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洗桃花水的时节

《洗桃花水的时节》是铁凝写的一篇散文,内容是什么呢?来给大家介绍分享。   

目录

原文

宇、树木,把摆列在山脚下的丘陵、沟壑一古脑地融合起来,甚至连行人、牲畜也融合了进去。放眼四望,一切都显得迷离,仅仅像一张张错落有致、反差极小的彩色照片。但是寻找春天的人,还是能从这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你看,山涧里、岩石下,三两树桃花,四五株杏花,像点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唤着你、引逗着你,使你不愿收住脚步,继续去寻找吗? 再往前走,还能看见那欢笑着的涓涓流水。它们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虽然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

温泉镇的溪水是条热水,温泉镇也是因此而得名。一座几省闻名的温塘疗养院就设在这里。我就是在春天,去那里看望一位住院的亲人。

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 水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那些身患宿疾的人们是怎样接受它的治疗的; 对健康人,温泉的意义到底又在哪里? 长途汽车跑了一段柏油路,开始进入丘陵地带。冀中平原被抛到车后,一张张反差小的 “照片” 又扑了过来。拔地而起的灰黄色山峦,像近在咫尺,又像远在天边,叫你怎么也摸不清它们的距离。我凭着对春天的感觉,感觉着它们的所在。很长时间,车窗外的景致变化不大。乏味的景色甚至使我产生了倦意。

“别闭眼,别磕着哪儿。” 一位老大爷吆喝着他身边的小姑 娘。

小姑娘抬起头四下望望,有些不好意思地眨着眼睛,脸上泛起一阵阵绯红。这使我又想起了山野里点燃起来的那些桃花、杏花,刚才的倦意也顿时消散。

“去温塘治病?”我问大爷。

“去洗桃花水。” 大爷告诉我,一面攥起拳头捶打自己的膝 盖。

桃花水? 我虽不理解大爷的意思,却骤然感到大爷的话是那么新鲜、怡人,比刚才小姑娘的脸色所给予我的还要浓烈、美好。

我不愿再去追问洗桃花水意味着什么,也许这只是洗温泉澡的一种夸张了的形容吧,难道水里真会掺进什么桃花不成?我从这简单的话语里领略到美的享受已经足够,说穿了,单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加以注解,也许反而会失去它美好的韵致。

正午上车,黄昏前到达温泉镇。下车后,果然同车人大都走进了这座有着现代化规模设施的温塘疗养院。办完探视手续,我才想起寻找我的邻座大爷。但拥在住院处窗前的人群中却没有大爷和那位小姑娘,只有“桃花水” 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地在我耳边“流动”起来……

第二天我概览了这座疗养院的全貌,也懂得了并意外地享受了温泉澡的妙处。原来那是高压水泵把地下含有氡气的温泉抽进高入云霄的水塔,再从水塔内引进各治疗室。细腻、滑爽的温泉水注入洁白的澡盆,清澈见底。入浴时,如果不是耳边那涟涟的水声,你会觉得自己是坐在一团绵软的、暖融融的气体上,你失去了体重,你正无所依托地向一个地方上升……

这就是桃花水吧? 它应该是。你看那水中泛起的一朵朵小浪花,恰似桃花开放——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臆想,去把那些美好的事物想象、形容得更美好,更理想化。否则,怎么还会有诗、演义和传奇? 可我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想,我又想到了那位同车大爷,他显然不是这座现代化疗养院的病人。桃花水一定还蕴含着别的奥妙。

紧挨疗养院是真正的温泉镇,这是个二百来户的山村。一条陷在干燥黄土里的红石板小路顺坡而下,街里几家旧板搭门脸,和门内作为营业标志的幌子,装点了这座旧镇的古风。尤其一家理发店内伸出的白布牙旗,更能使人想到古代那些古道驿站。几家烧饼铺是近两年新开张的,门上大都用店主人的姓氏写着 “王记烧饼铺”“何记烧饼铺”……有的挂出一只柳条笊篱,意思是店内还兼营炒、焖、烩饼。不论新店老店,门框上都贴着吉祥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些属于生意经的传统对联,现在不知为什么似也有了新的立意。新店和老店很容易区别: 新店的绿油漆、玻璃门窗不仅有别于旧式板搭门,木风箱旁边还接上电动吹风机。顾客进门一坐,只消一拉开关,三两分钟之内你就可以吃上油汪汪的炒饼、味道浓郁的豆腐汤,而那木风箱只是偶尔遇上停电时才有用场。一位姓邢的掌勺大爷,一边提刀切着饼丝,一边告诉我,半小时之内他做过四十份炒饼、四十碗豆腐汤,速度和质量都得到顾客的盛赞。这样好的生意,可惜一个倔儿子不愿接班,愿意买台小拖拉机往附近水库大坝送沙子。一天两个来回,一趟收入五块半。就这样,扔下烧饼炉走啦。

