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詩派
江西詩派,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宋徽宗初年,公元1111年前後,即黃庭堅逝世的第六年前後,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詳見謝思煒《呂本中與江西宗派圖》《文學遺產》1985年第三期)把以黃庭堅創作理論為中心而形成的詩歌流派取名為「江西詩派」。 南宋末,方回因為詩派成員多數學習杜甫,就把杜甫稱為江西詩派之祖,而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稱為詩派之「宗」,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了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之說,形成了詩歌流派。該流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且詩派成員大多受黃庭堅的影響,作詩風格以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1]
目錄
基本信息
簡體模板 (模板等號左邊的標題不要更改)
江西詩派 |
---|
人物構成
江西詩派 江西詩派 宋徽宗時,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下列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洪炎、洪朋、饒節、僧祖可、徐俯、林敏修、汪革、李錞、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觀、何頡、王直方、僧善權、高荷,合25人。認為這些詩人與黃庭堅是一脈相承的。詩派中並不都是江西人。後被人歸入江西詩派的還有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等。稍後曾紘、曾思等人也被補入江西詩派。 詩派成員多數學杜甫,方回在宋末,又把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稱為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瀛奎律髓》卷二六,評陳與義《清明》)。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強調「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詩風;追求字字有出處。在創作實踐中,詩派「以故為新」,重要作家的詩作風格迥異,自成一體,成為宋代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它的影響遍及整個南宋詩壇,餘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形成
宋徽宗初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把黃、陳為首的詩歌流派取名為「江西詩派」。「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黃庭堅 及詩派中的二謝等11人是江西人。所謂「宗派」,原是禪宗的名詞,可能因當時禪宗流行,黃、陳等人習禪甚深,所以呂本中借用這個名詞來稱呼詩派。[2]
發展
黃庭堅、陳師道去世以後,詩壇空氣趨於凝固。經過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努力,宋詩的特徵已基本定型,黃、陳法度森嚴的創作更為青年詩人提供了法則和規範,而嚴酷的政治局勢又從外部促使詩人的心態更加內斂。於是,吟詠書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便成為江西詩派的創作傾向,這也是當時整個詩壇的傾向。 突然發生的靖康事變打破了詩壇的沉悶空氣。崛起於東北的金國於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滅遼,第二年就攻陷汴京。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淮河以北成為金的領土。在短短兩年之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事變,金兵的鐵馬胡笳徹底打破了詩人們寧靜的書齋生活,整個詩壇震驚了,代表詩壇風氣的江西詩派因此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金兵圍攻汴京時,呂本中正在城中,他最早用詩歌記錄了那場事變,《守城士》描寫了抗金將士的奮勇抵抗,《兵亂後寓小巷中作》刻畫了人民遭受戰禍的慘狀,《城中紀事》控訴了敵軍燒殺搶掠的罪行。金兵退後,呂本中又寫了《兵亂後自嬉雜詩》29首以抒憤,其一寫道:晚逢戎馬際,處處聚兵時。後死翻為累,偷生未有期。積憂全少睡,經劫抱長飢。欲逐范仔輩,同盟起義師! 沉鬱悲壯,寫出了愛國士大夫的共同心聲。 其他經歷了靖康事變的江西詩派人也有一此類似的作品,例如韓駒的《陵陽先生詩》中就頗多呼籲抗金的詩。即使在詠物、詠史一類傳統題材方面,也時而可見他們的憂國傷時之思,如洪炎的《次韻公實雷雨》:驚雷勢欲拔三山,急雨聲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夢,若為一震靜胡煙?田園荊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幾年?擬扣九關箋帝所,人非大手筆非椽。 又如徐俯的《詠史》:楚漢分爭辯士憂,東歸那復割鴻溝?鄭君立義不名籍,項伯胡顏肯姓劉? 前一首表示了對淪陷山河的懷念。後一首借古諷今,聯繫到徐俯在張邦昌僭位時故意名婢女為「昌奴」之事,詩中肯定寓有提倡民族氣節的意思。隨着宋金和議的簽訂,江西派詩人又漸漸地恢復了早期的題材內容,但他們在靖康事變後的一度振作畢竟是值得重視的。 在南宋初期,江西詩派在藝術風格上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黃庭堅的詩論中本來就包含求新求變、自成一家的精神,江西詩派中幾個比較傑出詩論家都理解並繼承了這種精神。曾季貍在《艇齋詩話》中指出:「後山論詩說換骨,東湖論詩說中的,東萊論詩說活法,子蒼論詩說飽參。入處雖不同,然其實皆一關捩,要知非悟入不可。的確,從陳師道、徐俯到呂本中、韓駒,江西詩派成員的詩學觀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在黃庭堅詩論基本精神的首推呂本中的「活法」之說。
影響
儘管蘇門四學士和六君子是北宋中後期詩壇的重要創作力量,但從具有相同詩歌理論和創作特色的流派來說,以黃庭堅為開山之祖的江西詩派無疑有着更為深遠的影響。
特色
