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池上飯包

池上便當
圖片來自妮喃小語

池上飯包,又稱池上便當[1],是一款源自臺灣臺東縣池上鄉鐵路便當,並以使用產自該地區的稻米及以裝盛而聞名。


目录

由來

1930年代初期,各地移民進入池上地區開墾;池上飯包創始者李約典、林來富夫婦從臺北三重埔遷徙至池上火車站前定居。

1940年,李約典、林來富夫婦開始在池上車站月台販賣番薯餅臺灣戰後時期,夫婦二人改賣以月桃葉包裹、使用池上米飯糰,形成初代的池上飯糰。

後來,由於李氏夫婦之李丁保在車站任職,夫婦二人便將飯糰攜至列車上販賣。在李氏夫婦把事業交與兒媳李陳雲之後,李陳雲考慮到當時列車速度慢、行駛時間的因素,而決定將飯糰改為便當飯包

當時,池上飯包月桃葉包裝,內有米飯滷肉、黃菜頭(染色醃漬白蘿蔔)、烤肉乾豬肝、瘦肉片,再加上一小塊蛋餅以及小麵粉油炸製成的炸蝦餅酸梅,售價則為新臺幣1.5元。

1962年起,池上飯包再度改以片製成的盒子裝盛,成為現在的池上飯包。

此後,當地紛紛出現多家業者競相製作販賣飯包,後來更逐漸擴散至其他地區。

1999年,池上飯包老店導入經營團隊,並重新命名為「悟饕池上飯包」,更推動全台連鎖加盟,又將其拓展至世界各地,以家鄉口味作為宣傳。

2014年,郭怡文、吳侄璉及張育齊在纽约华埠開設「台灣熊屋」販售池上飯包;他們聘請臺灣便當連鎖企業傳授經營技術,再依當地口味法規調整。

但是,在台灣鐵路運輸人次逐漸減少之下,飯包事業規模隨之減縮。

食材

米飯

米飯產地皆不一定是池上地區;許多店家使用的來自花東縱谷(以富里鄉居多)或其他地區。 但是,池上米因池上飯包而廣為人知,池上鄉也因此打響觀光名氣。

特色

傳統池上飯包有三大特點:使用池上米、用木盒裝盛、乾式飯包。

代表品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