、《無邊的遷徙》、 《永遠的質疑》、《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等個人專著十餘部,以及《國學大師經典文存》、《最新爭議小說選》、《年度中國短篇小說選》等個人編著三十餘部。
學習經歷
1984-1988 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
1988-1991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
2003-2005 浙江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職博士
工作經歷
1991~2005 浙江省作家協會文學院,創研室主任。
2006~2012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師 。
研究方向
中國當代文學思潮,中國當代小說
人才稱號與學術兼職
人才稱號
1.2005年12月入選浙江省第一批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
2.2008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
3.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4.2014年入選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
學術兼職
1.中國小說學會 副會長
2.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 常務理事
3.中國作家協會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 委員
榮譽與獎勵
1.《中國當代文學視域中的新移民文學》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15年)。
2.《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獲浙江省第十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5年)。
3.《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與審美選擇》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0年)。
4.《困頓中的掙扎--賈平凹論》獲第四屆全國魯迅文學獎(2007年)。
5.全國首屆"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2000年)[4]。
6.《審美的譁變》獲浙江省政府頒發"第四屆魯迅文藝獎·優秀成果獎"(2002年)。
洪治綱 | |
---|---|
洪治綱 |
7.《陷阱中的寫作》獲《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度優秀評論獎(2003年)。
8.《想象的潰敗與重鑄》獲《南方文壇》2003年度優秀論文獎(2004年)。
9.《"心魂"之思與想象之舞》獲《南方文壇》2007年度優秀論文獎(2008年)。
10.獲首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2008年)[5]。
11.《世俗生活的張揚與理想主義的衰微》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度優秀論文獎(2012年)。
12.《先鋒文學與形式主義的迷障》獲《南方文壇》2015年度優秀論文獎(2015年)。
13.《論新世紀文學的"同質化"傾向》獲浙江省第十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7年)。
主要著作
1.《審美的譁變》(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
2.《整合與闡釋》(作家出版社1999年5月)
3.《永遠的質疑》(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9月)
4.《無邊的遷徙》(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5月)
5.《余華評傳》(作家出版社2017年1月)
6.《守望先鋒--兼論中國當代先鋒文學的發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7.《零度疼痛》(花城出版社2003年4月)
8.《清平樂》(浙江攝影出版社2003年9月)
9.《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年6月)
10.《主體性的彌散》(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10月)
11.《心靈的見證》(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12.《1992-2012多元文學的律動》(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13.《邀約與重構》(作家出版社2012年1月)
