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1.过滤。 2.同"挤"。用力使从孔隙中流出。 3.同"济"。古水名。古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东流至山东省东北部入海。历代多次变迁,今已不可详考。 4.同"济"。古水名。发源于河北省赞皇山,东流至柏乡县东注入宁晋泊。[1]

[]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泲 《玉篇》古文济字。《说文》泲,沇也。东流於海。○按沇水,卽济水。发源为沇,东流为济。 又地名。《诗·邶风》出宿于泲。 又莤泲,釃酒也。《周礼·天官·酒正注》泲,谓醴之淸者。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泲 沇也。东入于海。从水𠂔声。子礼切

说文解字注 (泲)沇也。东入于海。按沇泲二篆之解、文体与漾汉浪三篆同。皆用禹贡文也。禹贡曰。道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泆为荧。东出於陶丘北。又东至于渮。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人于海。今泲水不特入河以後经文所谓不可致详。考郡国志曰。河东垣有王屋山。兖水出。河内温。济水所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水经注曰。济水故渎在温。当王莽之世。川渎枯竭。其後水流径通。津渠势改。寻梁脉水。不与昔同。是在西汉已後所谓东流为济入于河者、已非禹迹之旧矣。许云东入于海。此谓禹时故道。独行达海。故谓之渎。今之大淸河、小淸河非无泲水在其闲。而混淆莫辨。汉水之源、今与经绝殊。?水之流、轶出地中而为巨川。今又与经绝殊也。从水。声。子礼切。十五部。按四渎之泲字如此作。而尙书、周礼、春秋三传、尔雅、史记风俗通、释名皆作济。毛诗邶风有泲字。而传云地名。则非水也。惟地理志引禹贡、职方作泲。而泰山郡下云。甾水入泲。禹贡汶水入泲。齐郡下云。如水入泲。河南郡下云。狼汤渠首受泲。东郡临邑下云。有泲庙。然以济南、济阴名郡。志及汉碑皆作济。则知汉人皆用济。班志、许书仅存古字耳。风俗通说四渎曰。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汦。郦氏讥其误。亦可证洓字之久不行矣。

基本信息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笔顺编号:4413523 五笔:ITNT 郑码:VMIM 仓颉:ELXH 四角号码:35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CF2

方言集汇 1.粤语:zai3 zi2 2.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5 [海陆丰腔] zi5 [梅州腔] zi5 [台湾四县腔] zi5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