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
波特在電子通信領域,波特率(Baud rate)即調製速率,指的是有效數據信號調製載波的速率,即單位時間內載波調製狀態變化的次數。它是對符號傳輸速率的一種度量,1波特即指每秒傳輸1個符號,而通過不同的調製方式,可以在一個碼元符號上負載多個bit位信息。 單位「波特」本身就已經是代表每秒的調製數,以「波特每秒」(Baud per second)為單位是一種常見的錯誤。[1]
目錄
波特率和比特率
碼元:在數字通信中常常用時間間隔相同的符號來表示數字。這樣的時間間隔內的信號稱為碼元,這個間隔稱為碼元長度
波特率:是碼元傳輸速率單位,他說明單位時間傳輸了多少個碼元。
比特率:是信息量傳送速率單位,即每秒傳輸二進制代碼位數。bit/s 可能還不是很清楚,舉例說明: 如果在數字傳輸過程中,用0V表示數字0,5V表示數字1,那麼每個碼元有兩種狀態0和1. 每個碼元代表一個二進制數字。此時的每秒碼元數和每秒二進制代碼數是一樣的,這叫兩相調製,波特率等於比特率。
如果在數字傳輸過程中,0V、2V、4V和6V分別表示00、01、10和11,那麼每個碼元有四種狀態00、01、10和11. 每個碼元代表兩個二進制數字。此時的每秒碼元數是每秒二進制代碼數是一半的,這叫四相調製,波特率等於比特率一半。
定義
波特是設備(如調整解調器)每秒鐘發生信號變化的度量。它代表的是信號的變化,而不是傳輸數據的多少。它表示每秒鐘內通信線路狀態改變的次數。「波特」來源於法國人Baudot,他於1877年為法國電報系統開發了編碼方案。如果數據不壓縮,波特等於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如果數據進行了壓縮。那麼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通常大於調製速率,使得交換使用波特和比特/秒有時會產生錯誤。
應用
波特很少用於調製解調器速度,因為它與高速調製解調器上每秒鐘傳輸的位數沒有關係。如果調製解調器對每個信號變化傳輸一位,則它的速率(bit/s)和波特率將相同。然而,可以應用編碼技術使1個波特 (即信號變化)表示2個bit或更多bit。2bit/Baud被稱為雙位編碼,3bit/Baud被稱為三位編碼。也就是說,一次電壓(或電流波型)的變化可能包括了幾位數據,因此我們不能把波特率和比特率給混起來了,前一個指的是電壓的變化量,後一個指的是傳輸數據的多少。注意,波特一詞常常與比特率混淆。
參考文獻
- ↑ 波特教授的主要理論貢獻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