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法興
沈法興(?—621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隋末唐初割據勢力。初任吳興郡守。義寧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沈法興於是以誅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擁兵六萬,不久占據長江以南十幾個郡。武德二年(619年),自稱梁王。 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江,占領京口(今江蘇鎮江),沈法興遂放棄毗陵,投奔吳郡(今江蘇蘇州)。後來杜伏威使輔公祏以精卒數千人討伐李子通。李子通被杜伏威擊敗後,東走太湖,又組織武裝,襲擊沈法興。沈法興大敗棄城,率左右數百人投靠聞人遂安(聞人是複姓),聞人遂安派遣部將李孝辯前去迎接。沈法興途中後悔,預謀殺李孝辯,在會稽被識破。李孝辯發兵將其包圍,沈法興走投無路,投江自殺。
目錄
基本信息
本 名:沈法興
別 名:梁王
所處時代: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逝世日期:621年
人物簡介
沈法興(?-620),隋末地方割據者。隋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位杭州市西北)人。世為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隋末任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郡守。隋將樓世干作亂,率兵圍城,曾奉旨征討。618年(大業十四年,隋末恭帝楊侑義寧二年),隋大臣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揚州)殺煬帝,以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直奔江都,得精兵六萬,攻據餘杭(今浙江省餘杭縣,位杭州市東北)、毗陵(今江蘇省常州市)、丹陽(今江蘇省丹陽縣,位鎮江市東南)等十餘郡,及至烏程(今湖州),稱江南道大總管。旋聞越王楊侗立,稱帝於東都洛陽,乃修書上表稱臣。次年,稱「天門公」,未幾,唐武德二年(619),自稱「梁王」,定都毗陵,改年號「延康」,置百官。其時,杜伏威、陳稜、李子通分別割據,各擁重兵,法興三面受敵。武德三年,李子通乘勝渡江,占領京口(今江蘇鎮江)。法興遂放棄毗陵,投奔吳郡(今蘇州),又改奔會稽,兵敗赴江而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