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沙子镇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8千米。东部、北部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交界,南部与中界乡接壤,西北部与黑獭乡相连,西部与和平镇毗邻。地处东经108°30′05″~108°37′53″,北纬28°30′15″~28°40′01″,南北长18.00千米,东西宽12.90千米,国土面积96.82平方千米。[1]

目录

历史文化

据《沿河县志》记载,解放初期(1950年),成立沙子区,辖晓景、中界、大漆、沙子4个乡。1992年,撤区并乡(镇),沙子区划分成沙子镇、中界乡、晓景乡3个乡镇。沙子镇从1993年过渡为科级镇至今。

鸾塘书院是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据《思南府志》记载:"沿河建书院始于宋代,主授《四书》、《五经》,习'八股文'。主持人称山长,就读者分内外生童,一般每月集中两次上课,其余由生童个人攻读,经费由田租收入和捐款支付。宋绍兴年间(1130-1162年),在城东25公里建鸾塘胜院(现沙子镇明星村鸾塘组),清康熙癸酉(公元1639年)举人朱可熹、朱可颐兄弟就读于此。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55年)废,石碑尚存,为贵州最早的书院之一。"

"肉莲花",又叫"莲花十八响","肉莲花"起源于清朝,由沿河县沙子场土家族民间艺人杨通朝所创。

教职员工36人,学生756人;沙子中学教职工63人,学生986人,小学15所,其中完小有9所,村小6所,学生在校人数6852人。

特色产业-空心李:获得了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被人们赞誉为"李子中的茅台,贡品中的珍品",闻名于黔、渝、川、湘等地。

地势地貌

境内受白泥河和沙子河的切割和龙头岩山脉的隆起,境内最低点在鱼塘白泥河边,海拔290米,呈阶式台升,最高点在龙凤村龙头岩吊嘴,海拔1414米。形成了白泥河低山河谷溶蚀地貌、沙子河低山槽坝溶蚀地貌、东北部龙头岩低中山山原岩溶地貌和东部大垭低山沟垅侵蚀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4.31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22.51平方千米。

气候资源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6~17.5℃,1月日均温2.4~6.0℃,极端最低温-9.7~-5.8℃,7月日均温23.7~27.6℃,极端最高温36.6~40.6℃,无霜期250~303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100毫米。境内立体气候明显,龙头岩地势高,雾日多,务季多积雪,气候冷凉;白泥河河谷地地势低,气候温和,农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为主。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45227亩。有耕地49730亩,其中田15992亩、土33738亩;林地48037亩,其中有林地24454亩;园林334亩,牧草地27753亩;水域1496亩。土壤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

基础设施

326国道机横贯全镇,有沙子经大漆至重庆酉阳双河镇、黎家坳至回洞乡村公路与326国道相连,境内里程40.5千米,有9个村通公路。农村电网覆盖11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农业经济

水利有洞口桥、洞湾、滴水塘3座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4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133亩;溪河引水灌溉1050亩;有山塘5口。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小麦、黄豆、洋芋、油菜、花生、茶叶、油桐、乌桕、空心李、柑桔、柚、梨、枣、猪、牛、羊等。2006年农业总产值8124万元,其中农业4948万元、林业149万元、牧业2821万元、渔业51万元。粮食总产量1065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588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880元,人均占有粮食353千克。

乡镇企业

1998年有乡镇企业593个,从业人员1165人,有油脂加工厂、石灰厂、铅锌矿冶厂、砖瓦厂、酿造、茶场等骨干企业,实现了产值2560万元。

地方名产

沙子空心李。沙子空心李,李果核小,呈椭圆形,果肉分核分离,产于沙子而得名。栽培始于清光绪年间,范围仅限于新沙、南庄、红山、十二盘等区域,易地栽培果品变劣,是区域性特强的李果,年产时7000吨以上。李果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果肉脆嫩,酸甜适度,其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吃多少,不至于象其人李果那样造成腹泻。果品每100克含总粮6.5克,还原糖4.4克,总酸0.82克,维生素C5.65豪克,糖酸比8:1,是上乘水果,远近闻名。2006年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富硒绿茶。富硒绿茶产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省内知名绿茶品牌。麻糖酒。当地土家山民的一种家常饮料,以小麦、糯米、玉米、甘薯、天然山泉水为原料,酒精度8~12%。

