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
泰寧 |
泰寧 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升歸化場為歸化縣,宋元祐元年(1086年),邑人葉祖洽狀元奏請朝廷更改縣名為「泰寧」,隸屬邵武軍,明清時均屬於邵武府,1983年始隸屬三明市,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的支脈杉嶺東南,居兩省三地市交界處,面積1539.38平方公里,轄2鎮7鄉。金溪上游杉溪為主要河流。名勝古蹟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明代兵部尚書李春燁府邸,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金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9年末總人口13.81萬人(戶籍人口) [1]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縣,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北宋時期更是創造了「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科舉盛況,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加之繞城而過的金溪與山東曲阜泗水同樣西流的靈異,宋哲宗皇帝於公元1086年將孔子闕里府號「泰寧」賜作縣名,以示褒揚。
泰寧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境內存有紅軍街、東方軍司令部、大洋嶂阻擊戰舊址等革命歷史遺蹟,2004年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5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7.8%,人均生產總值86160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增長6.9%。
建置沿革
泰寧因地處武夷山脈中段東南側,杉嶺山脈之陽,又稱「杉陽」。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西漢初,為閩越王無諸領地,漢代末年隸屬於孫吳建安縣校鄉。三國時隸屬建安郡綏安縣,東晉義熙元年(公元405年)綏安縣改為綏城縣,隋代開皇十三年(593年)綏城縣併入撫州邵武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綏城從邵武析出,重設綏城隸屬建州(今建甌)。貞觀三年(629年)廢綏城縣,併入邵武后改稱金泉場。高宗乾封二年(667年)金泉場析出部分另置黃連鎮,析出後金泉場轄地為泰寧、建寧兩縣地及明溪一部分。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金泉場從邵武析出轉屬將樂縣,改稱金城場(場的治所移至今泰寧)。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金城場地分置歸化(即今泰寧、包括明溪一帶村落)、黃連(即今建寧)二鎮,歸化鎮屬建州。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廢歸化鎮為歸化場。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升歸化場為歸化縣,隸屬建州。
宋代(960-1279年)屬福建路邵武軍。宋元豐八年(1085年),邑人葉祖洽狀元拜託張汝賢奏請朝廷更改縣名。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以為該縣習俗淳厚,文風鼎盛,遂將孔子家鄉闕里府號「泰寧」賜為新縣名。元代屬於邵武路。明清時期均屬於邵武府。
民國初期(1912年)廢邵武府,改屬北路觀察使署,後改建安道,泰寧隸屬建安道。民國17年(1928年)廢建安道後,直隸福建省政府。
泰寧是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31—1934年)為21個中央蘇區縣之一,隸屬閩贛省。民國20年(1931年)6月7日,泰寧成立革命委員會,同年11月7日泰寧正式列入中央蘇區版圖。民國22年(1933年)10月25日,泰寧成立蘇維埃政府,存續至民國23年(1934年)7月。
民國23年(1934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占泰寧,先後隸屬第九(邵武)、第七(長汀)、第三(建陽)、第二(南平)行政區。
1950年2月9日泰寧解放後,屬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改稱南平專員公署)管轄。1970年6月,劃歸三明專區。1983年4月起,隸屬三明市。
行政區劃
自1984年9月至1993年8月,泰寧縣轄2鎮9鄉即杉城鎮、朱口鎮、龍湖鄉、上青鄉、新橋鄉、大田鄉、下渠鄉、開善鄉、梅口鄉、大布鄉和龍安鄉。
1993年9月,經省民政廳批准,龍湖鄉撤鄉設鎮。