14.《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
15.《偏見之辭》(作家出版社2017年7月)
16.《文學批評教程》(教材,第二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17.《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十五講》(教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主要論文
1.《中國當代文學視域中的新移民文學》,《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1期。
2.《新時期作家的代際差別與審美選擇》,《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3.《論日常生活詩學的建構》,《文學評論》2018年第4期。
4.《論非虛構寫作》,《文學評論》2016年第3期。
洪治綱 | |
---|---|
洪治綱 人文學院院長 |
5.《傳統文化人格的憑弔與重塑--論劉醒龍的長篇小說<蟠虺>》,《文學評論》2014年第6期。
6.《解構者·樂觀者·見證者--論余華<兄弟>中的李光頭形象》,《文學評論》2012年第4期。
7.《代際視野中的"70後"作家群》,《文學評論》2011年第4期。
8.《論蘇童短篇小說的"中和之美"》,《文學評論》2010年第3期。
9.《多重文體的融會與整合》,《文學評論》2007年第3期。
10.《縫隙中的囈語--20世紀70年代出生女作家群的當代都市書寫》,《文藝研究》2006年第1期。
11.《無邊的遷徙》,《文藝研究》2000年第6期。
12.《芻議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建構》,《新華文摘》2019年第5期。
13.《論新世紀文學的"同質化"傾向》,《新華文摘》2016年第11期。
14.《啟蒙意識與先鋒文學的遺產》,《新華文摘》2016年第5期。
15.《揮之不去的隱憂--2014年短篇小說評述》,《新華文摘》2015年第9期。
16.《底層敘事與苦難焦慮症》,《新華文摘》2008年第2期。
17.《余華小說散論》,《小說評論》1990年第3期。
18.《另一種真實--余華小說論》,《百家》1990年第1期。
19.《美文的綠洲》,《當代作家評論》1991年第1期。
20.《新歷史小說論》,《浙江師範大學報》1991年第4期。
21.《價值:在回眸之中》,《小說評論》1991年第4期。
22.《歷史的認同與超越》,《當代作家評論》1991年第5期。
23.《故事:小說敘述的意義符號》,《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第1期。
24.《英雄的光芒》,《小說評論》1992年第2期。
25.《論新時期小說主題的變異》,《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
26.《夢態抒情:從張承志到肖亦農》,《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第6期。
27.《重塑心靈的豐碑》,《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第6期。
28.《人格:詩歌的終極價值與生命》,《藝術廣角》1992年第6期。
29.《穿越歷史的長廊》,《莽原》1993年第3期。
30.《生命末日的體驗》,《文藝評論》1993年第4期。
31.《世俗文化的深度》,《中國圖書評論》1993年第5期。
32.《追蹤神秘》,《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第6期。
33.《論小說中的地域風情》,《山花》1994年第5期。
洪治綱 | |
---|---|
洪治綱院長致歡迎辭 |
34.《大於生命的賭注》,《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第6期。
35.《王彪:直面苦難的拯救》,《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第3期。
36.《靈魂的跋涉與遷徙》,《當代文壇》1995年第3期。
37.《失位的悲哀:面對九十年代的先鋒文學》,《山花》1995年第12期。
38.《逼視與守望》,《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2期。
39.《先鋒精神的重鑄與還原》,《小說評論》1996年第2期。
40.《喪失否定的代價》,《文藝評論》1996年第2期。
41.《烏托邦的背離與寫實的困頓》,《文藝評論》1996年第3期。
42.《欲望的舞蹈》,《文藝評論》1996年第4期。
43.《尋找新的市民文化生存形態》,《當代文壇》1996年第5期。
44.《歷史與文化的雙重寓言》,《當代文壇》1996年第6期。
45.《世俗欲望的掙扎與迷失》,《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6期。
46.《敘事的掙扎》,《文藝評論》1996年第6期。
47.《隱喻的力量》,《南方文壇》1997年第3期。
48.《現實敘事與拒絕理想的無定性》,《山花》1997年第6期。
49.《繾綣與決絕》,《南方文壇》1998年第2期。
50.《苦難記憶的現時回訪》,《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3期。
