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東關基督教堂
瀋陽東關基督教堂是一座具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宗教活動場所,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東順城街三自巷八號,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古老、人數最多的新教教堂。教堂現今所保留的大禮拜堂主體復建於1907年,為西式青磚建築。東關基督教堂始創於1876年,歷經清朝、民國、偽滿、新中國等各個歷史時期。
目錄
教堂簡介
瀋陽基督教東關教會是一座宏偉的西式青磚建築。該教堂曾被包圍在一片低矮的平房之中,門前的通道不足2米,雨雪天氣泥濘難行。2007年,經過瀋陽市政府的統一規劃,拆除該教堂周邊的違章建築、擴寬了道路、修建了「東關教會綠地」。使得該教堂得以顯現出它的風采,同時該教堂被瀋陽市文物局列為: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該教堂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教會之一。這間教堂是在1889年10月由蘇格蘭人約翰•羅斯(JohnRoss)創立的,至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韓國教會創立之初曾在此翻譯過聖經。該教堂經歷過戰爭的洗禮,遭遇過「文革」的破壞,如今呈現在您面前的是於1907年重建(1900年毀於義和團運動)和上世紀90年代經過兩次擴建後的新教堂(1992年進行了擴建,1998年又建了一座附堂)。2007年,該教會舉行了教會百年慶典。該教會周一至周五均有查經班、義工培訓班、禱告會等。主日(星期日)共有三堂禮拜,時間為:7:00-8:00 9:00-10:00 11:00-12:00。瀋陽基督教東關教會新的擴建計劃正在申請和籌備之中,讓我們拭目以待瀋陽基督教東關教會更加美好的明天。
從門房進入院落,迎面是三棟尖頂西式磚房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大禮拜堂,每處尖頂上均有一個紅色的十字架。大禮拜堂和門房之間的東側是公共廁所,靠北的位置還有一處黑色的老式房子,用鐵柵欄圍着,從外面看,有一牌子寫有「東關教會歷史展覽室」字樣。大禮拜堂和門房西側還有一處狹長的廂房,寫有「前小禮拜堂」字樣。大禮拜堂和門房還有東關教會展覽室與前小禮拜堂圍成一個小院落,除去高大的柳樹和松樹之外,還有杏樹,櫻桃樹等,靠西側還有一個圓形的菜地,種植的生菜、黃瓜、香菜都長勢喜人。這個菜園多少有點讓人意外,上帝也要人們不能脫離苦樂參半的日常生活。
從大禮拜堂東側,還有一長長的房子,幾乎和大禮拜堂南北長度相當,這裡主要是售賣和基督教有關的書籍和用品的地方。從大禮拜堂和售賣經書的房屋中間的通道經過,就到了後院。這裡的空間很狹小,和大禮拜堂相距不足20米的地方,就是一座四層樓,寫有「四層附屬教堂」字樣,平日主要應該是牧師們辦公的場所。此樓為1998年建成,灰白色的牆體,藍色的玻璃,和城市中的無數普通的「火柴盒」建築一樣,沒什麼特點。後院唯一讓人感覺驚喜的是四層禮拜堂東側還有一處出入門,只是鎖着,但鐵門南側的牆壁上爬滿了藤類植物,讓灰色牆壁充滿了生機。牆壁下面還有三株不怎麼常見的花。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