“四十份炒饼,有那么多吗?”我问。

“怎么没有? 眼下正洗桃花水。”

“桃花水? 在哪儿? 是不是疗养院?” 我一连串地追问着,虽然早已意识到我理解上的错误。

“那算什么桃花水,把水抽上天再放下来,没劲。你顺街往西走走。”

吃完大爷的炒饼,我出门一直向西走去,不多远已是村口。土山脚下那是什么? 似霞,似雾,似流动着的火焰,莫不是一片桃林? 我终于又看见了那点燃在北国春天里的熛红,这才是春的信息。可桃花和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决定再向前走。不断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迎面而来,有男有女,但大都是腿脚不利索的老人。老人们边走边用精湿的毛巾擦着脸,拧出毛巾中的水珠。他们腿脚虽欠佳,个个面容却很舒展。水,水,我好像闻到了水的芬芳。

一条坚硬、光明的小路直通桃林,原来桃林的那一边才是温泉的源头。刚才远处所见并非雾,那是温泉源头的蒸汽。那些面容舒展的老人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穿过桃林,那边果然是一片温暖的浅滩,金黄色沙粒上蒸腾着热气。洗桃花水的人们都聚集在这里。人们在浅水里围着一个个涌出地面的泉头,高挽起裤腿,双膝跪入水中,默默地接受着大自然的陶冶。人们没有言语,只有对水的虔诚。

热爱自然,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大自然有时热烈,有时冷漠; 有时温存,有时残忍。但它带给人的永远是生机,是生命的延续再延续。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加渴求大自然的抚慰。

对于这个温泉的记载是从战国开始的。一年一度的桃花水,千百年来你抚慰过多少黄帝的子孙,又有多少人向往着你的抚爱。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个小小的温泉源头,一片浅浅的温沙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温泉镇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更愿走出浅滩去享受那淋漓尽致的温泉浴。那座设备可观的温塘疗养院虽和他们没有缘分,两座温泉浴室却又出现在温泉镇的红石板街上。属于公社的那座规模虽不小,但附近三乡五村、山前山后的农民,还是愿意到一座新建的男女温泉浴室入浴。这里一切免费,连存车处都免费,因为它是靠几家个体户自愿资助兴办的,据说还有卖炒饼的大爷那位“倔儿子”一份。单看浴室门前那黑压压的一片自行车,就知道里面的盛况了。

女浴室里,姑娘们那一阵阵无所顾忌的嬉水声互相碰撞着溢出窗外,吸引我走了进去。我忽然想起格拉西莫夫那幅油画《农庄浴室》。画面上是一群集体农庄的健壮妇女,钻在浴室里,在淋漓尽致地享受热水沐浴。她们的兴致是那样高涨,体态是那样无拘无束。但和这些相比,画面上的小木屋就显得太低矮、太拥挤了。低矮的木屋,狭窄的水池,它好像包容不了这群人体的青春光华……温泉镇的女浴室可不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这是一座墙壁镶有洁白瓷砖的水泥建筑。水池足有半个游泳池大,水也是饱满、充裕的。姑娘、媳妇们就在这里脱掉穿了一冬的厚棉衣,潜入水池,尽情享受水的抚爱。对,是抚爱。不然她们的身体为什么会那样丰硕、那样光彩照人; 她们的面孔为什么会那样滋润、那样容光焕发? 她们走出浴室,大度地走过男浴室门口,信手拨弄着披在肩上的湿漉漉的长发,骄傲地接受着小伙子们远远投来的目光。

温泉镇人用桃花来形容春天。我注意到,他们不仅爱种桃花,剪桃花窗纸、桃花门挂来装点春天,连娶进家门的新娘子也用桃花来形容。新房炕头上,新娘所坐之处都用红纸墨笔写上: 桃花女在此。然而,这才是真正的桃花水。是水,是春天的水洗开了一树树面容姣好的桃花。

出浴的姑娘们扬着头走在古镇的红石板街上,走过那些挂着幌子的饭馆、店铺。她们的面容使这座古朴的温泉镇变得滋润了。

(选自《人民日报》1983年6月3日)

赏析

尽管北方的春天不像南方那样明媚、秀丽,但是寻找春天的人们,还是能从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因为春天到了,一切便也复苏了。《洗桃花水的时节》便是这样一篇歌唱春天、歌唱新时代的散文。

