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河口沙坝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河口沙坝》是自然地理常识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入海河流在口门附近形成的泥沙堆积体称为河口沙坝。

在河口地区,由于水流扩散,流速降低,导致泥沙沉积,形成河口沙坝。河口沙坝的形态和分布取决于河水流态、河水与海水密度差、河口床底坡度、潮差、潮流及波浪作用的强度等因素,并因这些因素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类型。

河口沙坝的主要类型有放射型、新月型、心滩型、水下突堤型和潮流脊型等。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