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沙甸大清真寺

沙甸大清真寺是位於個舊開遠蒙自三縣、市的交界處中國宮庭式建築。始建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歷史悠久,總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沙甸大清真寺建築典雅氣派,回民生活富裕,對伊斯蘭教教義虔誠恪守,宗教禮儀氛圍濃郁,民風民俗獨具伊斯蘭特色。

沙甸大清真寺原圖鏈接
  • 中文名稱:沙甸大清真寺
  • 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
  • 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宣禮樓
  • 初建時間:1684年
  • 建築類型 :中國宮庭式建築

目錄

歷史沿革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沙甸村民集資「啟建今之觀宇,視從前規制,廣大弘敞,煥然巨觀,此本村清真寺之 巔末也。」為了解決清真寺的經費、始有「置田制產之舉」。恐「歷年久遠,契卷遺落……因鐫為碑誌。」此寺座落在沙甸三岔街附近,名曰,沙甸清真寺。

乾隆盛世,沙甸人口增多,經濟、文化發展,原有清真寺已不適應需要,於是乾隆三十年(1765),村民又在原址擴建規模更加宏大、壯觀,功能更為齊全的清真寺,總占地面積為3000餘平米。

1980年,由政府撥款和群眾捐資,在原址上重建了沙甸大清真寺。大寺總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準備建大殿占地面積在3000平方米左右,擬建二層,一層為半地下層,二層為禮拜殿,建成具有伊斯蘭特色的朝真殿。 沙甸大清真寺2005年開工擴建的,是我國西南最大的清真寺,為全國百座著名清真寺之一。[1]

建築特點

風格特點

沙甸大清真寺建築典雅氣派,回民生活富裕,對伊斯蘭教教義虔誠恪守,宗教禮儀氛圍濃郁,民風民俗獨具伊斯蘭特色。部分承襲了中國傳統建築,整個清真寺沿中軸線左右對稱,由大殿、宣禮塔、和講經堂組成。

主要建築

大殿內部裝飾繼承麥加聖寺及麥地那聖寺巨大屋廊通道,拱門,樑柱等建築風格。穹頂居中設置一個大圓頂,周圍有四小穹頂環抱,頂上有一顆象徵伊斯蘭教特性的新月。穹頂內徑20米,淨空高約42米.塔與塔之間,塔與大殿之間都用一系列拱門的迴廊相連接,使塔,頂,殿渾然一體。門廳採用石雕古蘭經和鑲金裝飾,八棵大柱用漢白玉飾面。迴廊頂部的弧形造型按照13~15世紀清真寺建築風格設計。宣禮塔共有四個,塔高93米,分別矗立在清真寺的四角。[2] 正院為中國宮庭式建築,由大殿、南北兩耳房、宣禮樓、東天房、水房和大門等建築物構成,布局勻稱,構思精巧。大殿又稱禮拜殿、為八柱頂立、架高面廣,脊高7米,寬30餘米,進深20米,裝飾精美,工藝精湛;翼型結構、飛檐走壁;大殿之外有小殿,兩殿之間有十二扇格子門,門為三層浮雕,雕有蒼松翠柏,山川湖泊,圖案逼真,雕刻細膩。雕花格門正上方懸掛一塊大匾,上書「造化之源」,金粉楷書、蒼勁有力,出自清乾隆年間舉人王殿甲手筆。大殿前的柱子和花格門的門方上有對聯10餘幅,其中之一:唯一唯精道本一中羅萬象;無聲無嗅理原二氣貫三才。其中之二:教本清真傳自麥加聖境天經聖訓為綱領;道自西傳始於阿丹人祖堅守五功是宗旨。

