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金銀器有多精美
金銀器 |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金銀器有多精美法門寺地宮中珍藏的金銀器多達120多件(組),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這些金銀器多是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動而專門製造的禮器,做工極為考究,多刻有鏨銘,為判斷物主、斷代提供了方便。[1]
法門寺塔唐代地宮轟動性的考古新發現,集中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金銀器製作工藝的高度發達。除了注重造型輪廓以外,唐代金銀器更配以精緻的裝飾紋樣,同時還利用貴金屬本身的光澤,在銀器上將紋飾鎏金,製成精美的金花銀器。特別是大型金花銀盤,通常在盤心設計主要紋飾,多為芝鹿、獅子、鳳鳥或摩羯(魚龍),然後在菱花或葵花形盤緣,飾布局勻稱的花卉圖案,早期的花卉紋疏落有致,到中唐以後花卉圖像變得豐滿且分布密集;還有的在盤心的主紋周圍再加飾一周花卉圖案,由內外兩重增至三重紋飾,更顯富麗堂皇。
唐朝經濟的高度發達,使得金銀器成為當時重要的工藝製品之一。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銀器窖藏的發現,就說明了金銀製品在唐代士紳商賈中的大量流行。唐亡後,唐代金銀器的影響一直延續,尤其在明清的皇室和貴族墓葬中,金銀器的出土數量依然眾多,僅北京地區著名的大宗出土就有明董四墓、萬貴墓、萬通墓以及聞名世界的明定陵地宮等。
金銀器是我國古代文物中的珍品,因其質地貴重極為稀少。地宮共出土唐代咸通年間(860—874年)的金銀器121件。這批器物為皇室所有,等級高,品類多,成組配套,且產地明確,製作年代詳實反映了唐代皇室的生活風貌和高超的金銀製作技術水平。同時也為研究晚唐歷史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就生產地看,多出自文思院和潤州(今江蘇鎮江)。其中,文思院為皇家金銀器製作中心,成立於唐大中八年(854年)。咸通年間,迎佛的所需刀具均由文思院承制。就製作工藝而言,當時主要有兩種,一是模鑄法,就是將熔化的金、銀注入刻有花紋的模具中,冷卻後取掉模套,最後施以刻花或鎦金。另一個方法就是鈑金法,這種方法是將碾展的金箔或銀箔覆於特製的模具之上,用鋼錘敲擊成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