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沿革地理學

沿革地理學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文學科之一:研究疆域政區消長和古今地名演變。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沿革地理學

屬於: 歷史地理學

研究方向: 疆域政區消長和古今地名演變

類型: 學科

目錄

1學術意義

2歷史研究

學術意義

從現代學科分析,沿革地理學主要屬於歷史人文地理學,是歷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史地理研究的基礎工作之一,但不是它的重要研究對象和最後目的。歷史地理的研究深入開展,必將推動沿革地理研究的發展。

歷史研究

作為歷史地理學前身的沿革地理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1世紀,西漢的劉向寫過疆域地理著作《域分》,給疆域地理志創立了端緒。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地理志》,也以疆域政區為主體,是為歷代正史記述疆域政區、建置沿革的濫觴。以後正史幾乎都有地理志。

地方地理志起源很早。自唐以降,更出現全國性的地理總志。唐代李吉甫所修《元和郡縣誌》、宋代樂史所修《太平寰宇記》 ,以至元明清三朝所修《一統志》,從內容到規模,都較正史地理志有所擴展。宋元以來的地方志,都把建置沿革作為重要的記載內容。山川地理志上溯可及《山海經》、《禹貢》,但記載較略。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 以水道為綱,闡述歷代政區的分合、城邑興衰等,構成研究沿革地理的一個體系。

疆域地理志、地方地理志和山川地理志構成我國古代沿革地理的三大分支。沿革地理成為專門學科,始於北宋。臨川人吳澥著《歷代疆域志》,通考宋以前歷代地理志的材料而成。其後學者研究成果很多。沿革地理在我國有着特殊地位,一向為歷史學家所重視。

研究歷史,對歷史事件認真、徹底的剖析,必然牽涉到疆域政區的變遷、都邑的興衰、地名的更易等,因此我國傳統的"輿地之學"從來就是史學的一支。但沿革地理側重於沿革,局限於古今異同的考訂,很少超出這個範圍。

20世紀30年代中期,顧頡剛等倡導組織的禹貢學會,提出了擴大、改造沿革地理,建立現代地理學一個組成部分的歷史地理學,使沿革地理研究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