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沈阳(简称“沈”),别称:盛京、奉天,辽宁省省会、有“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南部、辽宁中北部,是中国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特大城市,副省级城市,东北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沈阳市获评为新一线城市。[1]

目录

历史沿革

三万年前,沈阳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7200年前,有中华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阳鸟图腾文化)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镇方城(侯城前身),隶燕辽东郡襄平县,为沈阳建城史之初,距今2600余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沈阳隶属辽东郡(辽阳)。

西汉时期,始称“侯城”,隶属汉辽东郡(辽阳)。是为沈阳正式建城之始。唐代改称“沈州”。五代时期,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金代时期,金太祖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汉族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州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修建沈阳城墙(砖城)。沈阳的军事地位益加重要,是明朝经营关东的重要基地。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满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党中央为了统一对东北党组织的领导,决定派陈为人组建中共满洲省委。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罗登贤等先后担任省委书记。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日,沈阳正式解放。

1953年,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64年,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1993年,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新民县撤县建市。

1994年,沈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2002年,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入铁西区。

2006年,沈北新区成立。

2014年6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

2016年1月,辽中县撤县设区。[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位于北纬41°48′11.75″、东经123°25′31.18″之间,全市总面积逾129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沈阳位于辽河平原中部,东部为辽东丘陵山地,北部为辽北丘陵,地势向西、南逐渐开阔平展,由山前冲洪积过渡为大片冲积平原。地形由北东向南西,两侧向中部倾斜。最高处是新城子区马刚乡老石沟的石人山,海拔441米;最低处为辽中区于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市内最高处在大东区,海拔65米;最低处在铁西区,海拔36米。皇姑区、和平区和沈河区的地势,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间。

沈阳东陵区多为丘陵山地;新城子区北部有些丘陵山地,往南逐渐平坦;苏家屯区除南部有些丘陵山地外,大部份地区同于洪区一样,都是冲积平原。新民市、辽中区的大部分地区为辽河、浑河冲积平原,有少许沼泽地和沙丘,新民市北部散存一些丘陵。全市低山丘陵的面积为102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东部山区的西坡,向西南渐拓。

沈阳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东南部,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缓倾斜。全市最高海拔高度为447.2米,在法库县境内;最低海拔高度为5.3米,在辽中区于家房镇。沈阳东部为低山丘陵,中西部是辽阔平原。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30―50米。

气候

沈阳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2~9.7℃,自1951年有完整的记录以来,沈阳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952年7月18日),中心城区极端最低气温为-32.9℃(2001年1月15日),近郊近年来最低气温为-35.4℃(沈北新区2001年1月11日);之前沈阳还观测到39.3℃(1920年)的高温,和-33.1℃(1950年)的低温。

沈阳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毫米,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季晴朗。

水文

沈阳市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蒲河、养息牧河、北沙河、秀水河等大小河流27条,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为3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亿立方米,地下水21.2亿立方米。[3]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沈阳降雨量的2/3集中在7、8月份,并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多年降水量为622.5毫米,折合水量80.8亿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53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3.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3.6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3.25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3.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8亿毫升,地下水可开采量19.34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沈阳地下有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等矿产资源,有大型煤田2处,探明总储存量18亿吨。截至2015年,沈阳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日产原油千吨以上,铁矿储量2500万吨。此外,还有铝、花岗岩、粘土等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沈阳市处于长白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植物种类较丰富,约有种子植物98科371属779种,最大科是菊科。共有植物85种,超过20种的科还有莎草科、蔷薇科、豆科、蓼科、唇形科、百合科及毛茛科等,这些科共有植物384种,占沈阳市区种子植物总数的49.3%。此区系有23个地理成分类型,其中以温带性质占优势。占沈阳市区地理成分的89.3%,根据植被发生和功能以及建群种的作用,沈阳市区城市植被划分为三大植被类14个植被组和57个植被型。[4]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沈阳市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沈阳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8106171人。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95172人,占50.52%;女性人口为4010999人,占49.48%。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5290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46571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3432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1364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832.2万人,户籍人口756.4万人。户籍人口中,市区人口612.6万人,县(市)人口143.8万人;男性人口372万人,女性人口384.4万人。人口出生率8.35‰,比上年提高0.35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6.9;人口死亡率8.31‰,降低0.3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04‰,提高0.65个千分点。