到宋徽宗初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就把黃、陳為首的這一詩歌流派命名為「江西詩派」。「江西」之名取自黃庭堅與詩派中的洪炎等十一人的籍貫所在地;「宗派」本為禪宗術語,因江西是禪宗盛行之地,黃庭堅等又習禪甚深,故藉以稱呼這一詩派。 《宗派圖》尊杜甫為祖,下列二十五人: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朋、洪芻、饒節、祖可、徐俯、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過(按,有草字頭)、夏倪、林敏功、潘大觀、王直方、善權、高荷、何覬。呂本中的《宗派圖》本是少時戲作,名單的取捨序次都很隨意,但他指出江西詩派的存在則是合乎事實的,詩派成員大多受到黃庭堅直接或間接的指點,他們的詩歌創作也或深或淺受到黃詩影響,確實是一個具有相似題材走向和風格傾向的詩歌流派。 江西詩派的性質特色有三:一是此詩派為觀念性的社集,而非實際之聚會;二是以風格和師承為判斷的依據,而非地域之劃分,入詩派者並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詩派是元祐學術的一部分,是作為「紹述」政治的對立物而發展起來的,其盛衰與政局有密切關係。 除了《宗派圖》中的人,呂本中、曾幾、趙蕃等也被認為屬於這一詩派。南宋的很多詩人雖然自成一家,但在早期也往往受過江西詩風影響。到了宋末,方回因為詩派成員多學杜甫,就把杜甫稱為江西詩派之「祖」,而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稱為詩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之說。
主張
在對詩歌傳統的選擇過程中,從北宋慶曆時期就被奉為道德和詩歌藝術典範的杜甫其人其詩,經過王安石和蘇軾的大力褒揚,此時進一步得到推尊。黃庭堅曾說:「老杜雖在流落顛沛,未嘗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陳時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義之氣,感然而發。」(《潘子真詩話》引)「忠義之氣」與「善陳時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詩的現實主義精神,也可看出黃庭堅作詩並非不關注現實,事實上他早期的很多詩作充滿現實關懷和批判精神;隨着文字獄的不斷增多,黃庭堅的詩歌觀念才有所改變,主張詩歌當吟詠情性,而「非強諫爭於庭,怨忿詬於道,怒鄰罵座之為也」。(《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後》)這一反對直刺現實的詩歌態度在政治形勢日趨嚴峻的北宋後期為江西詩人所普遍接受。「句律精深」的評價則體現出黃庭堅對杜甫詩歌藝術的服膺。他對杜甫在鍊字、造句、謀篇等方面的藝術特點以及杜詩的藝術境界都有許多細緻的分析,而在這些分析中往往見出他自身的審美追求和宋詩的時代精神,如他對杜詩「無一字無來處」、「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評價,實際上體現了他本人重讀書、提倡以故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詠深沉的審美境界的特點。 黃庭堅以其鮮明的詩學主張和體現宋詩美學風範的卓越詩歌成就而為詩壇所矚目,更由於他為後輩詩人提供了具體的創作門徑,使他們有詩法可循,黃庭堅因此受到眾多學詩者的擁戴。陳師道即盡焚舊作,轉學黃詩。而他的創作實績使他很快與黃庭堅一起成為這一詩派的核心。 江西詩派對黃庭堅的推崇,主要是重視黃詩創作的技巧、技法,強調循規矩而主變化,倡活法而主悟入,講「鍛煉而歸於自然」。(劉熙載《藝概》)對黃庭堅重視心性存養、注重「以詩求道」等詩學主張有所忽視。 由於江西詩派在詩歌的思想內容方面並沒有提出什麼特別的主張,因而他們的作品在思想內容上便各有特點。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寫個人生活經歷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內容比較狹隘。經歷了「靖康之變」的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等人則寫了一些反映當時的民族鬥爭的愛國主義詩歌。形成江西詩派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詩人的詩歌藝術上有相近的見解,詩派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傳授和切磋詩藝。 黃庭堅詩歌理論中最著名的主張是:「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要在詩歌創作中「以故為新」。黃庭堅在創作實踐中比較有效地運用了這種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種方法忽略了文學創作的唯一源泉即社會生活,所以也產生了較大的流弊。後來有一些缺乏創新精神的詩人奉此為圭臬,片面追求「無一字無來處」,而又不能「求新」,於是拾人牙慧,典故連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詩派中的末流。這是江西詩派長期以來受人譏評的主要原因。 然而,「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只是黃庭堅詩歌理論的一面,它對江西詩派中比較傑出的詩人並沒有產生很大影響。黃庭堅的詩歌理論還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詩人以「自成一家」為努力目標,在下苦功掌握藝術技巧的基礎上擺脫技巧的束縛而達到「無斧鑿痕」的最高藝術境界。江西詩派中的幾位重要詩人受此影響很大,陳師道論詩以「學仙」為喻,韓駒論詩以「參禪」為喻,呂本中論詩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學然後悟」和「求新」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江西詩派的成員之間雖然師友傳授,關係密切,但他們的藝術風格並非一成不變。 黃庭堅的詩以生新瘦硬見長,其他詩人也各具特色:陳師道的詩比較樸拙,呂本中的詩比較明暢,曾幾的詩趨向活潑,陳與義的詩又趨向雄渾,沒有「千人一面」的缺點。即使才力較薄的徐俯、韓駒等人也頗有自立的氣概。所以,江西詩派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品是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風格是構成宋詩獨特風貌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的詩歌理論也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文化影響
「點鐵成金」是其對杜甫重要的繼承。常襲用前人詩意而略改其詞,崇尚瘦硬風格,常用冷僻典故、稀見的字面,務求爭新出奇。他們反對西崑派講究聲律和詞藻,因此努力在藝術技巧上進行新的探索,走上了脫離現實的新的形式主義道路。總之,在蘇軾和黃庭堅以後,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之前的四五十年間,江西詩派的崛起是詩壇上最重要的文學現象。江西詩派自身的演變同時也代表着北宋詩風向南宋詩風的轉變。這種演變,固然受到了靖康之變等外部因素的激發,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詩歌自身的發展規律。 江西詩派是宋詩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北宋末期已經非常顯著,如當時的汪藻等人雖然沒有被看成詩派中人,但他們在創作中也受到黃庭堅和陳師道較大的影響。到了南宋,江西詩派的影響更遍及於整個詩壇,象楊萬里、陸游、姜夔等著名詩人都曾在藝術上受到江西詩派的薰陶。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宋代以後也不絕如縷,其餘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體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