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菊
沼菊,拉丁名為Enydra fluctuans Lour.,是被子植物門菊科的一種沼生草本植物。它的莖粗壯,圓柱形;管狀花與舌狀花等長;瘦果倒卵狀圓柱形;花期11月至翌年4月。它主要生於濕地或溪流邊。
- 中文名:沼菊
- 拉丁學名:Enydra fluctuans Lour.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菊亞綱
- 目:菊目
- 科:菊科
- 亞 科:紫菀亞科
- 族:錐果菊族
- 屬:沼菊屬
- 種:沼菊
- 命名來源:Fl. Cochinch. 511. 1790
目錄
生長環境
生於濕地或溪流邊。
分布範圍
產廣東南部(海南)至雲南西部。印度、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沼生草本。莖粗壯,圓柱形,稍帶肉質,下部匍匐,長40-80厘米,基部徑約5毫米,分枝,無毛或稍被柔毛,節間長4-7厘米。葉近無柄,長橢圓形至線狀長圓形,長2-6厘米,寬4-14毫米,基部驟狹、抱莖,頂端鈍或近短尖,邊緣有疏鋸齒,兩面無毛或有時具疏散的泡狀小突點,中脈在上面平,下面明顯凸起,側脈6-8對,細弱,網脈不明顯。頭狀花序少數,徑8-10毫米,單生,腋生或頂生;總苞片4個,交互對生,具7條脈,並有明顯網脈,背面無毛,外面1對較大,綠色,闊卵形,長約13毫米,頂端鈍,內面1對卵狀長圓形,長10-11毫米,頂端圓;花托稍凸,徑約3毫米,托片堅硬,長約5毫米,背面具3棱,基部近截平,頂端有規則的齒刻,被疏毛。
舌狀花長約3毫米,舌片頂端3-4裂。管狀花與舌狀花等長,上半部擴大,檐部有5深裂或齒刻,裂片頂端稍鈍,或多裂而齒裂較淺或細齒狀;雄蕊5個,稀6個。瘦果倒卵狀圓柱形,具明顯的縱棱,長約3.5毫米,隱藏于堅硬的托片中。無冠毛。花期11月至翌年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