2020年底,住建部公布了《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沈阳符合中国“特大城市”标准。

就业

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9万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3.29万人。201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4%。

民族

沈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汉族是自沈阳建城(侯城)以来就开始定居沈阳的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是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和蒙古族。沈阳是满清王朝发祥地,自1625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自辽阳迁至沈阳,满族人口大量聚居在沈阳。朝鲜族是二战时期日本从朝鲜半岛强迁过来的移民,经过吉林和辽宁的其它市、县陆续迁至沈阳,主要聚集在沈阳西塔地区。回族早在蒙古元朝,就有先人在沈阳活动,明末清初由关内陆续迁居而来,形成了小集聚区,以后大部分是从内蒙古、阜新、朝阳等市迁入沈阳。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沈阳有41个少数民族成份。即: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土家族、壮族、彝族、苗族、维吾尔族、藏族、达斡尔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黎族、畲族、瑶族、土族、高山族、羌族、鄂温克族、哈尼族、仡佬族、俄罗斯族、赫哲族、傣族、哈萨克族、仫佬族、鄂伦春族、水族、纳西族、珞巴族、毛南族、景颇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京族、拉祜族、塔吉克族、东乡族。

沈阳三好桥

截至2015年,沈阳少数民族人口为70504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79%。其中,满族38337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54.38%;朝鲜族94600人,占13.42%;蒙古族94530人,占13.41%;回族72811人,占10.33%;锡伯族54628人,占7.75%;其他36个少数民族5099人,占少数民族总数的0.72%。全市有7个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街道、8个民族乡(镇)和256个民族村。

沈阳少数民族在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截至2015年,其中满族主要聚居在东陵区、于洪区,共有113119人,占全市满族总数的29.51%。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和平区、于洪区、东陵区和苏家屯区,共有65259人,占全市朝鲜族人口的68.98%。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新民市、法库县和康平县,共有58652人,占全市蒙古族人口的62.05%。回族主要聚居在沈河区、皇姑区和铁西区,共有34266人,占全市回族人口的47.06%。锡伯族主要聚居在沈北新区和于洪区,共有29503人,占全市锡伯族人口的54.01%。[5]

经济概况

综合

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47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78.6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6亿元,增长5.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7777元,增长4.0%。[16]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5.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种植业产值266.4亿元,林业产值9.4亿元,畜牧业产值247.4亿元,渔业产值26.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9亿元。

2019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418.3万吨,比上年增长13.3%,其中水稻产量92.7万吨,玉米产量312.7万吨。园林水果产量28.7万吨,比上年增长1.5%;蔬菜产量373.5万吨,增长3.2%。

2019年,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3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1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9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7755个。“两品一标”认证面积73万亩。高效特色农业面积201万亩。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9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03%,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87.1%。

第二产业

201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310.4亿元,增长25%。

2019年,从规模看,全年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3.2%;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3%。从行业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9%。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4%。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9%,金属制造业增长11.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2%,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5%。

2019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

第三产业

201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2%。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下降10.2%;民间投资增长15.8%。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3.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1%。

2019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住宅投资956.2亿元,增长23.4%。房屋施工面积6626.6万平方米,增长1.5%,其中住宅4761.8万平方米,增长1.7%;房屋竣工面积666.4万平方米,增长0.9%,其中住宅533.5万平方米,增长7.6%。商品房销售面积1453.5万平方米,增长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61.1万平方米,增长13.2%;商品房销售额1481.5亿元,增长23.0%,其中住宅销售额1395.3亿元,增长33.7%。

国内贸易

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375.4亿元,增长36.6%。按地区分,城镇零售额3760.2亿元,增长10.5%;乡村零售额719.4亿元,增长11.0%。

