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古銀杏(孫同林)
作品欣賞
滄桑古銀杏
站在孫莊的彩虹橋上,便能望見一棵古樹,這就是孫莊人心目中一株尊貴的古銀杏。新近,孫莊在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投資上百萬元,建成銀杏長壽文化廣場,讓銀杏樹的位置更加凸顯出來。聽孫氏傳人孫惟益老人介紹,這棵古銀杏自他有記憶起,就已經要兩個人才能合抱,孫老今年七十有五。幾十年裡,周圍的房子在變,從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又變成樓房;道路在變,泥濘的小路變成了一條條砂石路、水泥路、柏油路;人也在變,一茬一茬地更新——不變的,就是這棵高大的銀杏樹,事實上古樹也變了,變得更加挺拔偉岸,更加精神矍鑠。
這是一棵神奇的古樹,它是全村人的「氣象樹」。每年春天,村民根據樹上的樹葉乳芽發得早晚來判斷當年的年景,樹葉生得早,這一年就雨水多,風調雨順;樹葉生得遲,這一年主乾旱,高田歉收。
夏日,銀杏樹投下的陰涼也大,是村民們最佳的避暑場地。這片陰涼,藏着村里多少人的記憶呀。在沒有空調的夏日傍晚,附近多少人聚到樹下,乘涼,聊天。慢慢地,鄰裡間的鄉情聊出來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聊沒了。漸漸地,樹下乘涼的鄉親們分成幾個陣營。年輕人聚在一起打撲克牌,小孩子們相互追逐嬉戲,無邪的笑聲惹得神仙們都羨慕。那樣的場景,明明就是一個大家庭麼。只有一個大家庭,才會如此和睦,如此和諧。每天從樹下經過的人,也都習慣性地抬頭看看老銀杏——這棵充滿靈性的老樹,似乎也在慈祥地注視着身邊一個個走過的人。她看到過,一個土生土長的孩子從這裡走出去,從民兵到地方武裝,最後當上了縣委書記;她看到過,一個土生土長的孩子從這裡走出去,從普通工人,最後成為一位作家;她看到一些土生土長的孩子從這裡走出去,成了碩士,成了博士……
在老銀杏周圍不足2000人的地方,百歲以上老人最多時達到6人,難怪人們要將這裡命名為「古銀杏長壽廣場」。
古銀杏多像一位百歲老人呢,它親歷了小村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的整個歷程,如今,它依然靜靜地守望着村莊,期待着她又有新的發展,又有新的風景。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