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法国组曲

法国组曲

来自360的图片

法国组曲是巴赫献给他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的,其中前五首包含在《为安娜.玛格达莲娜的键盘曲集》,第六首是后来追加的。至于为什么追加一首,只要看看《英国组曲》、《帕提塔》、《勃兰登堡协奏曲》、《独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统统都是六首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可以认为这是巴赫刻意将其凑成六首。作品大约写于1722-1725年,主要创作时间仍属于科藤时期(1717-1723),这段时期确实是巴赫创作器乐作品的一个高峰期。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法国组曲
  • 外文名称:French Suite
  • 作者:巴赫
  • 包含:为安娜.玛格达莲娜的键盘曲集

简介

先从整体上看一下这六首组曲。从调性上来看,前三首为小调,后三首则是大调,大小调平分秋色,既不像六首无伴奏小提小调占多数而略微显得宛转而伤感,也不像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清一色的大调而显得无比光辉灿烂,总体上比较中性,具有一种平衡感。

法国组曲的主要舞曲样式有很多,其中Allemande,Courante,Sarabande,Gigue存在于每首组曲里,并且有固定的顺序,另外还有其他曲式如Menuet,Gavotte,Bourree,Air,Loure和Polonaise,但并不是每首组曲中都有。

这些舞曲的样式都是典型的早期组曲乐章的组织成分。

和英国组曲每首都有一个Prelude不同,六首法国组曲均没有前奏曲,而是直接由Allemande开始,因而相对篇幅较小,所以也有人将英国组曲称为"大组曲",而将法国组曲称为"小组曲"。

其实虽然名为法国组曲,但不论是英国组曲还是德国组曲包括这六首法国组曲,从德国的阿勒曼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英国的吉格,都显示出了丰富的国际色彩。

实际上这也是巴赫在音乐创作上的一大特点。

虽然巴赫一生从未离开德国,在一地定居下来就过着几乎足不出户的生活,但在创作上绝不像他在生活上那么单调和保守。

巴赫总是孜孜不倦地从当时以及过去的欧洲各地出色的作曲家的优秀作品中汲取养分和灵感,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要素融合进自己的音乐当中。

他虚心地学习维瓦尔蒂和科莱里在协奏曲方面的创作手法和风格,A.斯卡拉蒂在宗教声乐作品方面的特点,诸如此类,在此不再赘述。

这几首法国组曲,规模较为小巧玲珑,感情较为纤细,具有法国风的洗练感,这也被认为是曲题得名的原因之一。

专辑曲目

Disc:1 1.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I. Allemande

2.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II. Courante

3.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III. Sarabande

4.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IV. Menuett I

5.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V. Menuett II

6.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VI. Gigue

7.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I. Allemande

8.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II. Courante

9.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III. Sarabande

10.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IV. Air

11.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V. Menuett

12.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VI. Gigue

13.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I. Allemande

14.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II. Courante

15.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III. Sarabande

16.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IV. Menuett -- Trio

17.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V. Anglaise

18.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VI. Gigue

19.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I. Allemande

20.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II. Courante

21.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III. Sarabande

22.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IV. Menuett (BWV 815a)

23.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V. Gavotte

24.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VI. Air

25.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VII. Gigue

Disc:2 1.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I. Allemande

2.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II. Courante

3.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III. Sarabande

4.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IV. Gavotte

5.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V. Bourree

6.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VI. Loure

7.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VII. Gigue

8.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I. Allemande

9.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II. Courante

10.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III. Sarabande

11.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IV. Gavotte

12.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V. Polonaise

13.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VI. Menuett

14.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VII. Bourree

15.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VIII. Gigue

16.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I.Ouverture

17.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II. Courante

18.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III. Gavotte I

19.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IV. Gavotte II - Gavotte I da capo

20.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V. Passepied I

21.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VI. Passepied II - Passepied I da capo

22.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VII. Sarabande

23.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VIII. Bourree I

24.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XI. Bourree II - Bourree I da capo

