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和印度阿育王有什么关系
阿育王 |
法门寺地宫和印度阿育王有什么关系在普通的外表下,法门寺佛塔可谓大有来头。佛经上记载,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统一印度,连年的征战,建立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之后,为救赎战争中的杀戮,阿育王开始力推佛教。[1]
为此,他派出了大量僧众和信徒去到国外,宣扬仁慈和非暴力,大力宏扬佛法。传说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数座佛塔,供人们礼敬佛祖。其中中国分布有19座,最早的法门寺佛塔,即是其中之一。传说,法门寺中一个神秘地宫里供奉了佛祖释加牟尼的真身舍利。
阿育王(公元前303年至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统治几乎所有的印度次大陆,被许多人视为印度最伟大的皇帝。他扩展了钱德拉古普(Chandragupta)的帝国,统治着西到今阿富汗,东到今孟加拉国的领土,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除了今天的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的部分地区。帝国的首都是Pataliputra(在今天的Patna位于Magadha),省会在Taxila和Ujjain。
他皈依了佛教。他因阿育王的支柱和法令派遣佛教僧侣到斯里兰卡和中亚以及建立纪念碑而闻名,这些纪念碑标志着释迦牟尼佛生活中的几个重要地点。
除阿育王发令外,关于他的传记信息还依赖于几个世纪后写的传说,例如2世纪的Ashokavadana(“Ashoka的叙述”,Divyavadana的一部分)以及斯里兰卡文字Mahavamsa(《大纪事》)。现代印度共和国的标志是对阿育王狮子首都的改编。他的梵文名字“阿育王”的意思是“无痛,无忧愁”。Ashokavadana也提到了他对名字与Saraca asoca树或“Ashoka树”的联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