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語冰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19年11月25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1月25日) |
沈語冰,1965年生,浙江餘杭人。就學於華東政法大學、浙江大學,學習法律、哲學和文學,獲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文藝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於西方現代美學、現當代藝術史和批評史的教學與研究。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沈語冰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餘杭
出生日期 1965年
職業 教授
畢業院校 華東政法大學、浙江大學
主要成就 致力於西方現代美學、現當代藝術史和批評史的教學、翻譯與研究
代表作品 《20世紀藝術批評》等
人物簡介
現為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所長,寧波大學科技學院特聘教授,四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兼職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方當代藝術理論文獻翻譯與研究"首席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評審專家。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學術委員,浙江省美學學會副會長等。曾為國家公派留學基金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2001-2002)。
著有《20世紀藝術批評》、《圖像與意義:西方現代藝術批評簡論》。獨立或合作譯有《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藝術與文化》、《弗萊藝術批評文選》、《另類準則》、《藝術與物性》、《現代生活的畫像》、《杜尚之後的康德》、《現代藝術:19與20世紀》、《藝術的理論與哲學》、《知覺的懸置》等西方現當代藝術理論名著。擔任"藝術與觀念譯叢"、"藝術理論與批評譯叢"、"藝術學經典文獻導讀書系"、"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系列"等大型叢書的主編或執行主編。
2013年因"長期致力於系統翻譯介紹西方現當代藝術理論,為中國藝術研究做出重大貢獻,豐富了中文世界的學術視野"而獲得第二屆"當代藝術思想論壇"藝術理論獎。
代表作《20世紀藝術批評》獲"教育部第四屆(2001-2004)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先後被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浙江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等列為博士生和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定參考書,或研究生教學指定參考書。
沈語冰的治學道路從法學(特別是法律史和法律思想史)入門,學術領域涵蓋法學、哲學、文學和藝術諸學科,文藝研究主張從中西文論與美學的共同命題--藝術與真理問題,或道與藝問題--出發,重新論證現代社會條件下"道"的內涵,提出這個"道"的內涵就是"現代性的規範內容",具體體現為哲學與世界觀層面上的主體性(自我)、科學層面上的客觀性(自然)、社會實踐層面上的道德自律與政治自由、以及文化與審美層面上的藝術自主等現代性的"五自原則"(自我、自然、自律、自由和自主)。視野宏闊,理路清晰,強烈的問題意識及其將現實問題置於學術史的嚴格規範之下的方法,使其成為國內公認的傑出青年人文學者。
沈語冰出生於江南名鎮--杭州西郊餘杭之倉前鎮,少年時代即敬仰前賢章太炎先生的學問文章,矢志以學術為立身之本,書畫為遊藝之末。1983年他以全縣第一、浙江省第九的高分考入大學,在攻讀哲學、思想史和法津之餘,廣泛培養對於文學、視覺藝術、音樂和電影的興趣,並開始文學創作與書畫藝術學習。其書師從著名學者、書法家洪丕謨先生(1940-2005),從漢碑入手,沉鬱寬博,不尚纖巧。後專攻行草書,熔鑄晉唐宋明諸大家,自出機杼,迥異流風。對書法史及古代書論多有論述,著有《歷代名帖風格賞評》(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兼及當代書法批評。
沈語冰曾先後擔任浙江理工大學助教(1990-1993)、講師(1993-1996),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講師(1997-1998)、副教授(1998-2003)、教授(2003-),英國劍橋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01-2002)。
相關評論
1."回想過去,在諸弟子中,你是一個很有獨到思想,喜歡獨立思考且又獨來獨往的讀書人。你原名建平,後來改名語冰,這裡有個出典,就是《莊子·秋水篇》所說的'夏蟲不可與語冰'。由此可見你在書法上、學術上的高蹈,以及人生感悟上自視甚高的冰雪情操。然而,也正因為你的高蹈絕塵,思入毫芒,思人之不敢思,想人所未及想,於是乃有此《透支的想象》,一本講現代哲學問題的重要學術論著,以及其他眾多引人注目的學術論文和書學論文。"洪丕謨:《與語冰賢弟淡書法與做學問》,《洪丕謨書畫專輯》(《上海藝術家》2004年增刊)