25.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X. Gigue

26.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XI. Echo

法国常见舞曲

阿勒曼德舞曲 (Allemande)大约于1550年起源于德国,起初是中速的二拍子,步伐简单沉重。到十七世纪变成中速的四拍子,并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一乐章,通常后面固定连接库朗特舞曲。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巴赫去世以后)则变成了快速的三拍子。 库朗特舞曲 (Courante)于十六世纪起源于法国,法语原意为奔跑,速度较快如蹦跳般。

到十七世纪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二乐章。库朗特逐渐发展为意大利式和法国式,前者曲趣流畅,强音位置经常改变,主旋律常跑到低音部,通常是快速的3/4或者3/8拍;后者情调较为高雅,通常是中速的3/2或6/4拍。

有趣的是,虽然如今的标题是"法国组曲",但采用法国式库朗特舞曲的只有第一组曲,后面五首全部采用意大利式库朗特舞曲。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于十五世纪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流行于西班牙,是一种慢速的三拍子、强音常落在第二拍的舞蹈。

起初舞蹈动作比较轻佻,曾遭到西班牙国王禁止。

到十七世纪变成较为沉重的舞蹈,后来只变成一种音乐曲式,并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三乐章。

由于曲风的沉重,听来总有一种悲伤之感。 小步舞曲 (Menuet)是十六世纪起源于法国乡村的农民舞曲。

1650年前后因法王路易十六的提倡成为法国宫廷舞蹈,并很快风行整个欧洲,且演变成极为优雅的舞蹈,速度中庸。

组曲中的小步舞曲通常承接在萨拉班德舞曲之后,且经常是接连两首,小步舞曲II像中段(Trio)夹在两遍小步舞曲I之间。 吉格舞曲 (Gigue)原是英国古老的舞曲,十七世纪中叶变成一种音乐曲式,后来也演变成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前者大都是赋格曲式,旋律以宽广的音域上下奔驰;后者大都是和声式急板。

共同特点都是极快速的三拍子舞曲,通常作为组曲的终章。

在这六首组曲中巴赫全部采用法国式吉格舞曲。 加伏特舞曲 (Gavotte)原是法国的古舞曲,中速的四拍子,十七世纪中叶开始被取用到法国的芭蕾舞剧和歌剧中,巴赫在部分键盘乐组曲和管弦乐组曲中都曾采用它作为一个乐章。

布列舞曲(Bourree)也是法国的乡间舞曲,快速的二拍子或四拍子,十七世纪后也被用在组曲中,通常作为第四乐章。 波兰舞曲 (Polonaise)原是波兰贵族的仪式舞曲。

十八世纪初由于萨克森大公奥古斯都三世兼任波兰王,这种舞蹈在德国也流行起来。

事实上,千万别以为肖邦是唯一的波兰舞曲大师,巴赫作过的波兰舞曲,不论是作为组曲的一个乐章还是独立的小品,都是极为出色的乐曲。当然,风格上是与肖邦迥异的。 路尔 (Loure)是一种法国的风笛,十七世纪时有一种舞曲用这种乐器伴奏,这便是路尔舞曲。这是一种慢速三拍子或中速六拍子舞曲,第一拍很重。 英国舞曲 (Anglaise)是一种快速二拍子的英国土风舞,到十七世纪末期开始被取用到法国的芭蕾舞剧中,然后固定成一种音乐样式,并采用到组曲里。

法国组曲里也采用了一个英国舞曲,也是件挺奇怪的事情。 咏叹调 (Air),或者称为歌调,原是法国芭蕾舞剧中为自由地舞蹈的角色协作的音乐,后来慢慢演变成旋律式的曲调,没有固定的形式,创作比较自由。

不仅仅在法国组曲,在四首管弦乐序曲(组曲)中也有采用歌调作为乐章,如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乐章。

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也是一个咏叹调。

注意这和现在歌剧中常说的咏叹调不尽相同。[1]

参考文献

  1. [1], 豆瓣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