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河馬指名亞種

河馬指名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河馬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 amphibius

別 名:尼羅河河馬,北部河馬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

目:偶蹄目

科:河馬科

屬:河馬屬

種:河馬

亞 種:河馬指名亞種

分布區域:分布於尼羅河

蘇丹非洲東部和西部

岡比亞塞內加爾

河馬指名亞種河馬的亞種之一。別名尼羅河河馬,北部河馬。主要分布於尼羅河谷的蘇丹非洲東部和非洲西部到岡比亞塞內加爾。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1]

目錄

河馬指名亞種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尼羅河河馬,北部河馬 【拉丁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 amphibius 【命名者及時間】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 Hippopotamus amphibius abyssinicus Lesson, 1842 Hippopotamus amphibius africanus Lacépède, 1799 Hippopotamus amphibius senegalensis Desmoulins, 1826 Hippopotamus amphibius tschadensis Schwarz, 1914 Hippopotamus amphibius typus Duvernoy, 1846 【英文名稱】Nile Hippo,Northern Hippopotamus 【科屬分類】偶蹄目,河馬科,河馬屬,河馬

河馬指名亞種外形特徵

河馬指名亞種是河馬的亞種之一。體型巨大,大型雄性體長超過3米,肩高1.4米,體重超過1.8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尾較小,下犬齒巨大,長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較厚,約40~50毫米,吻部較平,身材稜角分明,皮膚色澤呈粉紅色的地方較多,背部為灰褐色,四肢比較粗壯,分布在非洲北部,除尾巴上有些短毛外,身體幾乎沒有毛。

每一腳上一般都有2或4個大小几乎相等的腳趾,身體主要着力於第三和第四趾上。第二趾和第五趾比較小或已消失。第一趾在一些早期豬形類的前腳上還保存着,距骨有兩個滑車;股骨沒有第三轉子。植食,少數雜食。

胃1~3室。前臼齒和臼齒大而發達,犬齒多退化。僅下門齒髮達,上門齒小或退化以至消失,僅以硬皮上齶咬合取食。前臼齒和臼齒在構造上均屬高冠齒。具有適於研磨的咀嚼面。

河馬指名亞種生活習性

河馬喜歡棲息在河流附近的沼澤地和有蘆葦的地方。是群居動物,生活於非洲熱帶水草豐盛地區,常由10餘只組成群體,有時也能結成上百隻的大群。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時,便在傍晚和夜間上岸覓食植物或農作物;

胃三室,不反芻,性溫順,懼冷喜暖,善游泳,可沿着河底潛行5~10分鐘;覓食、交配、產仔、哺乳也均在水中進行。白天的時候他們會為了保持身體的清涼而待在水中或泥沼里。

公河馬具有領域性,繁殖及生產皆發生在公河馬掌控延伸的水域中。河馬的體型雖大卻可輕巧的浮在水中,還能在水中待超過30分鐘。河馬在陸地上奔跑的時速能達40千米。

雖然河馬在水中互相倚靠休息時會在水中的領域內,但吃草是屬單獨的活動,河馬在陸地上沒有領域性。

河馬指名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從位於尼羅河谷的蘇丹、非洲東部和非洲西部到岡比亞和塞內加爾。

河馬指名亞種繁殖方式

河馬會在水中交配,經過225至257日母河馬便會獨自尋找一處隱蔽地點,誕下一頭小河馬,小河馬出生後幾分鐘便懂得在水中暢泳。在交配季節,雄性間時有爭鬥,妊娠期約8個月,每胎1仔。哺乳期1年,4~5歲性成熟,壽命30~40年。

河馬指名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參考來源

  1. 河馬指名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