2."關於現代性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內的顯學,但像本書這樣脈絡清晰、功力深厚的著作實屬難得。"《透支的想象:現代性哲學引論》書評
3."(《20世紀藝術批評》)著者以其廣博的學識和流暢的論述將令人瞠目結舌的參考文獻全部融化在對整個藝術現代性問題的把握之中了。……我相信,與這本書的相遇一定是整個藝術批評界都需要面對的一件大事。""此書被有識之士譽為國內'最具學術分量'的藝術批評史,就我所看到的而言,絕非溢美之詞。"河西(自由撰稿人,現居上海):《藝術批評及其批評者》,《文匯讀書周報》2004年4月2日
4."在國內的相關領域,這(《20世紀藝術批評》)是第一部有體系和有深度的書,其廓清和填空效應行家心裡都知道。首先請注意'導論'里對藝術批評之起源與精神的論述。此處的論述表明,藝術批評本身就是現代性機制內部的一個產物,是連結現代主義藝術和現代性反思機制的紐結;……看過作者前一本《透支的想像:現代性哲學引論》的讀者當然知道,這是作者前階段工作的有力延續,如果再看看他近十年來的寫作路線的話,更容易看出,當下藝術界滄海橫流的現實境域與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路數的合力,是怎麼把作者送到這一步的。"趙千帆(哲學博士,現任教於同濟大學):《現代性方案中的藝術批評》,《中華讀書報》2004年4月14日
5."我對(《20世紀藝術批評》)作者以藝術自主的現代性哲學為基準點所建構起來的20世紀藝術批評系統充滿了敬意……站在巨人康德-韋伯-哈貝馬斯現代性哲學的肩膀上,沈語冰為我們描繪了一遍20世紀藝術批評的地圖。歷史會證明,這種描述和闡明在學科史上將具有的開拓價值。"河西:《從現代性看現代主義》,《東方早報》2004年2月3日
6."相對於國內以平庸的紹介為最終旨歸的影評,沈語冰(《北歐電影哲人:英格瑪·伯格曼》)的敘述就顯得沉穩、有力、精闢得多。作為國內第一部系統闡述伯格曼影片的專著,它與外文的伯格曼研究系列構成了某種眺望的姿態。"河西:《再獲之光》,《錢江晚報》2004年5月11日
7."在眼下的國內美術寫壇,也有這種稍有學究氣但很上進的學者。就我近年讀到的而言,沈語冰和常寧生便相當學術,也有學問。前者的新著《20世紀藝術批評》,在解讀和闡釋的基礎上立論,是一種通常的治學方式。採用這種方式,如果稍微不慎,便會成為販賣舶來品的進口公司。另一方面,這種方式也相當形而上,作者和讀者易入五里雲中。幸好,作者對此相當清醒,在書寫中很注意個人的立論和闡述。"段煉(加拿大Concordia大學中文部主任):《沒有批評大師的時代:當下美術寫作漫議》,載《當代美術家》,2006年第1期
8."到八十年代中期我研究生畢業時,對西方現代文學批評方法已有初步了解,但那時轉向研究藝術批評,卻吃驚地發現,我們的藝術理論界對西方的藝術批評理論和方法所知甚少,更乏系統。美術界對西方現代藝術理論的引介,是在八十年代後期,各美術出版社開始出版翻譯系列,但由國內學者自撰的專著卻幾乎沒有。到了九十年代,有些學者開始撰寫關於西方現代藝術理論和批評的專著,但多是介紹或述評性的。在這樣的背景下看,由於沈語冰的《20世紀藝術批評》不僅是引介西方理論的,而且還是研究性、批判性的,所以這部書具有原創的學術價值。但是,這部書並不止於此。我在閱讀中注意到,作者在整體構思中有着清醒的歷史意識。我曾經參加過他人主持的比較文學史和歐洲小說史的撰寫,所以對這類著述的整體構思和歷史意識問題相當敏感。沈語冰的專著,雖未以'史'相稱,但從二十世紀初的羅傑·弗萊到二十世紀末的阿瑟·鄧托都有論述,並以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的發展為敘述主線,將後現代主義置於現代主義的語境中進行闡說。在此過程中,作者一方面構築了歷史的整體框架,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一般性批評史著對理論家的羅列和轉述,從而有充足的空間來探討重要的理論問題。"段煉:《當代藝術批評家速寫》,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文景》雜誌,2006年第11期
9.弗萊1910年首先拈出"後印象主義"一詞涵蓋塞尚和其他一些畫家,17年後出版這部塞尚專論,又以原始性與巴洛克、古典與浪漫、色彩與素描等二極對立傾向揭示塞尚的風格發展,奠定了研究塞尚的中樞概念,成為理解這位大師的第一必讀之作。沈語冰先生才情橫溢又學識過人,他把這二者融入本書,化成了雋永的譯文和詳贍的注釋,為我們提供了佳美的中文讀本。--范景中(《塞尚及其畫風發展》封底評語)
10.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承認,這個中譯本幾乎可以看成是羅傑·弗萊與沈語冰先生合著的。因為這些注釋不是簡單的名詞解釋或年代標註,而是包含着眾多關於塞尚繪畫的背景資料、弗萊形式主義批評的綜合梳理,以及沈先生個人的藝術立場觀點。--吳明:《在蘋果里找到整個世界:評羅傑·弗萊〈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載《文景》雜誌,2009年第6期。
11.弗萊的《塞尚》寫得極為凝練,沈語冰譯成後只有6萬字,可是沈語冰為這本書做了大量注釋,大家看到的這部書有20萬字。除了大量的注釋與評論,沈語冰還附上了他的三篇非常優秀的論文:《塞尚的工作方式--羅傑·弗萊及其形式主義批評》、《弗萊之後的塞尚研究管窺》以及《羅傑·弗萊的批評理論》。塞尚是最偉大的現代主義藝術家,弗萊是現代藝術史上最偉大的批評家,而《塞尚》一書又是這位大批評家的最傑出的作品。所有這些,讓沈語冰覺得必需要以最大的嚴謹把這部著作翻譯過來,同時,補充各種資料,彌補漢語中對塞尚研究和弗萊研究的雙重匱乏。--劉翔:《大音希聲:讀沈語冰譯《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載《都市快報·獨立書評》,2009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