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大明湖 元好問
泛舟大明湖這首詩可以分為三層,前六句為第一層,泛寫繡江山清水秀。「大明湖上一杯酒」至「枉著風標夸白鷺」十句為第二層,寫乘舟泛遊的情景與豐富的想象。最後六句,寫酒興正濃不能自抑的神態與自負其才。
目錄
原文
元好問〔金朝〕
待杜子不至
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
山從陽丘西來青一彎,天公擲下半玉環。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
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風與秋露。
蘭襟鬱郁散芳澤,羅襪盈盈見微步。
晚晴一賦畫不成,枉著風標夸白鷺。
我時驂鸞追散仙,但見金支翠蕤相後先。
眼花耳熱不稱意,高唱吳歌叩兩舷。
喚取樊川搖醉筆,風流聊與付他年。
譯文
等待的杜仁傑還沒有到長白山前流淌着繡江水,水面上鋪放開的荷花綿延數十里。
我細細地觀賞水底的青山,更覺得山色佳麗無比,就像是一團朦朧青煙,隨波蕩漾,收攏不起。
青山從陽丘蜿蜒西來,流下這宛曲的碧水,仿佛是天公有意點染,向人間扔下半截玉環。
昨天我來到大明湖上,舉起了酒杯暢飲,繡江的千姿百態,清晰地湧入我的眼帘。
等到晚間的清涼襲來,駕一葉小舟橫渡東城,水色黯淡呵荷花深稠,就像是前頭已無去路。
江上的女神,真不愛惜那荷花的芳香,竟忍心讓它,凋零在寒冷的秋風秋露。
女神的衣襟芳香如蘭,散發陣陣香氣,羅襪輕盈,翩翩起舞,湖面微波輕輕顫動。
便是那《晚晴賦》的妙筆,也畫不出荷花的翩然情趣,杜樊川徒然地寫盡風騷,也只好全用來誇讚白鷺。
我這時如同駕着鸞鳳,飛行在天上追逐神仙,只見那金枝上綠穗飄甩,晃動在我的身後身前。
我痛飲一醉眼花耳熱,只覺得不夠放縱自然,索性高唱起吳地的歌曲,痛快地叩打兩邊的船舷。
有心要喚請才子杜牧,搖動他酣醉的生花筆桿,姑且把這段風流情事,用詩篇傳付後世的歲年。
創作背景
蒙古太宗窩闊台七年(1235),元好問東遊濟南,遊歷至大明湖,深為陶醉,於心曠神怡中寫下這首詩歌。
賞析
全詩可共分為三層,前六句為第一層,泛寫繡江山清水秀。
《泛舟大明湖》一詩,雖以大明湖為題,卻從長白山腳下的繡江啟筆,以遼闊的視野和細膩的筆觸,為明湖之美鋪設了獨特的背景。「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詩人憑藉對繡江的遊歷記憶,以「展放」二字描繪出繡江中荷花盛開的盛景,與即將描繪的大明湖形成異曲同工之妙,不僅水脈相連,更在景色上互為映照。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此句轉向對繡江至明湖間山水景色的描繪,南岸群山蜿蜒,蒼翠欲滴。古時這裡景致自然天成,空氣清新,水質清澈,群山倒映水中,如同深黛色的煙雲,遊船穿梭其間,山影搖曳,變幻莫測,使詩人發出「水底山更佳」的讚嘆。
「山從陽丘西來青一灣,天公擲下半玉環。」詩人繼續發揮想象,將這一帶山巒的輪廓比作半個玉環,其碧綠如玉,非人力所能及,以「玉環」之喻,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山巒的形態與色彩。
接下來,「大明湖上一杯酒」至「枉著風標夸白鷺」的十句,則將筆觸聚焦於大明湖,描繪了泛舟湖上的情景與詩人的豐富想象。「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詩人一杯酒下肚,仿佛又將思緒拉回到與繡江相似的明湖,朦朧中兩景交融,為明湖之美增添了更多韻味。
「晚涼一棹東城浪,水暗河深若無路。」詩人描繪了在晚涼時分,乘船經過東濼水至明湖的情景,荷葉密集,水面昏暗,似乎難以找到前行的道路,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探索的樂趣。「江妃不惜水芝香」至「羅襪盈盈見微步」,本意是寫滿湖的荷香,卻推出了江妃,說江妃不憐惜荷花的香氣,實在是因為荷花太多了不稀罕了,便盡情揮灑,任馨香飄散在秋風夜露之中。江妃的衣袖中散發着芳香,邁着款款腳步出現在湖面風影里。是寫江妃也是在寫荷花,寫到此處,詩人已完全被明湖景色所折服,用大膽浪漫的想象,人格化地寫荷田之美。
最後六句,寫酒興正濃不能自抑的神態與自負其才。「晚晴一賦畫不成,枉著風標夸白鷺」,借用杜牧寫《晚晴賦》的典故,說即使是大詩人杜牧,也描繪不出而今的勝景,只能徒然地誇誇白鷺鳥的風姿罷了。「我時驂鸞追散仙,但見金支翠蕤相後先」,詩人讓想象任意馳騁,行舟在湖水之上,像仙人一樣乘上青鳥飄然升空,追逐着不知名的神仙,但見兩旁重重疊疊的繁花綠葉連綿相屬,望不到邊際。「眼花耳熱不稱意」至末尾是說,如此良辰美景,直看得我眼花繚亂,暢飲美酒仍不能盡情表達內心的快意,於是禁不住輕叩船舷,吟唱優美的江南曲調,抒發情懷。恨自己無佳句摹寫出眼前之狀,只有將此心愿留待他日,請杜先生搖着醉筆,描畫這快活風流的情形。
該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在於布局奇特,富於變化,將動與靜、明與暗、寫意與工筆、遠景與細處、幽深與開闊、寫實與虛幻、簡筆勾勒與濃彩重墨相結合,描繪出了一幅變幻莫測、絢麗多姿的山水畫卷。詩人還善於化用前人典故和詩句,以期豐富詩的內涵。
簡析
這首詩可以分為三層,前六句為第一層,泛寫繡江山清水秀。「大明湖上一杯酒」至「枉著風標夸白鷺」十句為第二層,寫乘舟泛遊的情景與豐富的想象。最後六句,寫酒興正濃不能自抑的神態與自負其才。該詩描寫了大明湖秀麗景色,詩中詩人利用神話傳說和誇張的想象,把大明湖讚許為人間繪不出的仙境,又化用或暗用前代詩人的詩意,增加了詩的韻味。全詩格調高昂,氣勢豪邁。
元好問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