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法律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作者: 劳伦斯·弗里德曼,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副标题: 碰撞,原作名: Impact: How Law Affects Behavior,译者: 邱遥堃,出版年: 2021-3-1,定价: 69,装帧: 精装,丛书: 麦读译丛,ISBN: 978751622228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合理阅读使一个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1],全面提升人文素质[2],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录
内容简介
法律无处不在,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有的法律会得到良好的遵守和执行,而有的法律制定出来以后就成了一纸空文的睡美人?
为什么法律规定越来越细,想要解决的问题却越变越复杂,颇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趋势?
普遍性的违法和选择性的执法屡见不鲜,这种人人可以感受的不公为什么还会发生?
法律越立越多,连专业的法律人都学不过来,普通民众又如何知道、如何遵守呢?
以上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主题:法律如何影响人们,人们又是如何回应的?
美国法社会学泰斗劳伦斯·弗里德曼教授撰写的这本《碰撞:法律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就是要解答上述问题。
现代社会,法律无处不在,个人和企业的一切行为几乎都要受到法律的影响,但法律的影响是如何发生的,人们对法律的影响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回应?美国法社会学泰斗劳伦斯·弗里德曼教授撰写的这本《碰撞》就是要解答上述问题。
在劳伦斯·弗里德曼看来,法律制度不是完全自主的,无法独立于社会力量而前进或改变,法律不可能被100%遵守,也不可能被100%违反,一部法律被制定出来之后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是一种行动——回应——更多行动的往复循环过程,对法律的遵守、抵制,或者法律出现后的某种后果,都是他所要探讨的法律“影响”。
全书的大体结构如下:
1法律发生影响的前提:信息传递,法律是如何传递给民众和执法者,以及这种传递会造成什么样的效果。
2人们接收法律之后如何对待:遵守、违反、灰色地带(调适)。
3决定法律影响的三类因素:奖惩、社会压力、自我感受,以及三类因素的协调冲突。
决定“影响”的三类因素是全书论述的核心,即第5—9章,将近全书的50%。最终整体展现了一个清晰的关于法律“影响”的认知框架。
本书的写作特点:
弗里德曼一如既往的写作风格:视野极其开阔、语言简明清晰、文笔优美生动、体系清晰条理。本书的研究立场也一如既往:外部的社会科学立场,援引了大量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威慑曲线、同侪压力、社会惯习等理论工具的引入令人耳目一新。此外,邱遥堃和侯猛两位译者的翻译准确、流畅,也为文本增色不少。
总之,《碰撞》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法学著作。劳伦斯·弗里德曼将相互之间近乎脱节的各个领域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依据大量细分领域的实证研究和丰富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探讨了法律重塑社会的潜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学术价值很高,也极富启发性。
作者介绍
劳伦斯·M·弗里德曼(Lawrence M. Friedman)
美国著名法学家,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美国法律史学会会长、法律与社会学会会长,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他在1975年出版的《美国法律史》畅销至今,另有《美国历史中的罪与罚》《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大审判:为公众展示的法律》等著作。
【译者简介】
邱遥堃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研究领域涉及网络法、法律社会学、司法制度。
侯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与社会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出版有《法学的11种可能:中国法学名家对话录》(合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法律出版社,2017)、《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时代的知识结构——汤胜天,搜狐,2016-11-04
- ↑ 陈丹青:何谓人文素质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