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巴蜗牛
简介
江西巴蜗牛:别名天螺_水牛_蜒蚰螺,为腹足纲、巴蜗牛科、缓行螺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喜停留在树干、树叶、杂草、枯叶、潮湿的土壤和墙壁上。1875年命名。南方地区3-11月均可见,8月数量最多,且雨后密度明显增多。具有药用价值,壳可入药,可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治小便不利、疖肿、痔疮、脱肛红肿。
我国特有的蜗牛品种,壳体较大,有一定观赏性。对棉花、蔬菜等农作物有一定危害。它爬行过的地方,会留有一层无色粘液,俗称蜗牛涎液,主要成分是水,起湿润足部、减少摩擦和加快移动的作用。爬行时,头和足伸出壳外,静止时缩入壳内。
科目分类:腹足 生存环境:灌丛 颜色分类:褐色_黄色 居住环境:地栖 最大体型:3.2cm
性情分类:温和 寿命年限:4年 适宜温度:23℃±6℃ 食物饲料:杂食
江西巴蜗牛形态特征
壳宽3cm左右,壳高2.8cm左右,有6-6.5个螺层。贝壳较大,壳质厚而坚固,壳呈圆球形,顶端稍尖,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贝壳向右旋,体螺层特别膨大。壳多呈黄褐色或淡褐色,有光泽。壳口椭圆形,脐孔洞穴状。躯体和外套膜全部隐藏在螺旋状的贝壳内。并具有稠密而细致的生长线和皱褶。体螺层周缘有一条红褐色色带环绕。壳口呈椭圆形,口缘完整而锋利,略外折。脐孔呈洞穴状。
江西巴蜗牛生活习性
有趋暗性,喜光线较暗的地方活动。夜晚、早晨和傍晚活动旺盛,特别是在降露水时、天将亮未亮时活动最频繁。阳光强烈时躲在树荫或草丛里。遇到不适宜其生活的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缺食、干旱等,就会休眠。休眠时,身体分泌粘液,结成膜把壳口封住,俗称封口膜。封口膜中间留一小孔供微弱的呼吸。休眠时停止一切活动,仅有微弱的新陈代谢,消耗能量很少,可维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寒冷的冬季,会钻进土里,不吃不喝,度过漫长的冬季,气候变暖后复苏。
江西巴蜗牛饲养方法
喜温暖潮湿环境,还喜欢钻入具有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中,以此来吸取养料、调节温湿度、防御敌害和产卵。适温20-30℃,空气湿度为80%,土壤湿度30-40%,在干旱的土壤上几乎不可见。温度低于20℃或高于35℃时,活动度明显降低,低于12℃或高于40℃时开始休眠。寄主植物有棉苗、蔬菜、豆类、油菜、马铃薯、麦类、瓜果、红花、甘薯等多种作物。啃食叶片,仅留叶脉。严重的截断嫩芽、茎嫩造成植株枯黄,缺苗现象。
江西巴蜗牛雌雄分辨
雌雄同体。