51.《曠野中的嚎叫》,《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5-6期。
52.《靈魂的放逐與失位》,《南方文壇》1998年第6期。
53.《權威的傾斜--對歷屆全國短篇小說獎的回巡與思考》,《小說家》1999年第1期。
54.《回眸:燦爛與憂傷--對歷屆全國中篇小說獎的回巡與思考》,《小說家》1999年第2期。
55.《宿命的體恤--鬼子小說論》,《南方文壇》1999年第4期。
56.《無邊的質疑--關於歷屆茅盾文學獎的22個設問和一個設想》,《當代作家評論》1999年第5期。
57.《先鋒文學聚焦系列專欄》六篇,《小說評論》2000年第1-6期。
58.《絕望的詩歌》,《南方文壇》2000年第5期。
59.《與欲望對視》,《南方文壇》2000年第6期。
60.《穿越世紀的回巡與審視》,《南方文壇》2000年第6期。
61.《打開生命的另一扇門》,《南方文壇》2000年第3期。
62.《先鋒文學聚焦專欄》六篇,《小說評論》2001年第1-6期。
63.《歷史中的內心活動》,《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2期。
64.《敘事的還原》,《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4期。
65.《藝術的再度重構與智性的深層發掘》,《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
66.《刑場背後的歷史》,《南方文壇》2001年第6期。
67.《先鋒文學聚焦六篇》,《小說評論》2002年第1-6期。
68.《欲望時代的都市冒險》,《南方文壇》2002年第1期。
洪治綱 | |
---|---|
人文學院院長洪治綱教授 |
69.《歷史際遇與個人命運》,《南方文壇》2002年第2期。
70.《先鋒:自由的迷津》,《花城》2002年第5期。
71.《信念的旅程》,《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第4期。
72.《生存的反詰與意義的探尋》,《鐘山》2002年第5期。
73.《知識分子的另一種書寫》,《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第6期。
74.《陷阱中的寫作》,《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第6期。
75.《文人角色的回巡與思考》,《南方文壇》2003年第2期。
76.《話語變革與歷史祛魅的內在真相》,《南方文壇》2003年第2期。
77.《文化悖論中的黑客》,《東疆學刊》2003年第2期。
78.《重返批評的苛求之路》,《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第4期。
79.《具象:秘密交流或永恆的悖論》,《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3期。
80.《讓心靈在時間之外獲得延伸》,《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3期。
81.《感傷的救贖》,《南方文壇》2003年第4期。
82.《黑客:刀鋒上的行走》,《花城》2003年第4期。
83.《想象的潰敗與重鑄》,《南方文壇》2003年第5期。
84.《智性的敘事與內斂的表達》,《南方文壇》2004年第1期。
85.《從結束的地方開始》,《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第1期。
86.《2003:中國作家的日常生活與寫作行為》,《長城》2004年第1期。
87.《短篇是一種技巧的運動》,《上海文學》2004年第2期。
88.《悲憫的力量--論余華的三部長篇小說及其精神走向》,《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第6期。
89.《幽暗深處的歷史迴響》,《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第6期。
90.《小說的全面探索與再度開拓》,《小說評論》2005年第2期。
91.《謊言是何等的楚楚動人》,《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
92.《成長的輓歌》,《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
93.《先鋒文學:概念的源起與文化的流變》,《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4期。
94.《現代性的追問與當代先鋒的崛起》,《南方文壇》2005年第4期。
95.《苦難背後的溫暖--劉玉棟小說論》,《濟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96.《中國當代先鋒文學主潮》,《小說評論》2005年第5-6期。
97.《文學信念與作家的知識分子承擔》,《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98.《1976:特殊歷史中的鄉村輓歌》,《南方文壇》2005年第6期。
99.《想象、細節與說服力》,《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2期。