文教卫生

2006年有初级中学1所、初级职业中学1所,小学附设中学1所,专任教师66个;小学34所,专任教师69人,实现了"普九"目标。文化生活有广播站1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4015个,广播电视覆盖11个村。有中心卫生院1个、片区卫生院3个、卫生技术人员27人,卫生技术人员27人;有村级卫生室11个。[2]

景区景点

宋代鸾塘书院遗址。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一所书院——"鸾塘书院",遗址在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泥河畔。万历《思南府志》载:"宋绍兴年间(1130--1162),在城东四十里建鸾塘书院,清康熙癸酉(公元1639年)举人朱可熹、朱可颐兄弟就读于此。清雍正年间(1723至1755年)废,石碑尚存,为贵州最早的书院之一。"《贵州省志》亦有同样记载。

辛亥革命先驱席正铭故居。席正铭 1884年出生在沿河司(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1907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成立"历史研究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席正铭升读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武昌成立"竞存社"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同年6月在于佑任、宋教仁的帮助下,组织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学生代表参与辛亥革命起义的酝酿策划工作。起义前夕,组织五百多人参加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先后受任湖北都督府参军、贵州宣抚使、留都督府襄赞。中华民国建立后,任职陆军部。不久,受孙中山派遣,随杨荩诚(受任贵州都督)回黔。途中,与抢先占领贵阳的军阀唐继尧的滇军发生争战,众将士推席正铭为司令,率部入黔占领松桃,兵分三路直取铜仁城下。唐继尧为抵御黔军准备放火焚烧城池,为不让人民遭受不幸,席正铭主动放弃进攻铜仁,撤到四川省秀山一带。入黔失利后,于1914年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先后担任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长、贵州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中将参军等职。1915年被推举为中国留日陆军同学会总会长。后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京、津等地,开展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兵运活动。在席的努力下,京、津、保、川、黔、桂、滇、赣及香港、南洋等地的陆军同学分会很快联络起来准备带兵讨袁。不久,孙中山任命他为中将参军。

1919年11月,席正铭受任黔军总司令。1920年2月8日,上任途经四川白市驿被谋害,年仅36岁,孙中山得此噩耗痛惜不已,亲笔题词:"席正铭烈士。"黄兴题词:"男儿的一代英雄!"。 席正铭与孙中山先生交往密切,常有信函、电文来往。有资料显示他们书信往来12封,电信9次。现存孙中山先生回复席正铭书信墨迹2件,席正铭手迹遗稿1件。席正铭的很多建议均被孙中山采纳,1919年向孙中山上书提出"中国应以俄为师"的革命主张,孙在回信中对他的提议深表同情。遗作有诗集《冷冷山人集》。今沙子镇米溪村席正铭故居建有席正铭纪念碑。 龚渭清烈士纪念碑。龚渭清,字烈举,四川彭水人。生于1892年,从小读书甚勤,后以经商为业。1921年,他与贺龙结为好友。此后二人关系十分密切常有书信往来。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中国工农红第三军,从彭水西渡进入贵州沿河县境,于6月1日解放沿河县城,随即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当时由于敌人封锁严密,妄图阻挠红军北上抗日,致使部队和各族人民吃盐和医药都非常的紧缺。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对红三军在黔东革命根据地进行革命活动,是十分不利。贺龙军长对此极为关注,当即托沿河县城小商付怀忠到彭水与他联系买盐购药一事。他得知后,经过一番周密考虑,决定通过关系到酉阳县城购买盐巴二千多公斤,雇人运至酉阳小河场,然后采取迂回绕道办法通过秀山桐麻岭,再向酉阳的麻该开"倒车",越过川黔边界行程二百四十多公里,终于把盐巴顺利运到红三军司令部 沿河县枫香溪(今属德江)。同年7月,付又带上贺龙给龚的亲笔信和部队医药清单,到彭水与他联系,他接此信和药单后,马上筹好货物与付一同从彭水出发,经过黔江到酉阳龙潭镇,购买三千八百多银元的中西药品共计二十八挑,送到沿河县沙子场乡的水淹沱,遭到当时的区长袁仲英和保警中队长田明道带领的乡丁拦路收查,他们断定他是为黔东特区的红军送药,就抢走全部药品,然后再逼他招供,他在严刑面至死不屈,被敌人活活打死。今沙子镇水淹塘建有龚渭清烈士纪念碑。

此外,沙子镇重要景区景点还有:十二盘村有今国家领导人于1986年9月12日亲手栽植"希望树"、白泥河风光、沙子河暗河溶洞奇观、空心李园风光、南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村等。[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