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勛
男,美国国籍,物理学家。1962年7月生于浙江,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斯坦福大学SLAC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沈志勛發展並開拓了電子的能量、動量、自旋、時間和空間的高精密測量及其在凝聚物理學及其相關的交叉學科的應用。為某些學科的興起發揮了關鍵性的、有的是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他對現代角分辨光電能譜的發展和對銅基超導體和其他量子材料的認知做出了開拓的貢獻,改變了強關聯材料的研究格局。他還在現代光源和自由電子激光以及量子材料原位生長領域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對未來凝聚態物理、材料、能源、信息等相關學科的發展具有很大潛力。已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自然》、《科學》、《物理評論快報》等發表百餘篇論文。其中26篇論文被國際權威學術組織ISI的數據統計定為被引用最多和最有影響的新近論文。論文被SCI總引用超過3萬次,其中單篇被引用>100次超過90篇;H因子超過90。他的奠基性工作和學術帶頭人作用被國際同行普遍認可,先後在重要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300多次,是國際上該領域領軍人物。他培養的學生和博後現已有35位成為普林斯頓和牛津等大學的教授。 沈志勛獲得的主要科技獎勵有:斯隆基金會研究員獎(1993);美國能源部基礎能源科學傑出成就獎(1994);美國物理學會百年大慶特邀演講(1999);2000年獲首屆國際超導實驗物理最重要的大獎:H. Kamerlingh Onnes Prize;2009年獲美國能源部代表美國總統頒發的科學大獎:Ernest Oland Lawrence Award;2011年獲美國物理學會的凝聚態物理的最高獎:Oliver E. Buckley Prize。 沈志勛長期關心中國的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促進中美學術交流。他為中國大科學工程建設,擔任海外評審專家和諮詢委員會成員,不僅提出了寶貴的意見還推薦引進人才。如,北京科學中心、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的項目等。他積極參與了中國一些研究所和大學物理學科的發展和隊伍建設,並做出了實質性貢獻。如,推動在北京大學內建立斯坦福大學教育中心和參與清華大學物理學科發展的評審等。他培養的研究人員已在國內擔當重任並取得重大成果。如,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興江研究員,復旦大學應用表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封東來教授等已經是國際上新一代的學術領軍人物。他積極推動中國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中美之間的交流合作。如,2013年至今他推動並主導了美國能源部基礎能源辦公室和中科院在量子和超導研究的年度對話。同時他也為中國學者及獲得的成果得到國際認可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