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渡鎮
洋渡鎮隸屬於重慶市忠縣,地處於忠縣西南部,東連石子鄉,南與石柱縣接壤,西南與豐都縣毗鄰,西北與任家鎮隔江相望,北與烏楊鎮相連,距忠縣政府駐地36千米,區域總面積81平方千米。
元代,洋渡鎮境域屬南賓縣;1985年4月19日,由洋渡鄉改為洋渡鎮。截至2018年末,洋渡鎮戶籍人口為29485人。截至2020年6月,洋渡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鴻洋社區373號。
洋渡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和家禽為主;漁業以人工養殖為主。2018年,洋渡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7個。[1]
目錄
建置沿革
元代,屬南賓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劃屬鴻鶴鄉。
1950年,屬七區。
1951年,屬一區。
1952年8月24日,設置洋渡鄉。
1953年2月20日,由洋渡鄉析置同合鄉,鴻鶴鄉更名蒲家鄉,並析置藍田鄉。
1955年,屬十二區。
1956年,同合、蒲家、藍田3鄉併入洋渡鄉。
1958年,洋渡鄉改為洋渡公社。
1961年,洋渡公社析置蒲家、同合2公社。
1984年,蒲家公社、同合公社、洋渡公社分別改為蒲家鄉、同合鄉、洋渡鄉。
1985年4月19日,洋渡鄉撤鄉設鎮,改為洋渡鎮。
1992年底,同合、蒲家2鄉併入洋渡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洋渡鎮下轄鴻洋1個社區,漁洞、沿江、花嶺、蒲家、上祠、金台、大關、金竹、建設9個行政村;下設5個居民小組、57個村民小組。
截止至2020年6月,洋渡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鴻洋社區、漁洞村、沿江村、花嶺村、蒲家村、金台村、上祠村、金竹村、建設村、大關村, 鎮人民政府駐鴻洋社區373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洋渡鎮地處忠縣西南部,東連石子鄉,南與石柱縣接壤,西南與豐都縣毗鄰,西北與任家鎮隔江相望,北與烏楊鎮相連,距忠縣政府駐地36千米,區域總面積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洋渡鎮地形主要為丘陵,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峰位於金竹村山頂,海拔857米;最低點位於漁洞大石盤,海拔140米。
氣候
洋渡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6℃,7月平均氣溫26.5℃;平均氣溫年較差10.5℃;生長期年平均247天,無霜期年平均3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小時;0℃以上持續期350天(一般為1月10日-12月30日);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7月,6月最多。
水文
洋渡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長江流域面積15平方千米,年均徑流總量2.67立方米/秒;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大山溪,從豐都縣流經境內金台村、蒲家村、華嶺村,境內長14.3千米,年均流量2.45立方米/秒。 洋渡鎮境內由東到西有漁洞溪、水楊溪、洋渡溪、小山溪、大山溪5條溪河流經,最後注入長江。
自然災害
洋渡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及山體滑坡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7-8月。
自然資源
洋渡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頁岩,地質儲量1億噸。
人口
2011年,洋渡鎮總人口29779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4122人,城鎮化率13.8%;另有流動人口9926人。總人口中,男性15684人,占52.77%;女性14095人,占47.23%;14歲以下4554人,占15.29%;15-64歲18527人,占62.2%;65歲以上6698人,占22.49%;以漢族為主,達29430人,占98.8%。2011年,洋渡鎮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5.37‰,人口自然增長率2.1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3.2人。
2017年末,洋渡鎮常住人口為17628人。
截至2018年末,洋渡鎮戶籍人口為29485人。[3]
經濟
綜述
2007年,洋渡鎮糧食總產量為14389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29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2元。2007年,洋渡鎮農業收入1962萬元,林業收入30萬元,牧業收入1495萬元,建築業收入249萬元,運輸業收入136萬元。
2011年,洋渡鎮財政總收入1239.9萬元,比2010年增長7%;人均財政收入5325元,比2010年增長20.0%。2011年,洋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051元。
2018年,洋渡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7個。
農業
2007年,洋渡鎮共產糧食14389噸,推廣優質大豆559公頃,產大豆1088噸;種植花生210公頃,產花生604噸;栽種油菜324公頃,產油菜籽665噸。2007年,洋渡鎮出欄肥豬19219頭、牛1902頭、羊2125隻、雞126914隻、鴨24457隻,存欄豬17958、牛3310頭、羊909隻、雞40153隻、鴨10056隻;有養豬專業戶67戶,養牛專業戶3戶,養羊專業戶10戶,養雞專業戶3戶。
2011年,洋渡鎮有耕地面積5.5萬畝,人均1.8畝。2011年,洋渡鎮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2010年增長22.2%,農業增加值8479萬元。洋渡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洋渡鎮生產糧食1.4萬噸,人均463千克,其中水稻6956噸,玉米2085噸,小麥1369噸。洋渡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大豆、西瓜、辣椒、青菜頭等。2011年,洋渡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1.2萬噸。洋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和家禽為主。2011年,洋渡鎮生豬飼養量3.5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牛飼養量0.3萬頭,年末存欄0.2萬頭;羊飼養量0.1萬隻,年末存欄0.07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8.9萬羽。2011年,洋渡鎮生產肉類2096噸;畜牧業總產值4045.5萬元。2011年,洋渡鎮水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91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龍眼、枇杷。洋渡鎮漁業以人工養殖為主。2011年,洋渡鎮漁業總產值350.5萬元。
工業
2011年,洋渡鎮工業總產值達到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5.3%,實現工業增加值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4%,占生產總值的5.6%。2011年,洋渡鎮有工業企業37家,職工373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29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5.5%。
商貿
2011年末,洋渡鎮有商業網點361個,職工2018人。2011年,洋渡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129萬元,比2010年增長20.5%;城鄉集貿成交額1億元,比2010年增長20%。
金融
2011年末,洋渡鎮有兩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1.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700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洋渡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52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3所,在校生2350人,專任教師1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60人,專任教師5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洋渡鎮主要學校有洋渡鎮中學、洋渡鎮小學、同合小學、蒲家小學。2011年,洋渡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3.5%,比2010年增長3%。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洋渡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6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00人,經營管理人才120人,技能人才280人,農村實用人才98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洋渡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0個,會員160個,其中團體會員20個,個人會員14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個,演職人員50人,年演出30場次,觀眾達1000人次;公共圖書室10個,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藏書6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30人。2011年末,洋渡鎮有體育場地4處;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2011年末,洋渡鎮有廣播喇叭35隻,入戶率75%,通響率75%,廣播綜合覆蓋率65%。2011年末,洋渡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3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洋渡鎮級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67張,固定資產總值4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5名。2011年,洋渡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住院手術34台次,出院病人0.13萬人次。2011年,洋渡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3/10萬,全鎮9個村27030名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
社會保障
2011年,洋渡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4戶,人數54人,支出28.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5%,月人均436元,比2010年增長18.7%;醫療救助1200人次,共支出2.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17戶,人數2247人,支出191.7萬元,比2010年增長13%,月人均68元,比2010年增長19.3%;供養農村五保對象56人,其中集中供養11人;農村醫療救助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0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農村臨時救濟150人次,支出151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30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5%。[5]
交通
2011年末,洋渡鎮有縣鎮級公路1條,總長42千米;境內通航河道1條,總長3千米。 洋渡鎮有縣道X129經過境內。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洋渡鎮因該地原為洋人洋船休憩停泊之渡口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