2019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664.3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28.3亿元,增长1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61.8亿元,下降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73.4亿元,增长9.4%;中西药品类零售额77.6亿元,增长15.7%;日用品类零售额48.5亿元,增长2.9%;通讯器材类零售额97.1亿元,增长3.4%;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76.6亿元,增长27.9%;汽车类零售额421.4亿元,下降7.8%。

对外经济

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进口总额756.9亿元,增长17.9%;出口总额315.9亿元,下降7.7%。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项目218个,合同外资额1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4.2亿美元,增长88.1%;实现营业额10.7亿美元,增长9.3%;外派人员0.4万人次。

旅游

2019年,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121家,旅行社368家,星级饭店81家。2019年,全年旅游总收入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49.1亿元,增长15.6%,入境旅游收入3.9亿美元,增长4.9%;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510万人次,增长15.2%,其中,国内旅游者9424.4万人次,增长15.3%,入境旅游者85.6万人次,增长4.5%。全市在建旅游项目82个,当年投资108.8亿元。

金融

2019年,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4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869.5亿元,比年初增长6.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811.9亿元,比年初增长12.5%。

2019年,年末全市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分公司32家,证券营业部103家,全年证券交易额28875亿元;期货经纪公司1家,期货分公司7家,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20家。

2019年,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437家。全年保费收入3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0.5亿元,增长11.9%;人身险保费收入267.8亿元,增长12.3%。全年赔付及给付支出124.7亿元,增长6.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0.7亿元,增长13.2%;人身险赔付金额64亿元,下降0.1%。[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9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1130所,占比达到74.0%,普惠幼儿园学位占比达到80.0%,全市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96.8%。小学279所,在校生40.4万人,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19.9%。普通中学303所,在校生29.1万人;普通中专30所,在校生4.7万人;职业高中48所,在校生2.6万人。技工学校14所,在校生1.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67.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26.3%。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7所(含独立学院4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4万人,在校生42.4万人,本、专科毕业生10.4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2.1万人,在校研究生6.1万人,毕业研究生1.5万人。

科研事业

2019年,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项目1574项,资金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4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主持项目数、获奖项目数、获奖层次均取得历史性突破。2019年末,全市拥有市级以上民口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31个,其中国家级9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3个,其中国家级7个。拥有两院院士2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各类技贸机构成交额280.6亿元。专利申请257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752件;专利授权1458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51件。

文化事业

2019年,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26万场,参与群众1070万人次,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7200场次,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640场。

2021年7月10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主办,辽宁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卫生事业

2019年末,全市卫生机构2828个。其中,医院27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4个,卫生院116个,门诊部35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9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急救中心(站)1个,采供血机构1个。年末实有床位71929张,卫生技术人员817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749人,注册护士38191人。

体育事业

2019年,全年举办了沈阳国际马拉松、第二届沈阳市民运动会、沈阳市全民健身国际徒步节、沈阳全国大众滑雪系列赛等20余项有影响力的大型品牌赛事。全年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达1100场次以上,参与人群435万人次以上。器材设施提档升级,配备安装60组太阳能健身驿站和30个乡村多功能健身室。举办“快乐冰雪季”“冰雪嘉年华”“滑冰嘉年华”“盛京那达慕”等100余场群众性冰雪活动。举办“盛京杯”沈阳市首届国际青少年滑雪邀请赛等20余场冰雪赛事活动。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34人,受辽宁省体育局委托代培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5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各区、县(市)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45人。全市体彩销量达16.3亿元。

社会保障

2019年,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9.1万人,增加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45.9万人,增加8.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24.5万人,增加24.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含辽中区)145.7万人,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750元,其中政府人均补助标准为520元。参加失业保险146万人,增加2.8万人;工伤保险180.9万人,增加0.7万人;生育保险320.8万人,增加9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参保人数31.9万人,增加1.7万人。

201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2760元,比上年提高141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1469元,提高239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市区和开发区1810元,一区(辽中区)三县(市)154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68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480元。

2019年,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4亿元。其中,城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8亿元,2.87万户、3.75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0.96亿元,1.57万户、2.7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6户、576人享受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655户、1267人享受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