100.《在裂變中裂變--論余華的長篇小說<兄弟>》,《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4期。
101.《"史詩"信念與民族文化的深層傳達--論劉醒龍的長篇小說<聖天門口>》,《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6期。
102.《回到現實,回到存在--關於長篇小說<兄弟>的對話》(與余華對話),《南方文壇》2006年第 3期。
103.《沒有大事情,只有大手筆--2005年中國短篇小說巡禮》,《小說評論》2006年第2期。
104.《文學"瓶頸"與精神"窄門"--漫談60年代出生作家及其長篇小說創作》(對話),《上海文學》2006年第3期。
105.《在隱秘的女性空間裡遊走--潘向黎小說論》,《山花》2006年第5期。
106.《困頓中的掙扎--賈平凹論》,《鐘山》2006年第4期。
107.《魏晉風度與"魚道主義"》,《當代文壇》2006年第5期。
108.《人性的勘探與詩意的表達--論艾偉的小說創作》,《當代文壇》2007年第1期。
109.《喚醒生命的靈性與藝術的智性--2006年短篇小說創作巡禮》,《文藝爭鳴》2007年第2期。
洪治綱 | |
---|---|
洪治綱教授 |
110.《民族精魂的現代思考--重讀<白鹿原>》,《南方文壇》2007年第2期。
111.《主體性的彌散--對九十年代文學的一種反思》,《揚子江評論》2007年第2期。
112.《傲慢、奴性及其他》,《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3期。
113.《知人論藝,以藝察人》,《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第2期。
114.《"心魂"之思與想象之舞--史鐵生後期小說論》,《南方文壇》2007年第5期。
115.《鄉村苦難的極致之旅--閻連科小說論》,《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第5期。
116.《底層敘事與苦難焦慮症》,《文藝爭鳴》2007年第10期。
117.《在黑色幽默中打開隱秘的生活--陳錕小說論》,《文學界》2007年第12期。
118.《短篇小說,或一些問題》,《揚子江評論》2007年第5期。
119.《虛構中的另一種生活--2007年的小說閱讀札記》,《青年文學》2008年第1期。
120.《承納與救贖--評長篇小說<赤腳醫生萬泉和>》,《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1期。
121.《思維慣性的滑行與超越--2007年短篇小說巡禮》,《小說評論》2008年第1期。
122.《先鋒文學的發展與作家主體性的重塑》,《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3期。
123.《形式·成長·語言--論林白的<致一九七五>》,《南方文壇》2008年第3期。
124.《"遊走"的意義--王手小說論》,《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4期。
125.《現實之外,寓言之中--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之一》,《小說評論》2008年第5期。
126.《窺探:解開歷史的真相--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之一》,《文藝爭鳴》2008年第10期。
127.《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6期。
128.《現代知識分子的沉淪與救贖--論閻連科的長篇小說<風雅頌>》,《南方文壇》2008年第6期。
129.《後現代主義的精神標本--吳玄小說論》,《小說評論》2008年第6期。
130.《人民性與道德化的文學立場》,《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5期。
131.《范小青論》,《鐘山》2008年第6期。
132.《絕望深處的笑聲--論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133.《亂花漸欲迷人眼--2008年短篇小說創作巡禮》(合著),《小說評論》2009年第1期。
134.《新時期作家的代際差別與審美選擇》,《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9年第2期。
135.《走向多維的批評空間》,《南方文壇》2009年第6期。
136.《文學:記憶的邀約與重構》,《文藝爭鳴》2010年第1期。
137.《從"尋根"到"審根"--論蘇童的<河岸>和艾偉的<風和日麗>》,《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1期。
138.《對抗消極的慣性寫作--2009年短篇小說創作巡禮》,《小說評論》2010年第1期。
139.《生態視野與文學史的重估--讀吳秀明新著<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與生態場>》,《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6期。
140.《增量的文學現場與感性主義的興起--新世紀十年文學觀察之一》,《文藝爭鳴》2010年第8期。