2000年,泰寧縣轄3鎮8鄉即杉城鎮、朱口鎮、龍湖鎮、新橋鄉、上青鄉、大田鄉、梅口鄉、下渠鄉、開善鄉、大布鄉和龍安鄉。
2004年6月,泰寧縣啟動撤併鄉鎮工作。
2005年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作出《關於泰寧縣撤銷大布鄉、龍安鄉設立大龍鄉的批覆》(閩政文〔2005〕9號)同意泰寧縣撤銷大布鄉、龍安鄉,現有大布鄉、龍安鄉合併設立大龍鄉。大龍鄉人民政府駐原大布鄉政府駐地。
2005年12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作出《關於撤銷泰寧縣龍湖鎮建制併入朱口鎮的批覆》(閩政文〔2005〕584號)同意撤銷泰寧縣龍湖鎮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朱口鎮。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至2008年12月,全縣共有9個鄉(鎮),即杉城鎮、朱口鎮、上青鄉、新橋鄉、大田鄉、下渠鄉、開善鄉、梅口鄉和大龍鄉,下轄111個行政村和6個居民委員會。
附:
2005年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泰寧縣撤銷大布鄉、龍安鄉設立大龍鄉的批覆》(閩政文9號):同意泰寧縣撤銷大布鄉、龍安鄉,現有大布鄉、龍安鄉合併設立大龍鄉。合併後的大龍鄉轄大布、顯口、善溪、雙坪、東坑、饒山、里坑、官江、江家嶺、龍安、李地、張地、坪上、陳坑、焦溪、角溪16個村委會,鄉人民政府駐大布村。3月3日,三明市人民政府(明政文17號)批覆撤銷大布鄉、龍安鄉,設立大龍鄉。大龍鄉轄原大布鄉的大布、顯口、善溪、雙坪、東坑、饒山、里坑、官江、江家嶺9個村委會,以及原龍安鄉的龍安、李地、張地、坪上、陳坑、焦溪、角溪7個村委會。大龍鄉人民政府駐原大布鄉政府駐地。
2005年12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撤銷泰寧縣龍湖鎮建制併入朱口鎮的批覆》(閩政文584號):(1)同意撤銷泰寧縣龍湖鎮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朱口鎮。(2)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朱口鎮轄朱口、音山、石輞、寨色、王坑、赤坑、擎布、梅林、源色、里家源、龍湖、游源、南坑、官田、洋發、渠高、神下、黃厝、土凹頭19個村,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下轄地區
杉城鎮代碼350429100
轄6個居委會:北洲、爐峰、城東、和平、水東、水西
21個村委會:民主、水南、勝一、勝二、紅衛、紅光、南會、呂家坊、八里橋、東石、王石、長興、梅橋、邱洪、洋川、調村、豐岩、南溪、磜溪、賬干、大坪
朱口鎮代碼350429101
轄19個村委會:音山、朱口、石輞、寨色、王坑、赤坑、梅林、源色、里家源、擎布龍湖、游源、南坑、官田、洋發、渠高、神下、黃厝、垇頭
附:原龍湖鎮轄9個村委會:洋發村、渠高村、神下村、凹頭村、黃厝村、南坑村、尤源村、龍湖村、官田村。2
上青鄉代碼350429201
轄8個村委會:川里、永興、江邊、東山、上青、三南、崇磜、三地
新橋鄉代碼350429200
轄9個村委會:大源、大興、水源、王明、楓源、新橋、坑坪、汾信、嶺下
大田鄉代碼350429202
轄7個村委會:大田、料坊、金坑、諳下、魚川、北斗、壘磜
下渠鄉代碼350429204
轄12個村委會:下渠、寧路、陳坑、上渠、渠里、大渠、渠口、大湖、紅地、新田、大坑、王坑口
開善鄉代碼350429205
轄10個村委會:儒坊、余上、余源、肖坑、墩上、洋坑、池潭、洋山、岩坑、餘地
梅口鄉代碼350429203
轄9個村委會:謝家坪、擁坑、麥坑、大洋、水際、梅口、茅店、茜元、廖元
大龍鄉
轄16個村委會:大布、顯口、善溪、雙坪、東坑、鐃山、里坑、官江、江家嶺、李地、張地、龍安、坪上、陳坑、角溪、焦溪 附:原大布鄉代碼350429206。
轄9個村委會:大布村、顯口村、善溪村、雙坪村、東坑村、饒山村、里坑村、官江村、江家嶺村
附:原龍安鄉代碼350429207。
轄7個村委會:李地村、張地村、龍安村、坪上村、陳坑村、角溪村、焦溪村。
地理環境
泰寧縣隸屬三明市,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的杉嶺支脈東南側。北靠邵武,東連將樂,南鄰明溪,西接建寧,西北緊貼江西黎川。縣處東經116°53′~117°24′北緯26°34′~27°08′。縣境東西寬64.2公里,南北長66.7公里,總面積1539.38平方公里。下轄2鎮7鄉,111個行政村和6個居民委員會。至2008年底,全縣公路里程達914.5公里,其中省道2條、縣道4條、鄉道13條、村道117條,硬化路面通鄉率達100%,硬化路面通村率達96.4%;水路航道10條,長203.5 公里。隨着向莆快速鐵路、建泰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泰寧正在形成「一條快速鐵路(向莆鐵路)、兩條高速公路(福銀高速及武夷山經泰寧、出建寧至江西廣昌的高速公路)、兩個省會城市 (福州、南昌)、四個機場(南昌、福州、武夷山和正在興建的三明沙縣機場)」的交通區位格局,即將成為中部地區進入福建的門戶,以及連接福建沿海與中原內陸的樞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