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色朱雀
沙色朱雀 |
中文学名:沙色朱雀 |
沙色朱雀(学名:Carpodacus synoicus)上、下体和翅羽大都淡沙褐色,颊带鲜粉红色;下体和腰较淡;胁几纯色,或仅微具窄细羽干纹;雌鸟通体为淡沙褐而无粉色。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
主要栖息于荒漠地表、裸露干燥石砾地区、稀疏散在灌木的山谷和丘陵草地。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分布于阿富汗、埃及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是约旦的国鸟。
目录
特征
沙色朱雀雄性前额基部、眼先、眼周赤红色;头顶和眉纹珠白色而沾粉红;颊和耳羽玫瑰红,沾赤;上体余部大都沙褐色,下背羽缘沾粉色,微具暗色羽干纹,腰粉红色;尾上覆羽沙褐;尾羽暗褐,羽缘沙褐;小覆羽淡沙褐色,沾玫红,中、大覆羽沙褐;小翼羽和初级覆羽暗褐,羽缘红褐,飞羽暗褐,具沙褐色羽缘;喉玫瑰红而沾赤,胸粉红色而沾玫瑰红,并微具珠白色鳞斑;腹及两胁软皮黄色,沾褐,尾下覆羽浅淡;翼下覆羽和腋羽淡灰色,微沾玫瑰红。
雌性通体均为沙褐色,而下体较淡;额、头顶、颊及前颈具细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犀角灰色;腿淡栗褐色,脚、爪黑褐色[1]。(据青海亚种)
习性
沙色朱雀多成对活动。食物多以草籽、野生植物的果实为主;收获季节兼食谷物。飞翔时发出一种像树鹨(Anthus hodgsoni)"trizp"的叫声,还有一种似鹀类的"tieu"的叫声,或者是一种温和的"pleu"声,并且在地面和在飞翔时,还常常发出"chig"的音调;另外还有"tsweet"、"tzewt"或"tweet"高亢的基音,及一种类似麻雀的金属叫声;雌鸟叫声较雄鸟柔合些。歌声是一种美妙的"ying、ying" 声,尤其是在求偶炫耀时常这样鸣唱。结小至大群栖于有水地区,停栖于悬崖或缝隙。通常惧生而寂声,于地面活动。
栖息环境
沙色朱雀是典型地栖的荒漠鸟类,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干旱岩石荒漠,谷沟和山坡上,尤其生长稀疏灌木或植物的山谷和丘陵草地,灌生及小片林缘裸露干燥石砾地区。有时出现于荒漠中的小片林缘和居民点附近。
繁殖
繁殖期为5-8月,在山崖、土坡上营巢。繁殖期时以昆虫哺育雏鸟。雀科的鸟巧于营巢,常在树上或地面上筑巢。巢一般是开放式呈碗状。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东内盖夫及西奈沙漠、阿富汗东北部至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海拔2000~3500米干旱荒瘠山区。亚种stoliczkae见于青海湖至新疆西南部叶尔羌河和西昆仑山;beicki见于甘肃兰州至青海东部[2]。
亚种分化
序号 |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1 | 沙色朱雀青海亚种 | Carpodacus synoicus beicki | Stresemann, 1930 |
2 | 沙色朱雀阿富汗亚种 | Carpodacus synoicus salimalii | Meinertzhagen, 1938 |
3 | 沙色朱雀新疆亚种 | Carpodacus synoicus stoliczkae | Hume, 1874 |
4 | 沙色朱雀指名亚种 | Carpodacus synoicus synoicus | --- |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很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