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柑木皮
油柑木皮,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油柑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樹皮。具有解毒療瘡,收斂止血的功效。主治口瘡,疔瘡,痔瘡,陰囊濕疹,外傷出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油柑木皮
漢語拼音:Yóu Gān Mù Pí
別名:紫荊皮
性味歸經:味甘、酸,性寒;歸心、肝經
功能:解毒療瘡,收斂止血
主治:口瘡,疔瘡,痔瘡,陰囊濕疹,外傷出血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油柑木皮
拼音名:YóuGānMùPí
別名:紫荊皮(《生草藥手冊》)。
出處
《陸川本草》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樹皮。夏、秋採收。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庵摩勒條。
化學成份
樹皮中含有蛇麻脂醇、無色飛燕草素。細枝中含鞣料雲實精、葡萄糖沒食子鞣甙、訶黎勒酸、訶子酸、3,6-二沒食子酰葡萄糖,並沒食子酸。
藥理作用
又名油甘,用其樹皮製成100%濃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弗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均有體外抗菌作用(紙片法、試管法);曾用作注射前或骨科手術和陰囊手術的皮膚消毒劑,無不良反應,故認為有臨床使用價值。
性味
《陸川本草》:甘酸,性寒。
功能主治
治口瘡,疔瘡,痔瘡,陰囊濕疹,外傷出血。
- ①《陸川本草》:殺菌去腐。治口爛,繡球風及疳、疔、漏痔。
- ②《雲南中草藥選》:止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研末敷。
附方
治外傷出血:油柑樹皮乾粉撒敷。(《雲南中草藥選》)[2]
摘錄
《中藥辭典》
臨床應用
外傷出血:油柑樹皮乾粉撒敷。(《雲南中草藥選》)
相關配伍
治外傷出血:油柑樹皮乾粉撒敷。(《雲南中草藥選》)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採收。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3-8m。樹皮灰白色,薄而易脫落,露出大塊赤紅色內皮。葉互生於細弱的小枝上,2列,密生,極似羽狀複葉;近無柄;落葉時整個小枝脫落;托葉線狀披針形;葉片長方線形或線狀長圓形,長1-2cm,寬3-5mm。花簇生於葉腋,花小,黃色;單性,雌雄同株,具短柄;每花簇有1朵雌花,每花有花萼5-6片,無瓣;雄花花盤成6個極小的腺體,雄蕊3,合生成柱;雌花花盤杯狀,邊緣撕裂狀,子房半藏其中。果實肉質,徑約1.5cm,圓而略帶6棱,初為黃綠色,成熟後呈赤紅色,味先酸澀而後回甜。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200m的疏林下或山坡向陽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