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沆瀣一氣
來自5068兒童網的圖片
hàng xiè yī qì

近義詞 :狼狽為奸、一丘之貉、蛇鼠一窩

反義詞 :一盤散沙、貌合神離、勾心鬥角

出 處 :《南部新書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沆瀣一氣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hàng xiè yī qì ,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語出北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

目錄

原文

《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1]

典故

唐代盛行科舉制度,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當時的讀書人都爭着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就能做官。

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着發榜了。

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地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

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本來這是一句玩笑話,並不含貶義,崔沆、崔瀣也不存在營私舞弊的情況,不過後來有人聽說崔瀣中舉後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職,遭到他人質疑,於是便把「沆瀣一氣」的說法暗指他們倆有私人關係。漸漸地,"沆瀣一氣「從一句玩笑話變成了一個含貶義詞的成語。

視頻

沆瀣一氣

參考資料

  1. 沆瀣一氣,在線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