141.《現代視野中的文化整合與批評--關於李鳳亮的文學批評》,《南方文壇》2010年第5期。
142.《信息時代:文學批評的挑戰與選擇》,《南方文壇》2010年第6期。
143.《"人場"背後的叩問與思考--論李佩甫的<羊的門>》,《名作欣賞》2010年第9期。
144.《經驗的邊界》,《文藝爭鳴》2011年第1期。
145.《感性生活的彰顯與理性意義的建構--2010年短篇小說創作巡禮》,《小說評論》2011年第1期。
146.《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形與變形--讀劉再復的新著<雙典批判>》,《東吳學術》2011年第2期。
147.《俗世生活的張揚與理想主義的衰微--新世紀文學十年觀察之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第2期。
148.《從想象停滯的地方出發--讀余華的隨筆集<十個詞彙里的中國>》,《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4期。
洪治綱 | |
---|---|
洪治綱院長主持會議 |
149.《一捧丹砂照心魂--論仡佬族作家肖勤的小說》,《南方文壇》2011年第5期。
150.《短篇小說·生活圖譜·代際差異--新世紀文學十年觀察之三》,《文藝爭鳴》2011年第4期。
151.《重構建設性的文學批評》,《文藝爭鳴》2012年第2期。
152《靜默的力量--2011年短篇小說創作巡禮》,《小說評論》2012年第1期。
153.《烏托邦的憑弔--論格非長篇小說<春盡江南>》,《南方文壇》2012年第2期。
154《集體記憶的重構與現代性的反思--以<南京大屠殺><金陵十三釵>和<南京安魂曲>為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10期。
155.《靈魂之愛的浪漫與奇幻--評丁捷的長篇小說<依偎>》,《南方文壇》2012年第6期。
156.《尋找經典的生成路徑》,《南方文壇》2012年第6期。
157.《再論新時期作家的代際差別及劃分依據》,《當代文壇》2013年第1期。
158.《尋找,是為了見證--論余華的長篇小說<第七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11期。
159.《代際差別的凸現與文學的多元化》,《文藝爭鳴》2013年第8期。
160.《"亞世界"的建構與短篇小說的敘事》,《小說評論》2013年第2期。
161.《主體意識的回歸與文化身份的認同》,《文藝爭鳴》2014第3期。
162.《重讀經典,在追根溯源中理解未來社會的發展》,《浙江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
163.《文學想象與公共生活--2013年短篇小說創作思考》,《小說評論》2014年第2期。
164.《畸形"智慧"的迷戀與書寫》,《文藝爭鳴》2014年第5期。
165.《點亮心靈深處的燈盞--餘一鳴短篇小說論》(合著),《小說評論》2014年第3期。
166.《揮之不去的隱憂--2014年短篇小說評述》,《小說評論》2015年第1期。
167.《啟蒙意識與先鋒文學的遺產》,《文藝爭鳴》2015年第10期。
168.《論莫言小說的混雜性美學追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第8期。
169.《有關傻子形象的"傻想"》,《文藝爭鳴》2015年第7期。
170.《先鋒文學與形式主義的迷障》,《南方文壇》2015年第3期。
171.《短篇小說的"顯"與"隱"》,《小說評論》2016年第1期。
172.《文學的意義與意味》,《文藝爭鳴》2016年第4期。
173.《倫理關係與短篇小說的意味》,《小說評論》2017年第1期。
174.《余華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第2期。
175.《論文學的不可通約性》,《文藝爭鳴》2017年第8期。
176.《內心的張力與魅力》,《小說評論》2018年第1期。
177.《中國當代文論建構的路徑》,《文藝爭鳴》2018年第4期。
178.《"人"的變遷--新世紀文學四十年觀察》,《文藝爭鳴》2018年第12期。
179.《誰在劫持我們的靈魂--論<國王與抒情詩>》(合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8年第8期。
180.《俗世不俗,日常不常--2018年短篇小說創作述評》,《小說評論》2019年第1期。
……
作品欣賞
《守望先鋒》
在中外文學發展史中,先鋒文學一直是頗受關注的熱點之一。儘管人們對先鋒文學常常持以這樣或那樣的否定性看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對整個世界現代文學的發展,還是對改變中國現實主義一元化的當代文學景觀,它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革命性的意義。我們甚至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一批又一批先鋒作家孤獨而又執著的實驗,世界文學發展到今天會是怎樣一種格局;我們同樣也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一部又一部具有鮮明獨創品格的作品,中外文學流傳到今天又會是怎樣一種形態。我們的文學之所以呈現出當今這樣豐富複雜、多元共存的審美格局,並產生了一批又一批足以經受歷史檢閱的經典性作品,從某種程度上說,也離不開無數先鋒作家在不斷反叛傳統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艱辛探索。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懷疑、忽略甚至被否定之後,先鋒作家們依然頑強地堅守文學作為自我內心真實表達的需要,衝破一個又一個被視為藝術鐵律的傳統規範,在探求種種新的審美價值與形式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地將藝術引向更為自由、更為深邃的審美空間。