2019年,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300个,新增养老床位2900张。到2019年末,全市养老机构241个,床位4.76万张,入住养员1.59万人。

2019年,全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量20.5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5.9亿元。

人民生活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86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消费支出34137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4元,增长9.6%;人均消费支出12101元,增长6.2%。

城市建设

2019年,全市城建投资290.7亿元。新建改造城市慢行系统63万平方米。新增各类公共停车场100处(不含居住小区及街巷道路),共新增停车泊位9.3万个、盘活泊位7万个。完成美丽示范村村内道路硬化190公里和村庄亮化4530盏,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10451公里。

2019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320条,其中新开、调整公交线路27条,增加运营里程108.7公里,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162.7公里;公交运营车辆5967台;试点推广公交电子站牌33处。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1亿人次。地铁实现常态化延时运营,地铁1、2和9号线运营里程达到950.9万列公里,客运量36765.3万乘次。浑南有轨电车共完成运营里程296.1万列公里,客运量1077.7万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车21839辆。

环境保护

2019年,全年淘汰燃煤锅炉190台,完成2.2万蒸吨燃煤锅炉脱硝改造,机动车尾气检测107.46万辆,强化秸秆焚烧管控,加强扬尘污染治理,PM2.5、PM10浓度分别为43微克/立方米和77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4天,占比77.8%。6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并稳定达标运行,17个省考以上断面15个达标,断面平均水质改善18.76%,辽河、浑河干流沈阳段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和Ⅴ类标准。辽中、经开两个危废焚烧项目完成建设,全市危险废物处置有序,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沈阳市辖区内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9%。2019年新建改造12.5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设施,投资1.88亿元,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57.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

物价

2019年,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7.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4%,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0.9%。

财政税收

2019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586.5亿元,增长1.5%。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223.3亿元,下降3.9%;企业所得税107.3亿元,增长10.4%;个人所得税20.7亿元,下降34.7%;土地增值税47.9亿元,增长33.1%;耕地占用税3.1亿元,增长90.1%;契税57.7亿元,增长14.6%。

2019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8.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教育支出118.3亿元,增长2.7%;科学技术支出19.9亿元,增长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9.8亿元,增长12.7%;卫生健康支出65.6亿元,增长5.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1.4亿元,增长25.9%;农林水事务支出64.2亿元,增长8.9%。

邮电事业

2019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66.2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2亿元,增长23.5%;电信业务总量694.1亿元,增长48.2%。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14.6万户,下降22.9%。移动电话用户1273.2万户,下降0.2%。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250.4万户,增长12.6%。固定电话普及率13.8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53部/百人。[7]

交通运输

2019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9387.7万吨,比上年下降0.8%。其中,铁路422.3万吨,下降6.4%;公路18958万吨,下降0.6%;民用航空7.4万吨,增长2.7%。全年旅客发送量19848.2万人,下降1.9%。其中,铁路5308.4万人,增长6.7%;公路13760万人,下降4.8%;民用航空779.8万人,下降3.9%。

2019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载客汽车226.2万辆,载货汽车18.6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214.8万辆,增长7.5%。

2019年,沈阳与国际25个城市、国内96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242条,其中国际航线24条,国内航线218条;民航运输飞机起降14.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5.5%;机场旅客吞吐量2054.4万人次,增长8.0%。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根据规划,建设沈阳市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大事记

2018年4月10日辽宁省政府赋予了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116项省级权限,同时在沈阳片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2018年4月10日,中国联通将在沈阳开展5G试点。

2018年6月11日,中国辽宁-中东欧国家经贸友好合作推介会在沈阳举行。来自保加利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国家代表,和中方政府、机构、院校、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了当天的活动。[53]

2018年7月7日,第15届沈阳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开幕,本届陶博会以“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智能化”为主题。

2018年9月13日,第十八届世界冬季城市市长会议在在沈阳举行。来自30个国家的41个城市团组、51个商会团组云集沈城,共话冬季城市合作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