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泰山,我的青春(魯梅)

泰山,我的青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泰山,我的青春》中國當代作家魯梅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泰山,我的青春

勝景千重峰迴轉,雄山萬古青未了。再次登上泰山巔峰,逆風追日俯天望地之時,這感慨便撥雲而立。

二十歲那年我第一次登上泰山,那是一個丹楓留詩的秋天也是我初露點蕾的早春。那時候正是我以為只要我張開雙臂就可以用溫暖拯救整個世界的時候,並且我篤信自己的這個超能力,現在想想我的倔強和自以為是是根深蒂固由來已久的,就那種青澀的懵懂和掌握一切的無知,讓我純粹、無畏。

那次的泰山之旅一行六人,三對有情人。據說泰山的新日能證明感情的鮮活和熱量,泰山的高度能衡量對眼前彼此的真心,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會跟太陽一樣在泰山之巔滾滾燃燒生生不息。當抵達泰山腳下的時候,無限悸動的歡喜和調皮的心滿意足在泰山厚重的氣息里騰躍,我們綻開的笑容燦爛在那個陰雨天,像掛了幾顆太陽的種子。青春就是這樣,來了就有泰山也吼不住的活力。

但終因一場柔軟的小雨,錯過了日出,一到半山腰就遇到仙境一般的雲煙。一登上山路,清風一吹,滌淨塵埃,感覺渾身都輕了,卻因內心的不安,不敢輕易碰觸一塊山石,我還未參透它靈魂深處的深意,看那稜角和紋絡穿過我的心臟,輕微的疼和膽怯一直延伸在未來的路上,我看不到盡頭。當我們爬過了十八盤,驀然回首,竟發現自己已隱身在仙境,白雲或平鋪或翻滾,遠遠望去玉帶環山,谷澗、階上或有或無的「堆雪」,遠處正在攀登的人影或隱或現,廟宇和亭台浮於雲間或頂覆青煙瀰漫,祥音邈邈,而我們正踏雲牽手穿行在群山之間不知歸處,那些豪言壯志竟然也縹緲如煙,是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何況我們呢。登到了泰山極頂,天宮的鏡像就更真切了,那一刻我有心成為泰山之石永世享用這份安寧的妙音洗滌。我在回來整理的相冊里記下:我願幻化一塊泰山靈石。

可無論氣勢如虹還是青春無敵,終究我渺小的如天空中一粒沙塵,浮雲而來也將浮雲而去,只把泰山雲煙放進夢境裡,帶着對觀日出的期盼,帶着在仙境裡意猶未盡的企及,我們不得不離開回到塵世的喧囂中。所有的瑕疵和遺憾都是為在以後的日子裡記住對方,就像我依然惦記泰山日出會是怎樣的景象。人生因為有可以惦念的回憶而顯得妖嬈。

再次想去泰山尋日出,已是十幾年後的冬月,儘管時光把我的青春磨成清霜薄雪撒入我歲月里的春天,儘管生活改變了我原有的嗅覺失去跳躍的靈感,可我依然抱着年輕的心來眺望曾經的青春。泰山有我遺忘下的東西,它在等我回去,不管怎樣總覺得必須要回去看看。經歷世事滄桑,現實早已把我打造成一副鐵石心腸,我已經放棄拯救世界,因為我發現我連自己也拯救不了,我只是一個來還債的罪人,我一身沉重,滿腹俗氣。所以這一趟,我是帶着虔誠的祈禱而來,帶着滌除塵俗而來,帶着遇到那年青春的期待而來。

泰山還是原來的泰山,風光還是一樣的風光,而我的渺小不因年歲增長或者塵俗厚重的拖沓而在它面前就變得有分量起來,歷盡風雨我依然在泰山之上輕如一葉。而那些曾以為可以彌補的遺憾,依然困守在流逝的歲月里,巋然未動,時間不會重來,我們也已經不再年輕,那些散去的情緣終究也是過眼煙雲,而我知道只要一走出泰山的風,那份被薰染的清靈的心境就要灰頭土臉了。因為體力沒能趕上依然沒有看到日出。只剩下倔強的重拾曾經的路過,仍舊選擇沿着紅門的那條路線向上攀登,儘管豪言壯志枯萎在時間消耗的越來越清薄的身體裡,毅力和信心卻在死灰復燃的青春里誓死掙扎。泰山就是這樣,它給人恍如仙境的曼妙也給你奮力攀登的力量

我坐在石階上大口的喘着氣,看着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在孩子們的攙扶下拄着拐杖從我身邊走過,遠處山峰的轉角處意氣風發滿臉戰鬥士模樣的兒子向我招手,再望山谷對面,遠山如黛,淡雲如絲,朝霞描紅,好一幅絕美的畫卷。一陣涼風吹過拭去我額頭的汗珠,運了一口氣,做了一個向前沖的手勢,向兒子的方向趕過去,石階的轉合處,與一個抱着孩子的年輕媽媽緊緊的擦肩而過,襁褓中嬰兒的氣息和溫度使我的底氣瞬間飽滿起來。此刻才懂,其實泰山是一種精神,精神是一種主導,是拔地通天攀登向上的追求與信仰,也是我人生不同節點中的青春之歌,無論是熱烈、輕盈還是慧通。所以我們不止一次的來到他面前,尋找我們的青春

賞析:

泰山是國山,是中華民族安泰祥和之氣象!每一顆登臨泰山的心,都會自覺與不自覺間充滿敬仰和凌雲的氣概!這是泰山獨有的宏偉,壯觀及拔天地之靈妙與你的對望,神會。

為此,作者第一次登臨泰山的年齡正當妙美年華,生髮那壯志凌霄的豪情,在自然不過了。是青春與所有的年輕人激情澎湃是一樣的,共振的頻率相當!生髮對泰山的景仰,感受泰山凌絕,豪邁及盪魂奪魄的壯觀,情由境生!泰山可惜也可樂地再次將作者從遙遠的地方迎來了,這是一種神性的互動。它的神性來自,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詩句和作者的文化渴求有了神會的心靈通道。情未了,緣未盡,自然就有了你再來的機遇。這是上蒼與你的夢想"通了話",你來了,不減當年的心,依然是那樣地歡暢,那樣充滿活力,也那樣地意氣風發,這就是心通神的寫照和呼應!心靈文化在夢中甜美,在暮年回首時你會為這樣的山之緣,情未了,依然美,自然甜而幸福流淚……[1]

作者簡介

魯梅,女,山東濱州人,1979年10月生,文學愛好者,濱州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