作家點評
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風雨人生的呵護。它所折射出來的,是作家內心裡罕見的曠達之情。和大多數作家一樣,錢國丹的小說也離不開對底層苦難的直接表達,離不開對歷史和現實重壓之下的生存境域的執着探究。大到家仇國恨,民族災難,小到家法族規,以至痴男怨女,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細膩地展現在她的筆端。
--選自洪治綱《讓苦難凸現出人性的光澤--錢國丹小說簡評》
浮躁,泡沫,蒼白,粗糙,自戀,虛假,遠離經典,逃避疼痛……,儘管也有為數不多的作品的確具有豐沛的審美意蘊,完全屬於優秀之列,但對於異常龐大的長篇小說整體而言,它們的存在卻勢單力薄,永遠無法改變長篇的總體創作格局。
--選自洪治綱《陷阱中的寫作 --論近年來的長篇小說創作》
是的,先鋒就是自由,就是逃避圭臬。但是,這種自由又決非為所欲為。它不能逃離寫作作為人類精神顯現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不能逃離文學對人類生命本質及其存在真相的探索目標,更不能逃離以語言的方式重構某種審美理想。先鋒文學的自由,是一種創作主體精神上的自由,是在審美形式選擇上的自由,是一種懷疑與反抗的自由。
--選自洪治綱《先鋒:自由的迷津--論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先鋒小說所面臨的六大障礙》
文學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類為了自身夢想的需要--通過這種夢想,解除內心深處的現實焦慮;藉助這種夢想,尋找苦難生命的拯救勇氣;懷抱這種夢想,踏上充滿自由的未來之途。
--選自洪治綱《想象的潰敗與重鑄 》
莫言的長篇小說《檀香刑》既是一部汪洋恣肆、激情迸射的新歷史主義典範之作,又是一部借刑場為舞台、以施刑為高潮的現代寓言體戲劇。它以極度民間化的傳奇故事為底色,藉助那種看似非常傳統的文本結構,充分展示了作者內心深處非凡的藝術想象力和高超的敘事獨創性,張揚了作者長期所崇尚的那種生命內在的強悍美、悲壯美。同時,在這種強悍和悲壯的背後,莫言又以其故事自身的隱喻特質,將小說的審美內涵延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部,並直指極權話語的深層結構,使古老文明掩飾下的國家權力體系和倫理道德體系再一次受到尖銳的審視。
--選自洪治綱《刑場背後的歷史--論〈檀香刑〉》
葉彌的小說充滿了一種南方式的敘事情調--從容,悠閒,散淡,輕逸,追求生活外在的優雅質感,並試圖以此來掩飾人物內心的焦灼與衝突。但葉彌又無法迴避那些生存本質上的疼痛,無法漠視成長記憶中的苦難,無法擺脫物慾現實對詩性理想的消解。
--選自洪治綱《輕逸的敘事與南方的智慧--論葉彌的小說 〉》
戴來是一個具有良好藝術潛質的作家。她不僅能自覺地規避同類作家極度個人化、軀體化的敘事格調,使敘事擺脫了對創作主體自身經驗的過度依戀,而且不斷地採用一種反女性化的視角,將敘事延伸到相當寬闊的生活領域,去觸摸自我經驗之外的生存景象及其精神狀況。在戴來的小說中,我們看不到那種被當下青年女作家所普遍採納的自傳式敘事腔調,看不到她對敘事話語不斷進行私秘化處理的審美意圖,更看不到她對現代都市時尚生活的迷戀式表達以及由此而生的某種優越感。
--選自洪治綱《生存的反詰與意義的探尋--戴來小說論 》
尤鳳偉的小說總是潛藏着一種尖銳的疼痛。這種疼痛,看似來自社會生活的外部衝突,實則是源於生命內在的兩難對立。它以自我撕裂的方式,不斷將人物置於各種倫理觀念、權力欲望以及人格尊嚴的對抗之中,在保持強勁敘事張力的同時,又凸現出一個個無助而又無奈的人生場景。這使得我們一方面可以盡情地享受那種由於緊張敘事所帶來的閱讀快感,另一方面又強烈地感受到那種疼痛自身所擁有的內在力量。
--選自洪治綱《知識分子的另一種書寫姿態 》
鬼子是一個有着強烈憂患意識的作家。這種憂患不是來自那些公眾社會喧囂已久的現實矛盾,也不是來自所謂的知識分子在社會角色分配上的心理失衡,而是純粹地來自民間,來自作家與生俱有的平民化生存記憶。
--選自洪治綱《宿命的體恤---鬼子小說論》
視頻
2015屆杭師大人文學院畢業典禮洪治綱院長講話2015年6月17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洪治綱的「小說課」(下)|如果沒有男女關係,人類小說沒必要存在了 ,搜狐, 2021-11-29
- ↑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洪治綱 ,杭州師範大學, 2010-05-07
- ↑ 洪治綱 ,搜狗
- ↑ 洪治綱 ,中國作家網, 2006-12-28
- ↑ 洪治綱 ,王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