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波蘭舞

 

 

 

波蘭舞曲(英語:polonaise;波蘭語:polonez,chodzony;意大利語:polacca),一種音樂體裁,又被譯為波洛奈茲,波洛內茲或波洛涅茲,是一種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于波蘭。它是16世紀以來波蘭流行的一種民間舞蹈,波蘭舞曲不似瑪祖卡那樣富有民間風俗性,而常具有莊重,華麗的波蘭貴族氣息,古典波蘭宮廷貴族衣着華麗,在波蘭舞曲伴奏下以莊重的步伐走進宮邸大廳,作為舞會的開始。

目錄

各種類型

在肖邦之前,波蘭舞曲和瑞典的波爾斯卡舞曲(polska)很相似,有很多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兩種舞曲是同出一源。在巴洛克時期和古典時期,巴赫、泰勒曼、莫扎特、肖邦等作曲家都曾創作過波蘭舞曲,這時代的波蘭舞曲比較慢,節奏平穩。在肖邦的作品中,波蘭舞曲變成一種華麗而雄壯的鋼琴獨奏曲。他的波蘭舞曲通常是三段體或者迴旋曲式。

肖邦最著名的波蘭舞曲是降A大調波蘭舞曲(op.53)。這首作曲被認為顯示肖邦對祖國波蘭的熱愛,在鋼琴技巧上,以高難度著稱,考驗彈琴者持久的臂力。

1826年之前肖邦一直沒有找到一種方法將音樂技巧和音樂的觀念在波羅乃茲這種音樂形式中完美結合。早期的波羅乃茲只有兩首:1817年創作的《G小調波羅乃茲》和1826年的《降B小調波羅乃茲》,其他除了正規編號的波羅乃茲,還有肖邦去世後發現的以及肖邦少年時期的習作被統統列為例外編號。

歷史

波羅乃茲(Polonaise),亦稱波蘭舞曲,起源於16世紀後半年。最初是貴族們攜其女伴,伴着音樂的一種有節奏的行進。1574年,波羅乃茲正式誕生于波蘭國王--安茹的享利的王宮中,並在一種硬朗、尚武的氣氛中茁壯成長。它成為一種政治舞蹈,還有人曾專門為它填詞。關於「波羅乃茲舞曲」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最早起源於武士凱旋的舞蹈,另一種說法最早產生於民間的家庭舞會。它大約每四分之三米一步,重音落在每小節的第二拍上,樂曲基本由二音部組成,有時也加入第三音部,所有終曲的結尾處都具有嬌柔的女性特徵。儘管這種舞曲總的來說充滿陽剛之氣,但卻用了一個極為陰柔的標題「波羅乃茲」。

評價

對于波羅乃茲這種形式,李斯特的描述最為出色:「這種舞曲形式表達了古老波蘭最高貴的傳統情感。波羅乃茲具有最純正、最真切的波蘭民族特徵,在長達幾個世紀的形成過程中,它一方面巧妙地利用了王國地跨東西的政治、地理位置來發展自己,另一方面又從整個民族難以獨特天性中汲取營養。波羅乃茲中的一切都能夠清楚地把波蘭與其他民族國家區分開來,在傳統的波蘭男人身上,堅毅果敢的俠骨總是與對愛人全身心的奉獻柔情緊密結合。崇高的尊嚴感孕育了波蘭民族騎士般的英雄主義,這種民族特性與勇氣無疑對波羅乃茲舞曲的風格產生了巨大影響。肖邦的波羅乃茲是在這種舞曲形式發展過程中誕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們是肖邦最美妙的創造,那活力四射的節奏能使最冷漠、沉寂的人像觸了電一般激動。肖邦生得太遲,又過早地離開了祖國,致使自己的創造無法被吸收到波羅乃茲的原始特點中去,否則,人們必定會按他所設計的方式來跳波羅乃茲舞。儘管如此,肖邦還是以奇特的想像為這種古老的舞蹈形式注入了新的色彩。」[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