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蕨
沼泽蕨植株高35-65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黑色,光滑或顶端疏生红棕色的卵状披针形鳞片。生草甸和芦苇中沼泽地或林下阴湿处,海拔200-800米。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其它温带地区。
- 中文学名:沼泽蕨
- 拉丁学名:Thelypteris palustris (L.) Schott
- 界: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 亚 门:真蕨亚门
- 纲:薄囊蕨纲
- 目:水龙骨目
- 科:金星蕨科
- 属:沼泽蕨属
- 种:沼泽蕨
- 分布区域: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新疆、四川。
目录
形态特征
植株高35-65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黑色,光滑或顶端疏生红棕色的卵状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20-40厘米,粗2-2.5毫米,基部黑褐色,向上为深禾秆色,有光泽,通常光滑无毛,或幼时被白色柔毛;叶片长22-28厘米,宽6-9厘米或有时稍宽,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并羽裂,基部几不变狭,二回深羽裂;羽片约20对左右,彼此接近,近对生,平展或斜展,成熟时往往略向下弯弓;基部一对略缩短,中部羽片长4-5厘米,宽1-1.2厘米,披针形,短渐尖头,基部平截,羽裂几达羽轴;裂片长5-7毫米(基部的略较长),宽3-5毫米,圆钝头或钝尖头,能育裂片边缘常反卷而呈尖头;叶脉在裂片上羽状,侧脉4-6对,单一或分叉,伸达叶边,基部一对出自主脉基部。叶厚纸质,干后草绿色或黄绿色,两面光滑,叶轴和羽轴上面有一纵沟,下面隆起,均无毛。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叶脉中部,位于主脉和叶缘之间;囊群盖小,圆肾形,膜质,成熟时脱落;孢子外壁表面光滑,周壁透明,具刺状突起。染色体2n=70。[1]
变种
毛叶沼泽蕨(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沿叶轴、羽轴和叶脉下面被多细胞针状长毛。染色体2n=70。
产东北各地和江苏北部(云台山)、山东(艾山)。生湿草甸和沼泽地中,海拔达800米。也产东亚其它温带地区及北美。
生长环境
生草甸和芦苇中沼泽地或林下阴湿处,海拔200-800米。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其它温带地区。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安图,长白山)、内蒙古(哲盟)、河北(东陵)、河南(嵩山)、山东胶东半岛、新疆(奎屯)、四川(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