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洞鄉
河洞鄉,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轄鄉,位於大余縣西南邊境,轄區面積85.7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約0.4萬人(2018年),下轄5個行政村(2019年)。2018年,河洞鄉工業企業19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家。[1]
中文名: 河洞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
地理位置: 大余縣西南邊緣
面 積: 85.75 km²(2018年)
下轄地區: 5個行政村(2019年)
政府駐地: 河洞圩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區碼: 34150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約 0.40 萬(2018年戶籍人口)
車牌代碼: 贛B
目錄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石源隘。
民國時,屬第三區。
解放前夕,屬河洞鄉。
解放初,屬第七區合江、河洞兩鄉。
1952年,分為合江、河洞、長嶺3鄉。
1955年,屬內良區。
1956年,調整為河洞、 長嶺兩鄉。
1958年秋,屬高峰公社。
1959年,屬內良公社河洞、合江、長嶺3個大隊。
1961年冬,由內良公社劃出成立河洞公社。
1984年5月,改為河洞鄉。
行政區劃
2019年,河洞鄉下轄5個行政村:河洞村、東江村、金坪村、長嶺村、長爐村。 鄉政府駐河洞圩。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洞鄉位於大余縣西南邊緣,河洞圩距縣城43.8千米,東北與吉村鎮相連,西和西南與廣東省仁化縣、南雄市交界,北與內良鄉接壤。 總面積85.75平方千米。
地形
河洞鄉地屬山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一般海拔500—800米,最高點觀音山1174.4米,最低點長潭裡林場260米。
氣候
河洞鄉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7.7攝氏度,年降雨量1814.5毫米。無霜期280天。
自然資源
河洞鄉有林地面積8.6萬畝,木竹貯藏量大。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已開發水電站17座。長爐村苧麻坑蘊藏的花崗岩達60萬立方米。河洞鄉長爐村蘊藏豐富的花崗岩,貯藏量達60萬立方米。
地方特產
河洞鄉地方特產有香菇、高山葛粉。
人口
1985年,河洞鄉有746戶,3937人,以漢族為主。
2018年,河洞鄉戶籍人口3996人。
經濟
河洞鄉山高水冷,光照不足,耕地面積4240畝,大多為單季水稻梯田。1985年糧食總產量142萬餘公斤。林業可用地大,有林地多,是大余縣主要林區之一。產杉、松、雜木、毛竹等,林副產品有土紙、香菇、松香、筍乾、木耳。新中國建國前,東莊紙運銷港澳,造紙業較發達。建國後建有小水電站6座,裝機6台,裝機容量262千瓦。鄉辦企業有鋸板廠、鞋楦廠、瓦廠、筷子廠、林場、運輸隊、農科所、服務社等,境內也有鎢礦點,1985年有職工298人,鄉村企業總收入45.5萬元。2018年,河洞鄉工業企業19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世紀80年代,河洞鄉有中學1所,小學14所,在校學生834人,教師2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7.42%。河洞鄉設有大余縣河洞九年制學校、大余縣河洞鄉公辦中心幼兒園等。
醫療衛生
20世紀80年代,河洞鄉有鄉衛生院1所,病床6張,醫務人員5人;鄉村醫療站6個,鄉村醫生6人。河洞鄉設有大余縣河洞鄉衛生院。
交通運輸
河洞鄉交通以河小公路為主道,全部實現水泥硬化。1995年,開通了河洞至廣東南雄瀾河鎮的省際公路。除河洞、東江兩村已通水泥路外,其餘三個村均可通簡易公路。
歷史文化
方言
河洞鄉居民使用大余方言上山片,屬客家語於信片。
紅色文化
河洞鄉屬革命老區。陳毅、項英、陳丕顯等在長嶺杉灣召開了重要的長嶺會議,劉建華、黃業、張華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河洞高坪、長嶺進行游擊戰爭。
長嶺會議舊址
長嶺會議舊址位於大余縣河洞鄉長嶺村沙灣羅學文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中旬,項英、陳毅在大余縣河洞鄉長嶺村沙灣農民羅學文家中,主持召開了黨政軍幹部全體會議,近70人參加了會議,史稱「長嶺會議」。會議制定了「依靠群眾,堅持鬥爭,積蓄力量,創造條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游擊鬥爭方針。並進行了分兵部署,將紅軍游擊隊分散到各區去開展鬥爭。「長嶺會議」,是紅軍游擊隊由正規戰轉為游擊戰的轉折點,對勝利堅持贛粵邊三年游擊戰爭具有重要意義。長嶺會議舊址一棟山區民房,建於清朝中後期,土木結構,分上下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大余縣委、縣政府分別於1978年、2007年進行了維修,保護較好。2005年7月7日,長嶺會議舊址被列為贛州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2011年7月18日,長嶺會議舊址被列為大余縣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贛粵邊特委駐地舊址
中共贛粵邊特委駐地舊址位於大余縣河洞鄉棚洞村。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中旬,長嶺會議後,項英、陳毅和中共贛粵邊特委機關移駐棚洞村,指揮各地游擊鬥爭。同年四月下旬的一天,紅軍游擊隊特務班到鄰村橫坑採買糧食。返村途中,不慎被駐防河洞的國民黨贛粵邊「剿匪」大隊周文山部突然襲擊。項英、陳毅等安全脫險。棚洞遭襲後,項英、陳毅和中共贛粵邊特委轉移至大余縣北山——帽子峰方坑搭棚居住。1935年10月13日,原中央軍區參謀長龔楚叛變後帶兵到天井洞假開會的名義,在龍鬚石捕捉殺害紅軍游擊隊30多名。10月20日,叛徒龔楚、何長林引兵到帽子峰方坑——中共贛粵邊特委駐地,企圖捕捉項英、陳毅等領導人,幸警衛員機智報警,項英、陳毅等人才得以脫險。史稱「北山事件」。2004年,該村退耕還林,房屋已拆毀。舊址已毀。
風景名勝
河洞鄉漂流
河洞鄉漂流具有「章江源頭第一漂」美譽的河洞漂流全程6千米,漂流時間約70分鐘,沿途九處急流險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