大殿位西,地勢高居,由天井石級而上,有石階4級,有古雅聖殿之風、雄峻之勢。為清真寺的重點建築。天井南北為廂房、廂房為一樓一底,南北兩廂對稱,磚木結構,每廂樓上樓下各十間,為經堂教室和學生寢室。正面最東為天房。天房寬20米、進深10米,為土木結構,高間架、瓦屋。為經堂小學教室和鄉民議事場所。宣禮樓位居院中偏東,占地面積128平米,典型中國式樓亭建築,高三層20餘米,為全木結構,六柱夾壁,六面塔狀,飛檐尖頂,疏璃瓦面,光彩奪目。底層高於天井,東西兩面為通道,分別有石階4級,其餘4面為厚牆,外表用磚鑲砌。三樓掛一鍾,擊鐘報時,召人禮拜,若遇火情、匪情等,敲急鍾報警。懸匾一塊,上書「醒夢樓」三個大字。

大門面南,位於宣禮樓和東天房中線之南。為一獨立建築,地基高,石階而上、而下,兩扇厚紅春木門; 兩旁有兩尊臥石獅:獅口大張,似雄吟之勢,形象逼真;門頭上雕有二龍相對圖,龍首昂揚,勢態可鈞;龍圖之上懸掛一塊大匾,上書「清真寺」,金粉楷書,遒勁秀麗,這是康熙四十九年元旦舉於鄉、後為高淳縣知縣的金友蘭筆跡。 水房位於宣禮樓和東天房中線之北、與大門相對。水房之北為後院,後院面積不大,為經堂子女學校教室。正院天井,磚石鑲砌,寬廣整齊,有數株高大挺拔柏樹,院內立有古石碑數塊(記載着沙甸歷史、清真寺修建、寺產田業:捐功德等情況),使此寺越顯古撲,靜肅、典雅、聖潔。沙甸清真寺歷史上幾經修擴,但仍保留着明、清的建築特色和格局,為滇南古寺之一,是中國清真寺建築傑作之一,是一項難得的文化遺產。可惜毀於1975年「沙甸事件」。

地理位置

沙甸大清真寺,位於個舊、開遠、蒙自三縣、市的交界處。

規模建制

沙甸大清真寺禮拜殿建築面積17700平方米,可容納10000人同時做禮拜。

一座沒有圍牆的寺

沙甸是雲南省紅河州箇舊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是滇南著名的回鄉。沙甸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是全國首屈一指穆斯林經濟強鎮。是「中國•沙甸回族文化旅遊名鎮」、「全國民族團結示範區」。沿着筆直而又寬暢的穆斯林大街遠遠望去,五星紅旗在沙甸大清真寺和諧廣場上迎風飄揚。[3] 當你在悠揚而又清越、悠遠而又神聖的、莊重而又親切的班克聲中,漫步走進寧靜地沙甸大清真寺時,你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宗教虔誠、民族精神賦予與開放包容的大清真寺的呼應,同時更感受回族人民的精神魅力與永恆。

大寺建築設計師溫天楚沈謙說:「我想人類第一座建築,也許是經過修茸的山洞或者是樹上的棚子,第一座宗教建築也許是寨子中央神柱神塔和神石或樹旁的木屋。而這都不影響它延續生命和文化,這是人的行為對建築精神的賦予,而我們現在做的,是秉承人文精神,以建築賦予人的行為一種更專注的、純淨而複雜的場所精神和友好開放的環境」。

沙甸大清真寺建築典雅氣派,大殿內部裝飾繼承麥加聖寺及麥地那聖寺巨大屋廊通道,拱門,樑柱等建築風格。穹頂居中設置一個大圓頂,周圍有四小穹頂環抱,頂上有一顆象徵[[伊斯特性的新月。穹頂內徑20米,淨空高約42米。塔與塔之間,塔與大殿之間都用一系列拱門的迴廊相連接,使塔,頂,殿渾然一體。門廳採用石雕古蘭經和鑲金裝飾,八棵大柱用漢白玉飾面。迴廊頂部的弧形造型按照13—15世紀清真寺建築風格設計。宣禮塔共有四個,塔高93米,分別矗立在清真寺的四角。

沙甸大清真寺2005年開工擴建的,是我國西南最大的清真寺,為全國百座著名清真寺之一。禮拜殿建築面積17700平方米,可容納10000人同時做禮拜。[4]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