作品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写的。“我”因为要去温泉镇的温塘疗养院看望一位住院的亲人,于是乘了长途汽车,赶到了温泉镇。可是因为“我”是城里的姑娘,又是第一次到冀中平原上的小镇去。所以,对车上、路上、街上所看到、听到的一些事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公共汽车上一老一小的谈话、理发店挂出的白布牙旗、各种姓氏的烧饼铺、油汪汪的炒饼、味道浓郁的豆腐汤……而最使 “我”感到惊奇的是关于桃花水的传闻了。从“我”坐上长途汽车开始,听老大爷说“桃花水”时,“就骤然感到这名字是那样的新鲜、怡人。到了温泉镇,“桃花水”的声音是越来越清晰地在耳边“流动”起来。第二天当“我”意外地享受到了那“桃花水”时,竟感觉到坐在桃花水中似乎是坐在一团绵软的、暖融融的气体上,是那样的美妙、那样的舒服。在桃林的尽头,在一片浅滩,“我”看见了老人们正挽起裤腿,双膝跪入水中,默默地接受大自然的陶冶。而红石板街的两座温泉浴室里,姑娘和小伙子们,脱去穿了一冬的厚棉袄,尽情享受这“桃花水”的抚爱。他们无所顾忌的嬉水声互相撞击着溢出了窗外,飘向了天空。《洗桃花水的时节》正是通过我的眼光,我的情感的变化来反映小镇、山村人们的新面貌、新气象,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幸福的赞美,对改革时代的歌颂。

铁凝是一位富有诗情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如诗如画。有诗的淡远、含蓄、深沉;有画的凝练、集中、鲜明。《洗桃花水的时节》 正是一篇“文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好作品。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像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水彩画。黄风卷走了严寒,阳光把重叠的山峦、屋宇、树木、丘陵、沟壑以及人、牲畜一古脑儿融合起来。杏花、桃花奔跑着给人送来春天。而这早春中最美的,还是那泛起朵朵浪花的、恰似桃花开放的泉水。把溪水、泉水喻为开放的桃花,这该有多少诗情,该有多么的美好。作品也是顺着“我”的行程来描绘景物的,但又不是一般的描摹景物,而在描绘景物中渗透了丰富、真挚的思想感情。作品在引导人们领略桃花水的美妙景色的同时,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热爱生活。作者真诚地去寻找生活,她通过诗一般的意境,又给人们在视力上增添了一点敏锐。她让人们透过小镇那浓郁的生活气息、小镇人的热情、纯朴,看到新的生活。而透过小镇人生活的变化,又看到了改革变化中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作者写桃花水的美妙、芬芳,意在写小镇人的美好。不是么,这二百来户人家的山村小店,如今居然用上了电动吹风机,顾客进门只消两、三分钟就可吃到热腾腾的炒饼、豆腐汤。邢大爷半小时就可做四十份炒饼、四十碗豆腐汤。这么好的生意,可倔儿子不愿接他的班,宁愿买小拖拉机往水库大坝送沙子。他当个体户挣了钱,可他又把这钱自愿资助兴办温泉浴室。温泉源头那洗桃花水的人,有男有女,大都是腿脚不利索的老人,他们腿脚虽欠佳,可个个面容舒展。新建的温泉浴室门前黑压压的一片自行车,一切都是免费。宽大舒畅的浴室,使姑娘、媳妇尽情享受水的抚爱。她们走出浴室,骄傲地接受小伙子们远远投来的目光。这让人们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时代的气息。作者歌颂大自然的春天,也就是歌颂了人民,这是因为人民造就了温泉镇的一切。

作品的语言凝练简朴,却情味饱满。这种凝练的语言,一点也不拘谨、呆板,同样它也像一股清纯的山泉,活活泼泼地跳动,把春天的喜悦带给读者,留给人们悠深的韵味和想象。首先,作品中动词用得恰到好处。写桃花、杏花的开放,正是 “召唤着你、引逗着你”,写涓涓的流水是“欢笑着”,“奔跑着” 给人送来春意。写女浴室内姑娘的嬉水声是“互相碰撞着溢出窗外”。其次是比喻手法的运用。作者把早春的桃花、杏花比喻为“点燃的火炬”,水中泛起的一朵朵小浪花,比喻为桃花开放。村西的桃林,“似霞,似雾,似流动的火焰”。作者更用桃花水来形容那容光焕发的桃花女: 这才是真正的桃花水。是水,是春天的水洗开了一树树面容姣好的桃花。她们的面容使这座古朴的温泉镇变得滋润了。[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